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2016-02-03 19:31方少萌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课堂教学

摘要:本研究围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用教程》的研发这一中心工作展开,力求探索出一套既能凸显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及教学特点,又能保障新课程方案实施;既能适应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又能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想”、“情境”、“实操”、“反思”等四大课堂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66-02

奥尔夫音乐教学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风靡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他倡导“原本性”的教育原理,诠释了诉诸感性,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乃至音乐课堂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居于这样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反复验证,提出奥尔夫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构想”、“情境”、“实操”、“反思”等四个策略,旨在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构想策略

课堂教学前教师的备课重在构想。即首次接到课题时,先不接触教材,从课题出发,苦思冥想教材内容和活动方案,构想策略对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意义体现在:构想的原生态符合奥尔夫“原本性”原理;构想的自组织契合奥尔夫“即兴性”特征;构想的穿越性迎合奥尔夫“综合性”特点。

1.原生态。备课前的构想往往能产生清新的、鲜活的、美妙的想法,这种想法是最符合奥尔夫“原本性”原理的本质特征。许多有经验的奥尔夫教师在正式备课前都有“裸备”的偏好,例如教师刚看到“律动——小跳蚤”,立马对教材内容与活动方案进行构想:在一阵清脆悦耳的童声合唱声中,有只顽皮的小跳蚤伴随着强弱分明、上下有序的旋律音阶跳动着……。这样做比直面教材、教参还要真切、新奇、富有创意。可见,构想的原生态是对奥尔夫“原本性”的最佳詮释。

2.自组织。构想是教师自主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现,是授课教师“自组织”的,而非教材或教参编写者“他组织”的。就拿填补目前国内同类教材空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用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来说,书中设计的绝大部分课例不都是参与研发的教师通过预先的构想得来的吗?如当教师对“小组曲”教学目标进行构想时,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相互链接的、层层递进的目标体系,然后再打开《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精选》,选择适宜的《小组曲一》、《小组曲二》等教学内容,对这些内容作有益的修剪和补充,使之与构想的目标相吻合。这与奥尔夫倡导的“即兴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穿越性。构想的原生态、自组织使构想充满穿越性。奥尔夫课堂教学的特征,就是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自由施展的空间。例如在“固定音型训练——宝宝”这一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不同,灵活地调整教学目标,并对教学进程(跟诵歌谣—学唱歌曲—即兴创编伴奏音型和形式—学习、赏析大师的单、双声部声势伴奏及多声部音条乐器伴奏)进行填充或删减。故此,教师唯有在备课时,做到穿透教材、游刃有余,完全融入自己个性化理解中,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怀大目标、大内容,灵活地调整小目标、小进程,自如地应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各种质疑。

二、情境策略

奥尔夫的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种交往行为,这种行为是多维互动的。其中,师生活动中的认知、交往、审美等各个侧面是相互依存并共同统摄于教学情境中。不同的教学情境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那么,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情境又有哪些变化呢?不同的情境又蕴含着哪些不同的价值呢?

1.激趣情境、亮化开端。新颖独特、引人入胜的教学开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能让学生迅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在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导入环节,都凝聚着教师精心设计的热身游戏,如稚趣十足的力度游戏《小小老鼠》;活泼可爱的韵律游戏《两只小鸟》;情趣盎然的手指游戏《王婆婆的茶馆》等。为了体现课改精神,一要富有情趣,易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二能引领学生感悟音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以引起关注;其三,明确情境不仅是导入,更是本次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2.置疑情境、突破重点。为使教材内容能成为师生互动的载体,使教与学不偏离教材轨迹,引发学生把握教材内核、体验教学内容意蕴。诸如为本《教程》开设的第一堂课,在热身活动结束之后,教师立马抛出三个精心设置的、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聚拢学生关注的焦点:我们在进行一系列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奥尔夫是何许人士?他的生平与音乐活动有何关系?他的音乐教育发展与国际化情况如何?”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教材重点,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进而主动学习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留白情境、化解难点。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在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课堂里,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础的节奏、最原始的动作),然后把空白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即兴来完成学习任务。如即兴吟诵韵文、编创动作或创造音响,并即兴设计图形来记录音乐、创造“舞谱”或“乐谱”,通过各种标记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使音乐学习能力逐渐得到培养和锻炼。足见,留白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三、实操策略

奥尔夫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重在实操。学生的实操绝非置身于活动之外,或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发号施令,机械地进行模仿和无味地训练,作为课堂的亲历者,全身心地投入课中的活动,并在集体行动中体验和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合作与交流探索的经验和成果。因此,实操策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具体实施:

1.体验与表达。如果说体验是一个人所能感觉到的信息的总和,那么表达就是通向成功殿堂的天桥。当你的思想像泉涌一样,从内心通过四肢流畅地表现在体态动作上,或从舌头通过麦克风或日常谈话流露出来,你的生动体验才对别人赋予意义。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上,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亲历者,教师试图在每一个知识点学习的前后,寻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体验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开拓就是:“说——以声音表达”,如达到艺术境界的歌唱、朗诵、嗓音游戏等;“做——以行动表达”,如选择富有具象性的凭借物:《长长的手臂、长长的腿》、《老巫婆和小巫婆》等;选择与生活事例连接较紧密的内容:《家乡美食》、《挠痒痒》等。这些素材更容易撞击学生主体,激发其强烈的表达欲望。

2.合作与交流。我们在《教程》里设计的每个实操环节,都会为学生设置一个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环节。如在嗓音即兴《声音的故事》里,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和集体创作,让学生个体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锻造能力。记得小组交流时,表演《生孩子》的一组最受推崇。他们分工合作,有人动作表演有人嗓音伴奏,把一个产妇怎样从“在家待产—突发阵痛—120急救—产房产子—婴儿出世—鞭炮声中顺利出院”的过程,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最后教师再从不同层面分析,促使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对知识有新的领悟,并能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变更,进而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模式。

四、反思策略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师和学生通过进行教学反思,不仅能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还能通过追求教学整体的善,来提高应对情境的能力,构建自己个人的知识。奥尔夫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反思策略,既可以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进行。具体阐述如下:

1.过程性反思。过程性反思主要用于系列活动过程中。如针对练习的细节(视谱进行协调的拍手、跺脚)、新尝试的方法(探索不同打击方法产生不同音效)、即兴创作的作品(俩人即兴演奏的“情景对话”游戏)等进行,一般时间较短,以不影响下一环节的活动为准,目的是不断修正补充,完善创作和表演。例如在“情景对话”伊始,学生俩人或仨人一组,各自选取1~2件乐器,共同商量一个对话小情景,并尝试运用乐器进行即兴对话。教师全面巡视,观察学生表现,给与适时的鼓励和肯定,必要时以伙伴身份参与其中,给予隐性的建议和引导。

2.总结性反思。总结性反思主要用于课堂活动行将结束时进行。教师可以围绕整个活动或整个项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反思并总结,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为下一次更好地开展活动埋下伏笔。我们仍然以本《教程》第一堂课为例,当学生学习完第一章第一节后,教师先让学生轻闭双眼,静默三分钟,思考置疑情境中提到的三个问题,然后协助学生梳理巩固:卡尔·奥尔夫,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走两条路,一是音乐创作,二是音乐教育。他的一生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幼时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为日后形成的“原本性”原理和“整体的艺术”观念奠定基础。总之,引导反思的问题或总结的言语宜概括、精当、重点突出,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进一步探索做准备。

综上,要在本国本地的音乐课堂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奥尔夫的教学原理及借鉴其方法,而不至于陷入“被全然误解的使用”等僵局,音乐教师们不妨尝试“构想”、“情境”、“实操”、“反思”这四大课堂教学策略,同时必须进一步探索更多适宜的、丰富的教学策略去引导学生,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于世华.课堂的苇草[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奥尔夫,凯特曼.為儿童的音乐[M].廖乃雄,编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方少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用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课堂教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Passage Four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