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助力传统文学期刊转型

2016-02-03 07:56杨文忠
传媒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学期刊公众期刊

文/杨文忠

微信公众平台助力传统文学期刊转型

文/杨文忠

在中国文学期刊的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可以称为“黄金时期”,几乎每个省都出版了自己的文学刊物,并逐渐形成了阵容颇为强大的文学大军,吸引众多读者,《人民文学》《收获》等发行量都曾超过百万。获得如此佳绩,媒体的作用绝不可忽视。彼时,传播方式以纸媒为主,这就使知识分子掌握了绝对话语权,同时也使文学期刊成为文学、文化、思想的导引者,甚至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是一种“期刊化”的文学。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下,各种时尚、生活类期刊如雨后春笋,以华丽的形式成功吸引了读者眼球,文学期刊逐渐失去了阅读群体和领地。同时,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也分散了文学期刊的话语权,受大环境影响,文学作家不再紧密汇集在文学期刊周围,不少人转战影视剧本、畅销书的创作。虽然新媒体对于文学期刊造成了有力冲击,但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如何利用新媒体优势来促进文学期刊发展是需思考的问题。

腾讯公司2011年1月推出的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微信,以其信息发布与传播速度快、即时互动性强、成本低廉等特点受到用户欢迎,2015年用户已达6.97亿。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吸引了不少传统媒体,而文学期刊对其的开发与利用也将成为新出路。

借助微信用户优势,构建文学朋友圈,扩大期刊阅读面

在网络新媒体的背景下,人们需求的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快节奏阅读,并形成了休闲化、图像化、碎片化、数字化的阅读习惯。这就造成传统纸媒文学期刊阅读群体的流失,而青少年对互联网、移动媒体的高黏合度,更造成文学期刊阅读年龄的断层。正如《收获》编辑部主任、作家叶开所说:“新一代人群阅读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与过去不一样了,我们要在文学读者人群中扩大知名度和覆盖率,就要采取最容易到达他们的方式。”

微信公众平台是以手机为终端来实现媒体内容共享的,庞大的微信用户群在关注期刊公众号的同时可成为文学期刊的潜在读者。除此,微信用户还具有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这对于以严肃文学为宗旨、以高素养读者为目标的文学期刊来说,两者目标群体高度契合,文学期刊打破读者断层的这一目标,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时代拥有了很大的可能性。

微信用户的信息传播具有私密性,除了聊天内容仅限双方可见,在朋友圈发布的信息也只有好友才能看见,这就形成了人际关系网中的强关系网,即工作圈、生活圈同质性强的传播网络。一个爱好文学或者从事文学相关工作的人,他的朋友圈也多为志趣相投的,当其将公众平台的内容分享至朋友圈时,文学期刊的宣传影响力将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作用。一些老牌的文学期刊能够生存到今天并能够保持生机,依靠的就是口口相传的口碑。这种宣传效应通过微信这种强关系网得到更加便捷和充分的发挥,促进文学期刊黏性读者的增长,从而带动发展。

文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一经发布,用户便能在同一时间接收消息,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用户还可以与公众平台进行交流,公众平台管理者能一对一答疑,在互动中维护良好关系。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还形成了读者、编者、作者互动的文学朋友圈。如《小说月报》公众号设置了发表读者评论的“微言小说”专栏,使读者成为作者,以便更加了解其阅读期待,为文学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读者阅读反馈意见,促进文学期刊继续保持发展的活力。

以平台信息为补充,丰富期刊精品内容,创新文学传播形式

以期刊为本建立的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品牌的延伸。微信公众号不同于微博,平台每条信息可推送上千字的文章,并且每天只能发布推送一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文学期刊数字化向精、向深的要求。期刊不同于新闻,对于文学期刊来说,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新作品,而是透过作品呈现出文学内涵、发展及创新,因此,期刊刊登作品是经过筛选后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与当下时代思潮有着密切联系,但是限于纸质期刊的版面,作品背后的大背景是无法呈现的,利用微信平台就能够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方式形成了以期刊为中心点的放射性信息网,可以围绕某篇新作或者某个文学观点开设专题,形成全面立体的分析解读,激发新的阅读增长点与关注点。以《小说月报》公众号为例,2015年5月2日共推送了3条消息,第一条为李建军对季栋梁作品《我与世界的距离》的评论,第二条为作家季栋梁的创作谈,第三条为《小说月报》第5期中新作的选读。出刊前,微信公众号将新作评论、创作谈、新作节选等信息推送给用户,使其更加便捷地了解作品信息,引起阅读兴趣,从而吸引其购买刊物。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图文信息推送能够实现对文学期刊内容的补充,丰富内容,承载更多信息。

传统文学期刊,从收稿到编辑,再到排版,最后印刷发行,周期较长,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从编辑策划到发布,较短时间内就能够形成优质的平台数字期刊,因此,公众号内容策划也就具有了时效性的特点。文学期刊需要与时俱进,这不仅体现在期刊作品的质量与创新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文坛前沿动态也是创新和进步的体现,从中可透视期刊编辑的文学素养及期刊品质的前沿性。

以公众号为窗口,面向市场和读者需求,提高期刊营销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期刊曾经繁荣一时,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不少文学期刊依旧受计划经济时代旧体制的影响,缺少市场意识和营销理念,固步自封在象牙塔中,不愿接市场之气。在市场经济和新媒体的时代下,这种远离市场和读者的办刊模式,在市场化大潮中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窘迫境地。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利用则为文学期刊提供了一个面向读者和市场的窗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打破“一条腿走路”的局面。

一本优秀的文学期刊,应是读者、期刊、作家的立体式互动,读者对文学作品的信息反馈也是其发展的重要部分。传统媒体在进行读者调查工作时,通常十分繁琐且调查范围受限,但是若通过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的方式进行调查,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空间限制,并且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其后台信息分析十分全面细致,能够对用户数、省份、性别等用户信息进行统计,还能对阅读人数、转发人数、阅读次数等文图信息进行分析,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了解用户体验,实现精准销售已成必然。

文学期刊的过刊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文学期刊每刊的作品虽然反映了某一时代的文学成果和导向,但是因为文学自身的特殊性,文学期刊所承载的价值并不会因为成为“过刊”而完全丧失,反而部分优质作品在经过时间淘洗后才见其价值所在。因此,微信公众平台能使期刊的内容多次使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价值的目的,优质文章也能发挥更大的效益。

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开发和完善,“微商”越来越热,微信营销也成为一门学问。文学期刊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品牌宣传和产品营销,目前主要是在期刊推送的内容后均附带一些订阅信息,这是一种隐藏的营销方式,既不会引起读者的反感,又能够为那些真正需要订阅信息的读者提供便利,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订阅期刊的心理暗示。除此之外,平台还能够及时推送期刊相关品牌信息。微信平台的营销远远不止简单的信息发布,还可以在导航栏设置微活动的子栏目来实现,如设置“我要订阅”“精彩回顾”等功能性栏目,只需要点击栏目名称就能以超链接的方式进入相关界面,借助网上支付的方式来实现期刊订阅。当下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已经被分割,只有借助新媒体的广阔平台面向市场与读者需求,探索多样化的营销方式和盈利手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文学期刊是文学传播的重要媒介,反映着特定时代文学思潮的面貌和发展,是读者文学精神憩息的家园。文学期刊要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在新媒体和市场中寻找自身发展的新出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来扩大自身的实力。与此同时,文学期刊在新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中也应始终保持一份文学固有的品质,坚守住精品文学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 河南工学院

猜你喜欢
文学期刊公众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期刊问答
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
新形势下文学期刊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小说,就是往小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