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武术档案保健价值开发策略中的不足

2016-02-03 06:16刘世海
山西档案 2016年1期
关键词:习练保健武术

文/刘世海

浅谈当前武术档案保健价值开发策略中的不足

文/刘世海

武术档案具有保健价值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武术档案保健价值开发策略中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目前武术档案保健价值开发的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严重的不足,主要有:理论研究狭隘、对象区分混乱、锻炼形式呆板陈旧、网络宣传不力、人员培训缺乏、保守观念束缚等。

武术档案;保健价值;开发不足

武术档案具有多重的价值,但在对这些武术档案的多重价值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严重的不足,比如在对武术档案保健价值的开发策略中就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一、理论研究狭隘

武术档案保健价值开发实践应该是在具体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可惜的是在有关武术档案保健价值的研究中却存在研究狭隘的理论性错误。所谓研究狭隘并不是针对某一武术项目的保健价值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和阐释,而是指在宣传这一武术项目保健价值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宣传策略。武术档案保健价值开发策略中理论研究中的狭隘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缺乏具有针对某一武术项目保健作用的具体宣传策略

例如,针对太极剑而言就是如此。当以“太极剑”、“开发策略”为关键词进行论文搜索,在知网上不能找到一篇有关太极剑保健开发策略的研究文章。更不必说从微观的层面上分析太极剑这个武术项目有哪几种分类,其中哪个太极剑项目最受民众的喜爱,以及在普及这一类项目中,一般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等更为微观而实用化的阐释。太极剑有没有保健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对于32式太极剑的保健作用而言,曾有研究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长期32式太极剑运动可以促进运动后糖的恢复,改善能量消耗结构;还可以使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从而降低安静时心率,提高心室每搏输出量。[1]这一段选文仅是其研究结论之一,但却足以说明其保健作用之强。

(二)缺乏具有针对某一武术项目通俗易懂的宣传

无论是档案中记载的,还是档案中没有记载的,传统的武术项目可以用数不胜数来概括。但究竟哪一个武术项目具有哪些核心的保健功能却在以前的开发策略中没有详细地提及,即使略有提及也深奥难懂。因而使人望而生畏,从而使开发策略在具体的实施中效果不佳。例如,在谈及八卦掌的保健价值时,一位练习四十余年的大师刘静儒曾说出自己的习武感悟:只有真正的气沉丹田,六合归一,练出八卦掌的内劲,再通过练功掌握八卦掌的技击特点和变化,才算是内家拳。[2]在这段选文中,“丹田”、“六合归一”等术语都会使初习八卦掌的人无所适从。

(三)缺乏具有针对某一武术项目适合哪类保健需求的详细归纳

绝大多数现代人的保健意识还没提升到未病先防的程度,这些人只是在历年的体检中发现自己有某些疾病的时候,才会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进行日常保健。可是,在如此繁多的武术种类中,应该选择哪一个具体的项目来进行自我保健呢?这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对于上边提到的32式太极剑而言,又有多少血糖高的人知道它可以帮助自己血糖调节呢?再如,虽然有很少的人知道养生保健要变“被动保健”为“主动保健”;虽然具有“动静结合”、“功药合一”、“身心双治”特点的少林养生文化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3]但是一个普通习武者要从琳琅满目的少林武术中选择出一种适合自己体质和保健需求的项目,恐怕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上述策略中的失误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对武术档案自身的保健价值研究不够,更没有对其具体的开发实践问题进行微观的详细分析。

二、对象区分混乱

(一)没有以年龄为标准区分不同的保健对象

在主动保健理论的视角下,任何一个人在其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保健需求。相对于武术项目而言也是如此,不同的武术项目会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来选择保健。例如,运动幅度大的各种拳术适合年龄较小的民众来习练;动作幅度较小的太极拳类的武术项目则更适合于年龄偏大的民众来选择。“宁教十拳,不授一把”的武术谚语在说明“心意把”具有极大威力的同时,也在提醒人们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学习心意把。

(二)没有以职业为标准区分不同的保健对象

武术档案保健价值的开发还要以职业为标准区分不同职业的从业者所应该具有的不同保健需求。例如,对于电脑族而言,颈椎保健具有大众化的需求。那么对于其它职业的人而言,他们的保健需求又是什么?同样为办公族的教师与其它政府职员又有什么样的保健需求?这些都需要在区分保健对象的基础上才能明确。

(三)没有以保健意识为标准区分不同的保健对象

对于有主动保健意识的人与持有被动保健意识的民众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正如“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的内涵那样,对于有主动保健需求的人而言,给他们选择一些难度较大些的武术项目他们能够坚持下来;对于被动保健的人而言,尽量选择一些难度较小,显效较快的武术项目才能激发他们的习武兴趣。

区分不同的保健对象,可以明确他们不同的保健需求;明确其不同的保健需求则又可以使理论研究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进行更加微观化的探讨。

三、锻炼形式呆板陈旧

武术档案保健价值开发策略的第三个不足可以归纳为锻炼形式呆板、陈旧。这里所说的锻炼形式呆板、陈旧并不是指每一个武术项目中的特有动作。而是指在具体的习练过程中没有进行与时俱进的习练形式变化,没有现代其它艺术形式的参与。

(一)武术档案保健价值的开发缺乏音乐的参与

无论是少林武术也好,还是武当功夫也罢,它们都需要在练功的同时与参禅悟道相结合才能达到真正的保健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已不习惯再这样练习武术了。为什么不能把武术档案中保健价值的开发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进行合作开发呢?步入寺庙,你可以尽享佛家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作品的精髓。

(二)武术档案保健价值的开发缺乏舞蹈的参与

武术既是“杀人术”,也是“活人术”,虽然那些一招制敌的拳法也有其自身的保健价值,但是由于其危险大而又缺乏美感而不为普通的民众所喜爱。因此,那就不如融入一些舞蹈动作优化武术的固定套路,从而激发被动保健者对其的喜爱从而达到实现其保健价值的开发。这也就是说,从“活人术”的层面分析武术档案中蕴含的保健价值,并对其较难动作进行创新式改编以激发普通民众的习练热情。

四、网络宣传不力

武术档案中的保健价值及其开发还存在着另一个不足,即网络宣传不力。所谓网络宣传不力是指在武术宣传过程中,网络的优势没有在其宣传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虽然说在网上也可以找到多种拳术套路的演示视频,虽然说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简单剑术的视频讲解,但是这些视频也罢,讲解也好,并不能满足世人保健的需求。

(一)配合武术书籍缺乏微视频的讲解

在传统的武术传播途径中,它是以书籍或者说秘籍作为传播核心途径。但是这样的传播,由于缺乏视频演示及记载语言自身的局限性而使其习练非常困难。然而随着现代移动网络技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武术动作的微视频演示成为了可能。因此,为了更加充分地开发武术档案中的保健价值,可以采取“书籍+视频”的方式进行开发。

(二)配合具体的习练缺乏效果的“朋友圈”传播

武术档案保健价值的开发,重在效果的宣传。因此,配合习练者的日常锻炼,应该动员那些习武者通过微信“朋友圈”的方式进行传播,以期达到开发、宣传的目的。例如,对于初习者而言,可以通过发布自己习武天数的方式来促进持之以恒的决心,防止间断行为的发生;对于长期习武者可以通过发布习武感悟的方式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练武所得;对于有主动保健意识的人员而言,可以发布其保健收获的方式,吸引自己的亲朋好友参与习武保健;对于喜欢照相的朋友而言,可以通过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的习武照而感悟武术的魅力。

五、人员培训缺失

武术档案保健价值开发策略中的不足还表现为人员培训的缺失上。所谓人员培训的缺失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即在实践的层面上,所谓的人员培训缺失是指能够从事某一武术项目开发的专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虽然有的武术传承人能够拥有非常专业的武术知识,但他们对如何把自己掌握的武术内容传授给其他的民众却缺乏必要的开发知识。在另一个层面上,即在理论的层面上,缺乏对武术档案中保健价值进行具体研究的学者。不仅每一种武术档案对于世人的保健程度也有所不同,而且具体的保健内容也各有所异。有的武术项目适合锻炼人的腰部,有的适合练习人的臂力,还有的武术项目对于人的代谢系统有帮助。因此,正是因为武术档案保健价值的复杂性,所以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从而为世人根据自己的保健需求选择恰当的武术项目打下基础。

无论是对于实践人员的培训,还是对于理论研究学者型人才的培训,在目前武术档案保健价值的研究与开发中都是相当缺乏,而细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对于武术档案保健价值的关注度不够。无论是普通的武术传承者,还是保健研究者,他们都没有对传统武术中所蕴含的保健价值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另一个层面讲,武术传承者缺乏对保健知识的掌握,保健研究者又缺乏相关的武术习练。所以造成了对其关注度不够的社会现实。第二,档案价值研究中的空白。档案价值的研究似乎是档案管理者和相关专业研究者的关注对象,可是,无论是研究者也好,还是档案管理者也罢,他们又因为专业所限,彼此都不具备保健研究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武术档案中所蕴含的保健价值就成了他们研究中的空白。这也就是说,武术档案保健价值的研究需要其研究者具有综合性的知识,既要有档案研究经验,又要有武术习练经历和相关的保健研究知识。否则,他们的研究就会因为知识的欠缺或经验的不足而出现研究结论与实际不符的可能。

总之,武术档案具有保健价值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武术档案保健价值开发策略中存在着不足甚至是一定的错误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结合武术档案保健价值的开发实践,探讨其开发策略中存在的不足及产生的原因就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了。

(责任编辑:李淑芳)

[1] 游永豪,宋旭,张猛,温爱玲.32式太极剑运动对青年男性心肺功能影响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2013,(2).

[2] 史永隽.传统内家拳养生与误区[J].中国道教,2013,(6).

[3] 赵金娜.少林武术与养生之我见[J].搏击(武术科学),2011,(4).

Insufficient Exploration of the Health-care Value of the Martial Arts Archives

Liu Shi-hai

G275.1

A

1005-9652(2016)01-0094-03

刘世海(1981—),男,陕西子洲人,湖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习练保健武术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习练八段锦对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