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情往来消费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2016-02-04 05:41章明亮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乡约礼金社会学

章明亮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乡镇人情往来消费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章明亮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人情往来模式是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形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事实。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情往来消费越来越失去原有的本质,从社会群体互助变成了居民负担,甚至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乡镇居民人情往来的现状并提出对策。

乡镇;人情往来消费;社会学

一、乡镇人情往来现状

乡镇人情不同于城市人情,乡镇人情往来是由熟人社会发展而来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尤其是亲戚关系,使乡镇人情往来具有更广的对象。近些年,虽然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但人情往来消费的支出增长幅度更加快速。

(一)人情往来消费金额巨大

在笔者所在地区,八十年代时,一次人情最多20元,30元,而现在一次人情最少200,多则几千甚至上万,视双方的关系密切程度而定。礼金的多少逐渐由当初的心意表达变成了关系深浅的标杆,也就是“礼轻情意重”成了“红包瘪,感情浅”。人情消费一年比一年多,居民的负担一年比一年重。

(二)人情往来消费明目众多

在以前,除婚嫁丧葬、小孩满月、逢年过节等大事外,乡镇居民不太乐意举办人情宴,因为举办宴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进化,人情宴请只需进酒店或者请厨师团队进家就可以解决,而这些花费可以从礼金中得到,甚至还能有额外收入。所以,人情消费越来越复杂,达到了几十种,婚礼、丧礼、满月、周岁、上梁、生日、乔迁、入学、参军、看病求医、逢年过节、职场打点、亲友聚会等都需要人情消费,

(三)人情往来消费时间密集

乡镇居民大多有着复杂的亲戚关系,况且还有如此众多的消费明目,必然会使居民的人情次数增多,也会导致人情往来消费金额越来越多,给家庭带来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事实上,这么密集的次数,还有部分是由人的博弈心理造成的,总希望自己花出去的钱能尽快收回,会找各种理由办人情宴。

二、人情往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货币化越来越严重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人情消费的货币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他不会消耗随礼一方的购买物品的时间,也不会让受礼一方有“东西用不着,太浪费”的想法。但从社会学角度考虑,把货币变成人情交换的媒介,实际是一种拜金主义,会使朴实的人际关系变得庸俗。

(二)功利超越了道德

人情消费是一项传统,但是不合理的随礼除了给居民的经济造成负担,还会产生一些矛盾,让人情往来变的更功利性。张三过生日,李四随了400元,两年后李四办事,张三也随了400,这时候,李四很可能就不高兴了,认为物价在涨,怎么能和前年的一样呢。所以现在的人情往来消费不仅仅是道德投资,更是一种经济投资。

(三)面子文化

谁都知道收受的礼金是别人“暂存”的钱,终归要还出去的。但是人们还是有这么一种想法,谁家礼多谁家回礼多就有面子。在面子的影响下,出现了炫耀心理和攀比心理,在相互攀比下,人情支出自然水涨船高,而办事者大操大办,更加重了这种心理。“打肿脸充胖子”的现象越来越多。

(四)从众心理

婚丧、乔迁、升学、参军、生日、看病等都要随礼,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即使很难承受人情往来支出,也会默许下来,因为如果他们不与大众保持一致,就会被边缘化,这在他们狭小的社交模式下是非常致命的。

(五)滋生腐败

对于明目张胆的行贿受贿,多数人能保持头脑清醒,但借着“人情”的掩护,比如结婚、生日、看病、拜年等机会,暗中贿赂收礼,人们往往会心存侥幸,自找借口。长此以往,人情消费就会形成“温水煮青蛙效应”,不知不觉间成为腐败的温床,污染政治生态、败坏社会风气。

三、制止人情风蔓延的对策与思考

正常的礼尚往来是传统美德,我们理应继承和发扬,但是,现在的人情往来消费严重偏离了原来的本质,助长了资源浪费,加重了居民负担,净化人情风刻不容缓。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新的舆论气氛

有关部门需要在乡镇深入开展“礼尚往来有度”的宣传教育,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工具,对那些婚事新办、丧失简办的文明新风进行宣传。

在人情消费越演越烈的当下,“礼金白条”已然悄然出现。“礼金白条”的出现能缓解攀比之风,也能减轻居民的负担,但是据调查,有很多人不认同这种行为,认为这是对当事人的不尊重。唯有政府部门大力宣传,才能缓解固有的思维。

(二)通过“制度”遏制“人情”

“生意往来需要人情,看病住院需要人情,择业就业需要人情”,面对如此的社会文化,人们都期望用关系来解决问题,而公职人员是最具有关系的,这便容易滋生腐败。《关于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关于禁止党员干部大操大办酒席的通知》等文件的出现,对公职人员以身作则,净化自己的人情交往,有一定的约束。但对普通居民的约束不大。所以需要动员公职人员劝解其亲属进行健康的人情往来,公职人员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带动其亲朋,让他们明白感情是人情往来的核心。

(三)建立乡约,对人情往来消费进行自我约束

乡约,中国基层社会组织中社会成员共同制订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法规与人情是一对矛盾体,单靠法规是很难净化人情风的,所以需要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建立合理的乡约,对办酒的规模和范围进行约束,把国家的各种扶持政策纳入乡约进行管理,实行一票否决。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居民破旧俗、树新风,厚养薄葬,减轻了居民负担,促进社会稳定。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办红白喜事,没有亲戚朋友的帮助很多时候是很难办成的,为了顺利完成,人情往来消费就出现了。所以人情往来消费,是一种互惠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的财富转移,能力居民转移经济和社会风险。只有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公共服务等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对人际关系的依赖就会降低,过度的人情往来消费就会随之减少。

[1]陈云.礼金成重负:农村人情礼往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消费经济,2005.

[2]俞杰龙,占辉斌,钱大可.农村人情消费研究演进综论及未来展望[J].商业经济,2016.5.

[3]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J].社会学研究,2004(5).

[4]金晓彤.我国农村居民人情消费行为的特征与基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

*慈溪市2015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慈溪礼金文化发展背后的居民社会心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SKB009)。

C

A

猜你喜欢
乡约礼金社会学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乡约“吃了吗”
“吃了吗”原来是乡约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乡约:给湖北兴山县练瑜伽的姑娘说媒
乡约:给“彭祖故里”的音乐达人说媒
拉黑
漫画 四川专项整治干部收受红包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