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的使用问题探讨

2016-02-04 05:41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母语媒介

吕 韵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的使用问题探讨

吕 韵**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近几年汉语热潮的不断涌现,使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迅速发展,人们在不断探索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初级阶段媒介语的使用问题一直存在。那媒介语对于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来说,到底是桥梁,还是障碍?文章具体分析了媒介语的定义、研究现状以及在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优缺点,并且总结了媒介语的使用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媒介语;使用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各方面的进步,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也登上了世界文化的舞台,吸引着众人的目光。近些年,世界上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因此不断壮大,专业人士一直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也有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在实践中探索该如何教好汉语这门课。但是实际中的问题总是有的,对于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是否可以使用媒介语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

一、媒介语的说明

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主要存在于初级阶段的教学当中,是为了方便汉语教学的需要而使用的他种语言,包括教材媒介语以及教师的课堂用语。本文所提到的媒介语是指教师的课堂用语,这种媒介语有时候是学生的母语,有时候不是,但它是师生双方都能够理解的一种辅助语言。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使用的媒介语主要是英语。

二、媒介语的使用现状及争议

关于是否应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媒介语这一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持反对意见的学者如梁宁辉认为,不使用媒介语而仅使用汉语作为教学语言,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能克服媒介语教学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持赞同意见的学者如徐品香则认为,媒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使用,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是有必要的。(康婧英语作为媒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中的运用)对外汉语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环境,环境对于语言的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刚学习汉语时,大量的使用媒介语会打破汉语学习的环境,无法营造汉语交流的氛围。这也是很多人反对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使用媒介语的原因。为了避免媒介语的影响,一些人提出了“自然沉浸”的方式,在课堂上零媒介语,完全沉浸在汉语环境中,课余时间周围也都是汉语环境,常与中国人交际,耳濡目染。现在已经有学校采用此类方式来进行教学,课堂上完全采用目的语,零媒介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汉语水平的确有所提高。这种方式就是创造汉语文化氛围,在环境影响中形成汉语思维。其实,在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当中,人们对媒介语的使用持反对观点也并非是空穴来风。在对外汉语教学法中,直接法、情景法和听说法都主张在课堂教学中以目的语为中心,排除或限制母语的使用。

此外,媒介语的无限制使用可能造成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作为汉语教师,我们都学习过英语,但我们的英语水平远达不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水平,而且两种语言之间都会存在偏差,若是无限制地对应起来,就会造成学生母语的负迁移。除了母语作为媒介语之外,还有教师和学生之间都了解的第三种语言作为媒介语使用。当今世界,英语是国家使用最多的官方语言,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此外,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有85%的国际组织将英语列为通用语言。从其使用人数以及范围来看,可以说,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通用语言。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当中,尤其是初级阶段,教师一般都会把英语作为媒介语来辅助教学。在当前的对外汉语教育中,有很多班级是混合班,一个班级里包括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他们的母语各不相同。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会采用英语来作为媒介语。但是问题随之而来,根据一项调查显示,韩日生最不支持英语翻译,态度截然相反的是英语母语的学生,英语媒介语的使用可以定性如下:基本适用于英语母语的学生;勉强适用于华裔和其他西方非英语国家的生源,基本不适用于韩日生源。由此可以看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英语作为媒介语对母语非英语的汉语学习者针对性不强或适用性不大。虽然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通用语言,但考虑到汉语学习者来自不同的母语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于英语的掌握程度不如母语且参差不齐,还是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媒介语存在的必要性

有关媒介语的争议之所以一直存在,就说明媒介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掌握的汉语知识还是十分有限的,有些学生甚至是零起点的学生,他们刚刚接触汉语,对汉语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很了解。面对这种情况,虽然完全采用汉语教学可以从一开始就营造良好的汉语氛围,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沟通上的困难,无法进行有效的汉语教学。而媒介语其实就是一种辅助工具,在目的语无法很好地解释词语或语法时,媒介语就可以起到转化链接的作用。现在,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教师还利用媒介语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特别是是零起点的学生来说,媒介语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

(一)利用媒介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用汉语直接讲授知识,有些问题就会变得复杂繁琐,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耽误有限的课堂时间。这时如果有适合的媒介语作为中间的桥梁,就会方便许多,降低难度,更加直观。例如,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解释“挂号”一词时,如果照着词典上的解释“为了确定次序并便于查考而编号登记”念给学生听,学生会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需借助一个英文词组“register at a hospital”,学生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一些人称代词、和一些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它们无法用肢体动作,图片动画来表示。如虚词“在”“是”等则很难用肢体语言、图片或实物等为学生展示。对于实词等具有具体形象的学习内容,在经过媒介语的解释与贯通之后,再运用肢体语言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方法,双管齐下,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运用媒介语来进行教学更加简单,便于学生理解也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对外汉语教学一直在探索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但其核心一直以学生为本,旨在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二)有效地利用媒介语可以避免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

使用媒介语可以有效地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学生总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语言迁移,总会把学习到的汉语与母语联系起来。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中国式英语一样,带有汉语思维。如果教师精通学生的母语,那么根据自身的经验,他会清楚地知道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这样可以利用母语,与汉语形成对比,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学习汉语。避免母语给学生带来的负迁移影响。

(三)媒介语的使用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学生的汉语一般达不到自然交际的水平,如果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想向教师求助,但是由于语言的限制,他们无法表达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也不能清楚地理解学生问题的所在,这就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如果问题越积越多,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相反,如果教师会学生的母语或者是双方都理解的语言,那交流自然就会方便许多,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了。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师生之间也应该多交流,多了解对方,才能共同进步。对于教师而言,多了解学生对未来的课堂教学手段有很大影响,对于刚刚起步的学生,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母语与他交流,鼓励他,树立他学习汉语的信心。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角色,在用汉语交流困难的情况下,学生可以用适当的媒介语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的有效交流,才能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合作共赢。

四、媒介语的使用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媒介语既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既然媒介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那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媒介语的优势,去其劣势,有效地运用到课堂中去,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一)媒介语使用的适度原则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要把握“度”的准则,过多则无意。所以,媒介语的使用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虽然媒介语是学生学习汉语的桥梁,但是“度”要适当合理。教师不能为了方便就过多依赖媒介语,这样学生也会对媒介语产生依赖感,从而破坏了汉语的学习环境。在课堂开始的初期,教师可以先用媒介语来教授一些基本的课堂用语。例如,“请把课文翻到第××页”,“我们现在学习第×课”,“请跟我读”,“大家一起读”等,先让学生理解这些话的含义,然后不再出现相关的媒介语,通过课堂上不断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并能举一反三。这样既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又能减少媒介语的使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一些图片、动画和视频都可以当做教学资源来使用。这样教师的教学手段就愈来愈丰富,一些先进的教学资源可以替代媒介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其他教学方式都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时,我们还是可以使用媒介语。教学中我们要选择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来教授,不要走弯路。更不能走错路。

(二)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是随之迅速发展。但纵观来华留学生的来源情况,就会发现留学生生源的特点。根据2004年的调查为例,如果我们把留学生按母语为英语/非英语分类计算,非英语生源占84.14%,而英语生源仅占15.86;”同时,如果按地缘上的中国周边/非周边分类计算,周边生源占78.35%,而非周边生源仅占21.65%。韩国以一个人口仅4800多万的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日本紧随其后。越南在韩国、日本、美国之后居第四位。甚至蒙古汉语学习人数也直线上升,跻身前10位左右。另外引人瞩目的还有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区东南亚的汉语热潮。这很清楚地表明,来华留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周边的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而母语为非英语的留学生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上文已经提到过,一些韩日国家的留学生对英语作为媒介语来使用有一定的排斥感。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若是一个班级内都是同属于一个文化圈的学生,这时即便母语不相同,教师也可以尽量避免使用媒介语。若是一个汉语水平等级相同的混合班,媒介语的使用就要注意“度”的把握,要综合考虑班级内部的留学生的情况,避免出现学生排斥的情况。

(三)注意媒介语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的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学语言不仅仅是传达教学内容的工具和组织、辅助教学的手段,更是汉语学习者直接的语言输入,直接关系到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认知和学习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论是汉语还是媒介语,都应保证其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学习对汉语的了解不是很多,他们最直接获得汉语知识的途径就是教师讲授的内容。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与学生接触最近的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媒介语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误,会引起学生的负迁移。作为汉语教师,一定要注意媒介语使用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同时,媒介语的使用是要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减少的,避免学生依赖媒介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媒介语无疑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纽带,它的优势使留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汉语,那至于它的缺点我们就要尽力避免。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会具有两面性,媒介语在初级阶段的使用有利也有弊,但只要我们能够遵守以上提出的规则,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使用媒介语,就会发挥媒介语的优势,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

[1]王汉卫.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2]康婧.英语作为媒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中的运用.鸭绿江(下半月),2016.08.

[3]陈夏瑾.浅谈零起点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的使用.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03.

[4]杨忞.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媒介语的利弊及原则[A].青年文学家·语言研究,2012.11.

H

A

** 作者简介:吕韵(1995-),女,汉族,辽宁本溪人,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母语媒介
母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