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国塑料行业发展五大方向

2016-02-03 01:26
中国石化 2016年7期
关键词:自给率提质十三五

□ 骆 伟

“十三五”我国塑料行业发展五大方向

□ 骆 伟

经过“十二五”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塑料制品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十二五”期间,我国塑料原材料、塑料加工业、塑料回收行业均取得重大突破,国内塑料供应格局发生根本变化,五大通用塑料自给率均有所上升,PVC的自给率提高到90%,PP的自给率上升到78%,ABS自给率增加到62%,PS自给率上升到73%,PE自给率上升到58%。PE自给率不及PVC和PP,主要是由于国内供应结构的限制,对部分进口产品依赖较大,中东地区塑料产品有价格优势,韩国、日本等则生产质量高的高端产品。ABS、PS国内消费量有限,随着国内产能的扩增,自给率也在逐渐提高。

我国塑料业虽然产能增长迅速,但是整个行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低端塑料产业新装置的大规模投产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盈利空间缩小;工艺技术落后,残次品屡见不鲜,白色污染遍地皆是;技术研发能力弱,高端产品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部分塑料加工及合成技术尚不成熟,产品附加值低。目前PVC、PP的产能过剩都相当突出。在需求增长缓慢、利润下降的形势下,整个塑料行业正在进行新一轮洗牌。

对于我国塑料行业来说,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升级是当务之急。具体说来,控制产能扩增速度,调整产业结构,根据终端需求按需生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

“十三五”时期,我国塑料行业的提质升级发展,主要应围绕以下方面来展开。

提升塑料产业的集中度,加快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中央实施供给侧改革,明确提出了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要求,这给塑料产业破解产能过剩的难题提供了方向和政策保障。通过优化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提升产业集中度,以实现提质增效,是破解行业产能过剩迷局的必由之路。同时,围绕着绿色、低碳、循环、生态等实施战略布局,进行产业集群建设,将塑料企业从单纯的加工型向全产业链型企业提升,也是推进塑料加工业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方向。

以改性塑料研发为突破口,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十三五”时期,塑料行业发展的方向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着力向中高端拓展,以改性塑料研发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塑料产业的技术水平。要把高值利用作为行业发展的生存之本。加强再生塑料绿色回收、高质改性、高值利用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主动开展技术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再生塑料产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价值,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挖掘潜在市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未来我国塑料行业要抓住以塑代木、以塑代钢、以塑代纸的市场机会,加大技术开发,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同时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快“一带一路”区域产业布局,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利用信息互联网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塑料+互联网”是塑料产业正在兴起的新方向,未来“物联网”模式下的塑料产业,基于供应链的商业模式,将成为主流,对整个产业的提升,将可能产生颠覆性的推动作用。塑料行业参与者必须加快推进互联网升级战略,推进两化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先机。

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绿色低碳环保成塑料行业发展趋势。如保温塑料建材在美国、日本等国建筑上的应用已十分成熟,节能效果良好。将塑料和木质粉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热挤压产出成型的板材,可做家具、天花板等。这种木塑复合材料不仅比木材耐用性高,而且节省了木材可循环使用,无苯无甲醛等有害物质。塑料建材是继钢铁、木材、水泥之后新兴的第四大类新型基础材料。而在我国大规模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汽车制造、房屋门窗、3D打印原料、人工关节、人工晶体等生物医用材料都来自塑料……传统塑料正在向环保、高性能等方面寻求突破,并推动了多个行业转型升级,改变了过去塑料难降解、高污染的印象。

猜你喜欢
自给率提质十三五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几家欢喜几家愁,解析欧洲各国的猪肉自给率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