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6-02-04 08:18孙宏娟陈星汝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
关键词:歌剧声乐民族

孙宏娟 陈星汝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孙宏娟 陈星汝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中国民族歌剧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同根同源,虽有不同,但也有更多的相似,两者随着历史进程的进步不断交融,相互促进。然而,现当代民族声乐教学的推广力度尚有不足,如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中国民族歌剧方面的实践被削弱,民族歌剧教育力度有所缺乏。同时,基于声乐教学体系的不完善,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因素,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加强和完善也将势在必行。本文希望通过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和促进,以保证固定民族声乐人才的输出,为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提供有力的沟通渠道,使二者皆从中受益,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振兴。

中国民族歌剧;民族声乐;高校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与中国民族歌剧的实践仍处于不成熟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及民族声乐教学的研究记载屈指可数,且重点大多局限于演唱形式、发展方向等领域,关于民族歌剧实践和民族声乐教学的关系作用等方面甚少提及。同时,现如今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有关实践并不到位,只有少数院校开设相关课程或进行相关研究,但研究的主题基本以西洋歌剧为主,且主要研究表演形式、艺术形态等方面,对于我国传统民族歌剧的研究尚不到位。

现如今我国的民族歌剧及民族声乐教学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存在不足,理论研究的匮乏、教学实践的不深入导致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不完善,教学主体及客体的不重视。因此,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工作及中国民族歌剧的教学和发展必须提上日程。

一、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互为本里,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是同根同源的关系,中国民族歌剧是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样,民族声乐教学的普及和进步在某些层面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未及时得到梳理及解决遗留至今。因此,如何解决两者发展过程中已出现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成为民族歌剧发展和民族声乐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专业产生的源泉。20世纪40年代首部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和我国民族声乐开始紧密结合在一起,各代表演艺术家在继承前人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个人唱腔、艺术特色等。同时,民族声乐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所学曲目除戏剧等素材,与我国传统民族歌剧进行结合,选段范围更为宽泛,早期民族声乐教学与传统民族歌剧自此紧密结合不可分离。

然而,正在民族声乐教学的普及即将遍地开花时,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使民族声乐及民族歌剧的发展陷入僵局。民族声乐教学受到破坏,“样板戏”盛行,人才流失严重,民族歌剧的发展陷入谷底。文革后,创作型、演唱型等各方面人才的严重流失,使得民族歌剧作品呈现“数量高,质量低”现象,民族歌剧及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皆停滞不前。

而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得到重视,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民族歌剧原创作品层不出穷,民族歌剧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演唱唱法借鉴美声唱法,在蒋大为、彭丽媛等优秀歌唱家的发展和弘扬下,民族声乐得到质的飞跃。九十年代至今,民族歌剧进入发展巅峰,民族歌剧种类、唱法、形式等呈现多元化趋势。自此,中国民族歌剧进入历史新纪元。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中国民族歌剧发展与民族声乐教学“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因此,作为培养人才的各高校中,民族声乐与民族歌剧的教学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多方共同的配合。

二、以保证人才输出为目标,完善民族歌剧与声乐教学体系机制

目前我国仅有极少部分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但民族声乐教学体制的不完善、重视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所开设课程多数为选修非必修课程,对于人才的培养、民族歌剧民族声乐的振兴来说,并未达到理想预期效果。

因此,为适应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经济文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证中国民族歌剧及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长足发展,高校教育教学体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重大举措之一。

首先,重视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涵盖歌剧及声乐多方面多层次理论。实践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学生表演能力的增强,离不开理论基础的夯实。民族声乐教学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与大众民族民间声乐教学等有所差异,但同时从中入手,根据不同学生的地域、特质等差异,准确定位,分别进行理论指导,使学生产生兴趣,融入民族歌剧氛围,激发其自身对民族声乐及民族歌剧的潜力。其次,开创新型歌剧声乐教学模式,寓教于乐。我国高校民族歌剧教学普遍缺少“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即通过舞台进行声台行表的训练。情境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表演力、渲染力、对角色的融入等多种舞台素养,以期获得足够的舞台经验,为民族歌剧的大发展储备力量。最后,民族歌剧的实践方面应注重人才的因材施教,以及作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数量。可借助多种表演形式、表演场地等,对学生进行民族歌剧的表演实践,聘用专业教育者对学生表演作品进行把关,为我国民族歌剧事业输送可塑性人才。中国民族歌剧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息息相关,若各高校真正重视并推进民族声乐及歌剧教学的发展,更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歌剧与声乐的相互融合及促进。

[1]张蕊.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对中国声乐教学影响的探析[J].音乐大观,2014,(03).

[2]史玉学.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

[3]沈德鹏.中国民族歌剧实践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J].音乐生活,2016,(04).

[4]尹蕾.周代三大祭祀中的乐调研究[J].音乐研究(双月),2015,(4).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5lslktwx-29)。

孙宏娟,女,辽宁朝阳人,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陈星汝(1984—),女,辽宁省辽阳市,汉族,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任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演唱与教育。

猜你喜欢
歌剧声乐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走进歌剧厅
多元民族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