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理宗教 促进社会进步发展

2016-02-04 05:41郑福来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发展

郑福来

莆田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依法治理宗教 促进社会进步发展

郑福来**

莆田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宗教发源于人对自然的恐惧。原始人对自然现象感到不可理解,便把它们人格化、社会化,造出了神。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的需要和社会力量的压迫,使宗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宗教在现实社会中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它的治理,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抑制其消极作用,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宗教;发挥;抑制;作用

宗教首先发源于人对自然的恐惧。人类进化到新人阶段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生产。这时候,人类就从自然界中彻底分离出来,产生了独立的自我意识,把自然界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与自己相对立。同时,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提高,逐步认识了许多自然现象和人类经济生活的关系,从而产生了控制自然现象的要求和自然现象赐福于人类的希望。由于当时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对这些自然现象的了解是十分肤浅、模糊甚至错误的。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这种希望和要求,对那些不可理解和难以把握的自然现象发生的过程、条件、原因进行种种的猜测、设想和幻想。这些设想、幻想的根据,只能以当时人们的能力和生产力水平为依据。这种以人自身为依据的、对于自然现象的过程和因果关系进行设想、幻想的结果,就是把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社会化,给自然现象附加上意识,把自然过程看作有意识的过程,看作有意志的实体的活动。这样,神就被造出来了,原始宗教就产生了。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原始人不能正确地解释梦境,不能正确地解释生与死的关系,于是产生了对于灵魂的崇拜。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于灵魂的崇拜,便构成了原始自然宗教。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原始自然宗教作为一种分散的、各自独立的、互不相干的多神宗教,已经不适应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需要。为了和地上至高无上的王权相适应,为了更好地对奴隶进行精神上的统治,需要创造出一个统领一切的最高神或者主神。于是,奴隶主阶级对原始宗教复杂众多的神灵进行淘汰综合,最后创造出一个主神,并且用行政力量来推行这个主神,要人们接受它,崇拜它。奴隶主阶级创造的这个最高神,不但具有驾驭自然的力量,而且还具有驾驭社会的力量。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万能的神,它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能化解一切苦难,给人们带来幸福。这样的神,不但奴隶崇拜它,奴隶主也崇拜它。奴隶崇拜它,是想摆脱被奴役的地位;奴隶主崇拜它,是为了能够顺顺当当地对奴隶进行统治,以及在奴隶主之间的倾轧斗争中成为胜利者。因此,奴隶社会这种最高神的出现,实际上也是社会异己力量在宗教上的反映。所以说,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由于社会力量对人们的压迫,宗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原始社会比较粗糙的自然宗教发展成为阶级社会比较精致的神学宗教。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埋葬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但却不能埋葬宗教。狂热的极左分子也曾试图用强力消灭宗教,比如文化大革命的砸神像,破庙宇,禁止迷信活动等等。结果却适得其反,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大大小小的神庙像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宗教热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这说明,宗教是无法用行政力量来消灭的。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内在的规律。那么,宗教在社会主义里面为什么还会存在呢?

宗教的产生是自然力量对人们压迫的结果,而宗教的发展则是社会力量和自然力量对人们双重压迫的结果。而这两方面的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面并没有完全消失。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很高的程度,人们还无法控制自然,驾驭自然。比较恶劣的自然条件,影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物质生活;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伤害和剥夺了许多人的生命。因此,在受到这种影响和伤害的人心中,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接受神的观念。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建立了合理的社会制度,但这个制度处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之中。某些方面的不完善使得普通老百姓有时感到在整个社会面前很弱小,很无助。因此,他们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神的观念。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面,宗教将长期存在。

宗教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宗教和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是政治斗争的工具。俄罗斯的东正教曾经给叶利钦极有力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走向成功。日本的右翼势力一直利用靖国神社做文章,先是要求靖国神社国家化,遭到失败后,又要求日本天皇、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从三木武夫到小泉纯一郎直到安倍晋三,日本政要频频在靖国神社亮相,导致亚洲政治风云几多变幻,都是日本右翼势力利用宗教问题作的祟。中国的法轮功也曾经猖獗一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剥夺了许多无辜者的生命。

既然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面将长期存在,而且它对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就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要认真研究当前我国的宗教形势,采取正确的对策,才能引导宗教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消除抑制其消极作用,从而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当前我国的宗教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各种宗教都强调宗教的积极社会功能,把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当作自己的责任。通过兴办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举行敬老助残等慈善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但也勿庸讳言,宗教活动也存在着消极阴暗的一面。有些人利用宗教,骗取信徒们的钱财,用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宗教进行反社会主义和分裂祖国的活动。因此,我们对宗教活动应采取正确的对策:

1.依法对宗教进行管理。要引导宗教徒遵纪守法,严禁利用宗教活动骗取钱财,严禁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分裂国家的活动。一旦发现,必予严惩。对于合法的宗教活动,则应允许,并加以引导,不能用行政力量横加干预。对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圣地,应加以保护。对于宗教徒的宗教习惯,应给予尊重。否则就会伤害宗教徒的宗教感情,削弱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把我们自己孤立起来,从而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多数宗教徒是爱国的,是愿意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团结宗教界人士,吸引他们一道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前些年,有些乡镇领导不懂宗教政策,对正常的宗教活动横加干涉,结果造成政府和群众关系紧张,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此种教训应当深刻铭记,使之不再发生。要特别注意防范邪教。为此应当全面及时掌握宗教的发展状况,发现苗头,就予以扑灭,决不让邪教发展壮大,危害社会。当前,全能神活动颇为猖獗。他们除了进行各种宣传、煽动外,还指派教徒进入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宗教活动场所,发展教徒。为了达到目的,他们甚至不惜人力物力,单对单进行拉拢蛊惑。对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大打击和防范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类似法轮功的邪教对我国社会的危害再次发生。着眼宗教问题“特殊的复杂性”,就要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总之,要努力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打着宗教的旗号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群众合法权益。各级党政干部要严守政策法规红线,不得支持参与“宗教搭台,经济唱戏”,不得以发展经济和繁荣文化的名义助长宗教热。历史上,中国曾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宗教一度被帝国主义用作侵略中国的工具。至今,一些反华势力仍企图利用宗教作为渗透颠覆、西化分化中国的突破口。因此,要确保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2.要引导宗教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对于宗教徒的各种义举,要支持倡导,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要促进各种宗教经常向教徒宣传灌输积德劝善的信条,使信徒们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形成积极的道德观念。这样,广大宗教信徒的善言善行就会对社会风气的向上和社会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日本有一个新兴宗教叫立正佼成会,其信徒十分关注世界难民和灾民。1969年,该会青年成员发起节省一餐运动,即每月的5日、15日、25日只吃两餐,把省下来的一餐钱用于救助世界难民和灾民。后来这一活动扩展成为全体会员的行动。到1991年,该会集资已突破37亿日元。同年他们向一些国家提供了2.67亿日元的援助。该会会员的这种义举,不管是在功利还是在道义上,都产生了极其良好的影响。如果全世界的宗教徒都能如此,那么这个世界肯定美好得多。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宗教仍会长期存在,不能强行“削弱”、“促退”宗教,而必须立足宗教将长期存在甚至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还会有所发展的现实,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其发挥积极作用。要鼓励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和礼仪制度的同时,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坚持爱国与爱教相统一,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着重处理好政教关系,妥善处理好其他层面的宗教关系。

3.宗教作为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它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它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对现实世界的虚幻反映。因而,它不能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从而有效地改造世界。它否定人生的价值,否定人世生活的价值,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命本身,而在于身后,在于虚幻的彼岸世界。因此,宗教是一种颂扬死亡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只能使人们消极地对待现实世界的一切,因而无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宗教否定世俗生活,认为现实的苦难是人必然要经历的,不足为奇的,从而要求人们忍受这种苦难,并把它看成是神对人的考验,看成死后能否进入天国的依据。这样就麻痹了劳动人民的意志,磨灭了他们的反抗精神,使他们对一切恶势力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这样就有利于反动力量的生存和发展,从而阻滞了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应当加强无神论的宣传,加强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宣传,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使年轻的一代不再成为宗教的俘虏;使现有的宗教徒逐渐认识宗教的这些荒谬之处,从而抛弃它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精神奋发地投入生活,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和一切恶势力进行坚决的、无情的斗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消除宗教的消极影响,使全社会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尽可能多的人摆脱宗教,成为一个有科学精神的、积极入世的唯物主义者。

4.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文化。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既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我们就应当努力发展生产力,使人们逐渐过上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当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当人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他们就会对宗教失去兴趣,就不会相信神的存在,因为他们自己就是神,是主宰自己命运的神。宗教存在的另一个原因是愚昧,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当人们了解了自然界的本质,了解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了解了人本身以后,就不会去相信神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内涵,宗教佛法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寺庙、僧团来看,佛教显然具有宗教的性质,跟其他宗教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佛教的精髓是佛法,最高信仰是三宝里面的“法宝”。法宝的精髓就是涅槃智,就这点来讲它是超越宗教,甚至也超越“佛教”的,甚至超越“佛”。因为佛皈依的,是如实知见本来就具有的真理——法,与之相应而成佛的,所以佛也皈依法。由古代东方先民发明的禅,在释迦牟尼和他上百代无数徒裔的宗教实践中流行弘扬,被作为彻底开发自性潜能、解决人与自然之根本矛盾、达到永恒幸福的涅槃彼岸的途径,作为人如实认识自己、实现“人的革命”之道,集中表现出东方精神文明的神髓。禅的影响,深深渗透于东方文化,与东方其他传统文化一起,组成东方文明的基调,对东方各国的社会历史和人文文化,发生过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促成中国、印度中世纪繁荣鼎盛的重要因素。宗教跟佛教不一样,我们信仰的是一个神,你们信仰的是智慧。佛教的最高信仰就是信仰智慧,

佛教禅文化对于真理和实证的追求,与物质文明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如出一辙。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科学文化条件和思想条件。以此来看,佛教禅文化无疑有利于现代文明的协调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对宗教必须有足够的重视,要研究宗教存在和发展的规律、特点,全面、及时掌握宗教发展的状况,在此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治理对策,才能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消除、抑制其消极作用,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D

A

** 作者简介:郑福来(1957-),男,哲学学士,莆田市委党校,哲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政治体制。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