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2016-02-04 08:18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
关键词:钢琴音乐教学

娜 莎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娜 莎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近百年来,中国的钢琴创作艺术不断在发展,钢琴艺术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而随着钢琴艺术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为我国的艺术及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钢琴作品受到了音乐专业高校学生和老师们的喜爱,并在钢琴教学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丰富我国音乐高校中的钢琴教学及文化的传承,本文通过对我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史及其风格进行研究,结合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手法进行分析,阐述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中国作品;传承;钢琴;教学

钢琴艺术是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第一台钢琴是作为贡品带入中国的。钢琴作为商品进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一些中国人也开始走出国门,接受和学习西方文化。钢琴开始逐步进入中国,成为一种高贵的商品,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上海是中国钢琴制造业的发源地。由于其独特、高雅的艺术逐渐在中国发展,我国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现如今各大音乐学院及高校的教学和钢琴比赛都鼓励和要求演奏者演奏中国钢琴作品。随着音乐高校在钢琴教学中增加了对中国作品的学习和演奏,使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史、创作风格、调性、色彩、及演奏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我国学生对中国作品的演奏技巧,从而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更好的传承中国文化艺术。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史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古钢琴艺术便传入中国。钢琴艺术在中国得到了发展。1915年,著名音乐家赵元任发表了《和平进行曲》,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中国钢琴作品中体现出钢琴模仿中国民族乐器的音响效果,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绪。我国钢琴作品的萌芽时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如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李荣寿的《锯大缸》等都是当时比较有影响的作品。北京、上海各地都成立了钢琴音乐教学机构,但影响力较小。1927 年,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它的成功将我国钢琴教学发展到新的音乐教学水平。1930年后,我国的钢琴作品逐渐走向成熟时期,当时著名的钢琴音乐家有齐尔品、江定仙、贺绿汀、丁善德等。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丁善德的《春之旅》是当时我国比较有影响的钢琴作品的。1949年后,新中国成立,各大音乐学院相继成立,欧洲艺术家来中国进行艺术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我国的钢琴作品发展到了繁荣时期,各类思想感情丰富的钢琴作品随之出现。[1]在1951~1964 年之间,十多位如傅聪、顾圣英、刘诗昆等作曲家在不同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丁善德、朱工一、周广仁也被邀请担任各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60年代,受当时社会影响,我国的钢琴作品进入徘徊时期,音乐家们不敢创作传统的民歌曲调,转而通过音乐主题来抒发内心思想,进而有所进步。储望华、殷承宗、刘庄等集体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便是当时中国钢琴作品的一大进步。80年代后,改革开放,我国的钢琴作品逐渐丰富,呈多元化发展,当时崔文玉的《第一奏鸣曲》、赵晓生的《无极》等都是钢琴作品走向多元化的重大突破,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如今钢琴作品已成为大多数人民喜爱的艺术。

二、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及演奏手法的运用。

我国早期的钢琴作品受社会背景及文化思想所影响,大多作品都是通过民族乐器改编而成,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乐感,所呈现的风格及演奏手法也各自不同,当今音乐专业高校教育中需要让学生掌握不同时期的钢琴作品所呈现的风格及情感,提高学生的弹奏技艺,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

1.萌芽时期钢琴作品的风格

我国钢琴作品萌芽时期在20世纪初期,而当时中国受到外国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钢琴作品主要以欧洲和声融入民族音乐的旋律为主,《和平进行曲》便是通过中国民族的音调与和声而进行创作,将其爱好和平的追求融入钢琴音乐中。随着五四运动结束后在国外留学的音乐家回归祖国,创作出很多音乐歌曲,当时是将钢琴曲作为伴奏,作为伴奏的钢琴曲本身风格特征不明显,主要还是在于歌曲的风格,但也推动了我国钢琴作品的发展。

2.成熟时期钢琴作品的风格

在中国钢琴作品进入成熟时期时,当时中国的作曲家们希望中国钢琴能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特征,将民族音调的旋律作为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主要是将中国本身的民族音乐素材与西方作曲风格融合,去糙存精,配合新鲜的音乐内容再次创作,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化风格。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通过传统民间舞蹈的节奏旋律表现出了一幅牧童骑牛吹笛田野放牧的风景,借用美好、安宁的生活环境与当时中国受尽炮火侵略的的情景作对比,表达出人们对侵略者的憎恶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唤起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3.繁荣时期钢琴作品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琴作品的特点逐渐呈现,而我国的作曲家们也有了扎实的创作钢琴曲的能力。桑桐的《内蒙民歌七首》、陈培勋的《卖杂货》、《思春》、《双飞蝴蝶变奏曲》等是当时的主要代表作品。经历过社会磨难再度得到过上安静和平的新生活,不断涌现的钢琴作品也抒发了当时作曲家们的思想感情。例如《卖杂货》取材民间小调,通过几段曲调中欢快部分与清雅部分形成对比,抒发了当时作曲家们快乐愉悦的心情,而当时不少优秀的钢琴作品都表现出了欢快明朗的风格。

4.徘徊时期钢琴作品的风格

徘徊时期钢琴作品风格受到文革影响显得压抑沉闷,导致作曲家们的艺术创作受到限制。作曲家们不敢冒然创作,只能不断地利用民族音调来表现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但在此时期钢琴作品的数量与质量都是较为优秀的。[2]例如储望华的《二泉映月》、黎英海的《夕阳箫鼓》、陈培勋的《平湖秋月》、王建中的《梅花三弄》等。虽然是通过民族调式改编而成,但都是质量优秀的作品,将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与欧洲和声的紧密融合,钢琴的表现力更加丰富。而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协奏曲》更是通过钢琴表达出了丰富的中华民族思想情感,让听者更加振奋激动,是当时的一大佳作。但在此时期的钢琴作品大多有无奈的歌功颂德之感,显得部分音乐作品昙花一现,无法发挥作者的思想感情。

5.多元化时期钢琴作品的风格

改革开放后,人民真正过上了美好的社会生活,钢琴作品的风格逐渐发展,不但有传统的改编民族调式的中国风格,更是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找到了新的技艺,通过十二音技法及变化使用,从而让中国钢琴作品真正进入繁盛时期。早期的中国钢琴作品风格借用西方和声与中国民族调式融合,利用曲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但新的钢琴作品则突破了传统思想,更加能够表现出中国独特的作品风格,让中国的钢琴作品风格从形态转为神态,从而将钢琴作品运用到各类风格当中,促使中国钢琴作品多元化发展。[3]汪立三的著名作品《梦天》即是通过十二音技法写成,即便未运用传统的民族调式表现,依旧能表现中国的文化神韵,促使各大作曲家也在不断创新。

(二)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手法的运用

由于钢琴乐器本身声音洪亮、音域宽广,想要表现出钢琴作品中的哀伤、磅礴、婉转等各类不同的情绪势必需要演奏者具有一定的演奏技巧。中国早期的钢琴作品是以民族调式为基础进行创作,在进行演奏时模仿民族乐器,演奏出民族乐器的音响效果便成为我国钢琴独特的演奏手法。[4]钢琴演奏者通过对弹奏力度、颤音、刮奏、波音等方式模仿其它乐器的韵味,从而形成生动的民族风格音乐。此外由于中国描写自然景物的钢琴作品较多,演奏者需要不同的触键方法从而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涵。不但能表现出中国钢琴作品的意境,更突出了中国作品独特的技巧风格。目前音乐高校教学大多以外国钢琴作品为主。有些学生忽略了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中国的钢琴作品有着独特的旋律能够表现出曲中的涵义,触键的方法及情感分析和音色的把握都需要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如何弹出形如流水的感觉,如何弹出气势磅礴的音效都需要进一步分析演奏技巧。更好的理解中国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分析作品和理解作品的能力。

三、中国钢琴作品的和声、调式、调性及作品色彩

钢琴作品的和声、调式、调性及色彩是基础,调式、调性是音乐结构发展的重要部分,我国的钢琴作品和声大多是采用五声调试,即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中任何一个音都可以作为主音从而形成一种调式,不同时期的钢琴作品其调式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五声调式也是我国钢琴作品中特殊的音乐色彩。调性即调试所具备的相关特性。[5]学生明确调式调性能够更准确的掌握演奏技法及色彩,更好的诠释钢琴作品,并能够利用调式、调性区分音乐结构,掌握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练习钢琴的效率。我国的钢琴作品和声主要以四度和弦为基础,通过合理的使用和弦复音使得音乐旋律更加流畅。音乐作品中通常会将各类常见的和弦连接起来,培养学生通过了解和弦的构成,能更好的把握音乐中转调或离调的部分,使学生在演奏钢琴曲时更加容易的把握演奏技巧。

四、高校钢琴教学中国作品的选择与传承

随着现代社会人民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我国各大音乐院校也更加重视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合的中国钢琴作品进行教学。除了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外,亦能通过我国的钢琴作品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人才,使我国的音乐文化得以传承。

(一)选择不同的中国钢琴作品进行学习和练习

由于中国传统思想与外国思想受历史文化影响各有不同,选择中国的钢琴作品更容易让学生领会到其中的内涵,从而弹奏时更具有表现力。但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演奏功底,选择适合学习及弹奏的曲子便极为重要。选择中国钢琴作品练习首先是要保证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多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可以选用进行学习。中国钢琴独奏作品按题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改编自中国古代名曲的钢琴作品。黎英海先生改编的《梅花三弄》和《彩云追月》等。2.改编自中国传统民乐的作品,代表作有陈培元先生改编的《平湖秋月》,王建中先生改编的《百鸟朝凤》和《二泉映月》,刘福安改编的《采茶扑蝶》等。3.改编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作品。如《多耶》、《云南民族五首》、《第一、第二新疆舞曲》等。4.中国革命歌曲、近代民乐和新时期民乐。如《北风吹》、《兰花花叙事曲》、《晓风之舞》、《牧童短笛》、《谷粒飞舞》等。5.现代作品。钢琴协奏曲《梁祝》和《黄河协奏曲》等。在内蒙古地区有很多优秀的内蒙古体裁钢琴作品可以选择学习。如桑桐的《内蒙古民族主题小曲七首》等钢琴作品进行练习。

(二)中国钢琴作品在音乐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音乐高校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对中国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理解和演奏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及爱国意识。我国钢琴作品在发展中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爱国题材的优秀作品较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学习到音乐知识外还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的爱国思想,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思想感情。此外,我国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通过学习中国钢琴作品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发展以及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更好的学习中国钢琴作品。而通过培养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认识,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中国钢琴作品独特的创作风格,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从而保证中国钢琴作品的文化传承与发扬。

五、结束语

钢琴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和培养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了解,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对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数量,通过学生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进而提高我国音乐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1]陈希.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中国作品[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8):90+115.

[2]刘华.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现状和价值分析[J].大舞台,2012,(10):195-196.

[3]迟冰.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4,(05):101-102.

[4]宋玲玲.高校钢琴教学中运用中国本土钢琴作品的意义及应用技巧[J].北方音乐,2016,(05):185.

[5]唐丹.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3,(09):104.

猜你喜欢
钢琴音乐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纸钢琴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音乐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