浅议如何在服务群众中传承发展黄梅戏艺术

2016-02-02 21:12刘慧娟陈建球
黄梅戏艺术 2016年2期
关键词:黄梅戏戏曲群众

○ 刘慧娟 陈建球

黄梅戏是安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在安庆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纵观黄梅戏发展历程,可以显见,黄梅戏无论从萌芽、到发展、到兴盛,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和生活实践。正是因为深深植根于群众肥沃的生活土壤之中,黄梅戏才得以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才能从地方民间小戏成长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地方“有戏”,群众爱戏,是安庆的特色文化优势之一。那么,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黄梅戏的独特优势,更好地让黄梅戏为城乡群众服务,同时又积极借助群众的力量,促进黄梅戏持续繁荣发展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思考和认识。

一、黄梅戏产品和服务应契合群众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宗旨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文化权益。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把“想给的”和“想要的”无缝对接和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就安庆来讲,黄梅戏文化产品和服务已成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文化生活中一道常备常见常新的特色文化菜肴。老百姓需要怎样的黄梅戏产品和服务?什么样的黄梅戏产品和服务才受老百姓欢迎和好评?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要弄清的重要问题。否则,所提供的黄梅戏产品和服务,都或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送的这一头忙得不亦乐乎,老百姓那一头并不一定叫好叫座。为防止黄梅戏产品和服务供需脱节现象发生,我们应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实行群众工作法,建立并实施群众戏曲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围绕群众实际需求来提供黄梅戏产品和服务。在黄梅戏新剧目、黄梅戏歌舞等戏曲类艺术精品创作生产过程中,要让群众全程参与采风体验、创作论证、剧本研讨、演出打磨等系列活动,扩大群众对剧目生产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建议。只有这样,生产出来的剧目才能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开展黄梅戏艺术节、黄梅戏展演周、“送戏下乡”、“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消费季·好戏大家看”等戏曲类文化惠民活动中,要坚持以黄梅戏文化惠民乐民为根本旨归,实行供需双方交流互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提供戏曲服务菜单让群众选择,综合分析各种社会群体戏曲需求特点,统筹确定开展戏曲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时间和地点。组织开展最具人气的黄梅戏剧目、演员等评选活动,真正把戏曲评议的话语权交给社会公众。以此使戏曲服务更能精准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推动更多的黄梅戏发展成果接受群众检阅,惠及城乡百姓。

二、黄梅戏形式和载体应契合时代发展要求。

黄梅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需要传承保护、弘扬推广,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目前黄梅戏受众领域情况来看,中老年市场正在逐渐萎缩,青少年市场尚未完全培育成熟,处在一个青黄不接、转型升级的阶段和状态。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在充分满足中老年人对传统经典黄梅戏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要格外重视新生代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和接受,注重分析青少年文化需求的特点和方式,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免费或优惠提供适合对路的黄梅戏产品和服务,培育引领新生代受众群对戏曲文化的鉴赏和消费,推动黄梅戏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保持黄梅戏艺术基本特征基础上,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兴科技手段,综合利用各种优秀的艺术呈现方式,积极改造黄梅戏舞台、传播、票务等相关环节,着力创新黄梅戏呈现的形式和载体。可分析借鉴各种成功流传的艺术精品特征,采取传承一批、复改一批、创新一批等多种方式,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内行外行都说好,领导群众都满意”的黄梅戏艺术产品。多推出一些优美动听、可供传唱的经典唱段,多呈现一些有新意、有动感、有变化的舞台内容,切实增强黄梅戏艺术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提升其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看得进、看得下、看得完,有快乐感和获得感。不能咿呀半天、唱得过多、唱词冗俗、表演不精、形式单调、程式老套,让人观之乏味、不忍卒看,让观众看戏是看“戏”,而不是看“人”。在这方面,“黄梅戏进校园”、青春版黄梅戏、黄梅戏彩铃、黄梅戏微信公众号、黄梅戏网络剧《后台很火》、黄梅调电影《长相知》、网上选座支付等,都不失为积极而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进一步深入探索开展。

三、黄梅戏传承和发展应契合艺术价值追求。

任何艺术传承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戏曲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在纷繁复杂的戏曲艺术发展规律当中,有一条非常重要和实际,就是戏曲艺术专业和业余人才队伍建设,也就是要有人愿做、有人会做、有人在做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事业。群众的需求和支持固然是黄梅戏艺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戏曲产品服务供与需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要想满足群众的戏曲文化需求,则必须有人从事黄梅戏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具体工作。因此,在戏曲艺术普遍不太景气的形势下,建立一支热爱戏曲、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覆盖面广,以献身黄梅戏艺术为人生价值追求的黄梅戏人才队伍,对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尤为重要。这个队伍应当包括专业和业余、国有和民营、供体和受体等领域,但当前最为急需紧缺的主要是黄梅戏编剧、作曲等高端艺术骨干。我们应坚持“政府组织主导、院团院校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等理念,综合采取学校教育、跟班实训、师徒传承、观摩学习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新生代黄梅戏艺术人才,全面提高他们的道德、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等综合素质,为他们成长提供较为宽松、保障有力的发展环境,把他们打造成黄梅戏艺术的“排头兵”和“顶梁柱”。可切实采取开展黄梅戏培训班、黄梅戏进校园、黄梅戏大讲坛等多种措施,着力提升民营黄梅戏剧团班社从业人员、戏迷票友、青少年学生等相关群体的艺术素质,提升他们演出和欣赏的艺术水准。以此推动黄梅戏回归民间,带动群众将黄梅戏融入生活。

总之,在欣欣向荣的文化之春里,将黄梅戏和公共文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与文化强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黄梅戏艺术传承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惟有置于群众生活的深厚土壤之中,黄梅戏艺术才会绽放新花、结出硕果,才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黄梅戏是如此,其他戏曲艺术也大抵如此。

猜你喜欢
黄梅戏戏曲群众
戏曲从哪里来
黄梅戏《中国梦》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黄梅戏《祝福》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