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

2016-02-03 16:50吴朝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0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大学生

摘 要:对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查找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消费观存在哪些问题,从而解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次接受调查的对象是湖南警察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调研的方式主要通过两种:问卷调查以及重点采访。调研时间是2015年4月5日-10日。通过调查了解,根据数据分析得知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主要特点和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念;冲动消费;攀比心理

大学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消费群体之一,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有助于我们查找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消费观念往往暗示一个人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这一调查活动意义重大。对于我们还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有助于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调查的形式主要通过两种:问卷调查以及重点采访。调查得知,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主要特点是:(1)大部分大学生处于中低消费水平,收入来源单一;(2)消费方向趋于多样化;(3)消费分配不均,部分学生出现超前消费现象。其次,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主要问题是:(1)冲动消费居首;(2)大学生人情消费增加,攀比心理严重;(3)理财意识薄弱,不必要的浪费较多。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主要特点

1.大部分大学生处于中低消费水平,收入来源单一

经过调查,80.7%的学生月消费额度控制在500-800元之间,高消费人数(月平均消费额度在1500元以上)不足10%,由此可知,大部分大学生处于中低消费水平。另外,大学生的消费层次比较鲜明,中等消费人数较多,占被调查学生的67%。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除少数在外进行兼职以及勤工俭学的学生外,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通过对被调查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之外。家庭年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占15%,根据这一数字,就会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不合理现状,即消费超出家庭收入负担。

2.消费方向趋于多样化

新的购物平台迅速建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网上购物,鼠标轻点便可以买到心仪的商品。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方向正在趋于多样化,购买的商品类型除了学习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以外,还包括电子科技产品和娱乐社交服务产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大学生购买率较高的高端商品,其中,使用苹果手机的大学生已占接受调查学生总数的63%,其余大部分所使用的也是价值在1500元以上的智能手机。消费方向趋于多样化还表现在文化消费上。观看电影话剧、外出旅游、人情聚餐等,也已成为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之一。

3.消费分配不均,部分学生出现超前消费现象

根据调查,由于对生活费的分配不合理,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到月中就缺钱,一到月底就穷死。这是流传在学生中间的笑话,却折射出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特点:大学生消费分配不均,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了超前消费的现象。每到新学年,都会有学生无法上缴学费,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三成原因是学生在开学初期,在透支生活费的情况下,无奈动用学费,拆东墙补西墙,从而导致学费暂时滞交。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5%的学生表示,都曾出现过月底没钱致使生活拮据的现象。他们绝大多数人会向父母求援,而少数人则不愿意再向父母伸手要钱,只能四处借钱,狼狈度日。

二、大学生消费观念出现的主要问题

1.冲动消费居首

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很多孩子的口袋里都没有几快钱,吃在家里住在家里,对于钱的使用极少,也不太懂得如何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一旦步入大学校园,生活费牢固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外面世界琳琅满目的商品瞬间让缺少购物经验的大学生难以抵抗。再加上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冲动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顽疾。大学生花钱常常花得很“糊涂”,调查显示,消费有明显计划的学生只有12%,极少数学生每月会攒上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57%的大学生竟然不知道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要花或花了多少钱。很多大学生凭感觉,凭好恶,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进行购物,每月的生活费甚至比普通白领还高。

2.大学生人情消费增加,攀比心理严重

随着社交方式的多种多样,通讯手段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人情消费方面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当同学过生日、社团活动、外出游玩,甚至在遇到一些入党、选举学生干部的利益性问题时,都出产生人情消费。少则几十元的一顿饭,多则上百元的贵重礼物。在笔者调查中,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有“人情消费”的现象。随着这一风气的蔓延,请客送礼者的档次也被拔得越来越高,所谓的“人情消费”也已成为“人情包袱”。除了人情消费比例增加这一问题之外,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也十分严重。男女谈恋爱,为了让女方满意,男方出手阔绰,虽然不是一掷千金,但也是一掷半个月生活费。据笔者组织专项调查显示:每月恋爱开支在500元以下的仅为8.3%,500元以上的却有48.9%。还有的攀比名牌衣服、名牌手机,这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

3.理财意识薄弱,不必要的浪费较多

在调查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消费动机主要受心情所致,49%的学生表示,心情不好就会网购,且总是购买一些用不着的东西。38%的学生表示,心情不好找同学逛街聚餐已经成为消费常态,所谓“存一些钱,以应对不时之需”早就被抛之脑后。理财意识薄弱导致学生在消费时产生了较多的不必要浪费,比如,有的学生没有购物预算,买了过多的衣服又没有机会穿,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三、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

1.内部措施

大学生群体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在消费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干扰。另外,父母的溺爱也难辞其咎。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自我学习机制,可以兼职打工或是勤工俭学,感受金钱和劳动之间的重量,亲力亲为方能懂得勤俭节约的意义。

合理分配消费也很重要。大学生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多看书,少攀比,认识到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和娱乐支出,多留一些钱购买书籍。大学生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因此,广泛地涉猎知识,提高自己的品味和水平,方能明白何谓“独领风骚”、何谓“与众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经济发展至今,从自然规律来看,应当鼓励商品消费。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过分约束参与消费,将影响他们步入社会后的消费能力拓展。所以,树立理性的消费观才是重中之重。应让学生留下这样的概念:做一名保持清醒的消费者,就是一种获得。

2.外部措施

家长应让学生关注金钱的珍贵,懂得劳动和金钱之间的有偿价值。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父母在孩子考上大学后,本着穷啥不能穷教育的心理,给早已成年的孩子充足的生活经费,却不告诉他们金钱的珍贵和劳动的意义。只有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成果,才能让大学生热爱劳动,依靠自己的双手赚取属于自己的生活费用,知道生活的艰辛和勤劳简朴的伟大,才能让大学生们从根本上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外部原因虽然是次要的,但是,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要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充分发挥高校各社团的作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以投资、消费、理财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中来,自觉主动地接受消费教育。树立正确消费观的专题讲座、演讲以及相关书籍的学习阅读,也可以让大学生接受消费教育。

外部环境中,媒体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通过大学生易于接触的媒体手段(如网络、社交媒体等)宣传健康的消费观念,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与此同时,媒体还应当揭露社会上不法商家的骗术,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经验,无形中纠正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余展洪.思想理论教育[J].上半月综合版,2002年11期,P10-P16.

[2]胡娟.心理科学[J].2003年02期,P15-P17.

作者简介:吴朝(1979.04- ),女,汉族,籍贯北京市,职务主任,职称无,学士学位,现阶段读研中,研究方向:心理学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大学生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消费观念探析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中生消费观念与学校周边经济生活的关联探讨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阶段性划分探究
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调查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