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世界

2016-02-03 18:56本刊编辑部
垂钓 2016年9期
关键词:傅园慧洪荒新世界

文/本刊编辑部

一个新世界

文/本刊编辑部

刚刚过去的8月,全球瞩目的第三十一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盛大举行。在此期间,国内的各项钓鱼赛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比之下,钓鱼运动还是个小众项目,但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启发,适用于包括垂钓在内的所有体育项目。因此,在本期卷首语中,我们聊关于奥运的话题。

从伦敦奥运到里约奥运这四年间,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四年,观看奥运会已经无需守在电脑、电视前,用手机就能实现。

在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每位入场运动员手拿一粒树种,投入采集瓶中,这些种子将被移种至奥运会场附近的公园,未来将长成真正的森林。这样的创意和此举的意义令人兴奋。

本届奥运会还出现了奥运史上第一支难民代表团,他们没有国歌,没有国旗,无法代表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却向全球6530万流离失所者传递着希望。奥运大家庭的包容令人感动,但我们真的希望这世界不再有难民的那一天早些到来。因国际或地区局势的非常态而对奥运造成影响,这已经不是首次。在上世纪,奥运会曾因两次世界大战而停办三届;冷战时期的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为了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发起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行动,63个国际奥委会成员国拒绝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为了维护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奥运代表团也放弃参加莫斯科奥运会。这也是为什么早在1979年就恢复奥委会成员国合法席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直到1984年才首次亮相奥运赛场的原因。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则遭到了苏联的报复性抵制。

战争与动荡背离奥林匹克精神,损害全人类的福祉。因此,我们感动于本届奥运会的口号——“一个新世界”,它寓意里约奥运会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以影响和改变下一代人。

实际上,我们已经在本届奥运会真切地感受到了以“90后”为主力的新一代运动员所带来的新气象。没错,我们是通过那个使出“洪荒之力”的傅园慧感受到的。马未都在他的博客中这样写道:“我们只听运动员说过‘拼’,没听运动员说过‘累’,这次听见了;我们只听说过半决赛保留实力,没听说过用了洪荒之力,这次听见了;我们只听说过对自己‘不满意’,从未听说过对自己‘很满意’,这次听见了;我们只听说过对未来充满期望;从未听说过没有期望,已经心满意足了,可这次居然也听见了。看惯了在镜头前面‘装’的被采访者,突然看见这样一位不装且真实的选手,让国人多少有些不适应,傅家小妹成为网红的速度甩以往任何网红好几十条街。这说明公众与个性的觉醒。公众早就厌恶了各类滴水不漏的‘感谢’,厌恶了违心说的官话套话,厌恶了千篇一律的采访模式,傅园慧的肆意表达打开了公众压抑许久的内心阀门,让这一次采访改变未来吧!傅园慧的这一块铜牌在中国的奥运史上无足轻重,但她在镜头面前的上佳表现却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块人性金牌并载入史册。”

实际上,在这块“人性金牌”的背后,是中国国民心态的整体转变。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间,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存亡绝续的压力,这种压力给我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且持久的创伤,即便在翻身解放多年后,我们的国民心理依然处于某种应激状态下,我们想在各个领域证明自己不再是那个被人小看的国家和民族。这种心理投射到奥运赛场上,便使我们的运动员背负了远超出体育竞赛本身的东西。而傅园慧的出现,让我们感到我们真的不同于以往了。我们赛出了自信和个性,赛出了最好水平,赛出了“超越自我”的竞赛精神。

不只是运动员,包括我们的解说员、媒体、全国观众,都是以全新的心态关注本届奥运会,我们不再唯金牌论,我们学会了享受奥林匹克本身的魅力。

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我们这个国家的人远离了生死存亡的压力,从心理上摆脱了屈辱的历史,脸上不再有被压迫者的容貌。这是最伟大的胜利。

构建“一个新世界”,始于心态的转变。

猜你喜欢
傅园慧洪荒新世界
黄少媚:新世界的追求,不止于此!
种子市场竞争 尽显洪荒之力
神话新世界
谁有“洪荒之力”里约奥运会收入最高的参赛选手
“P”出个新世界
洪荒力
Primordial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