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玫瑷的钢琴教育理念研究

2016-02-04 16:52彭烛之
北方音乐 2016年22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钢琴音乐

彭烛之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谢玫瑷的钢琴教育理念研究

彭烛之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谢玫瑷教授是我国著名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从事钢琴教育工作已有60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钢琴演奏家和优秀的钢琴教师,已是桃李满天下,使得中南地区钢琴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本文以谢玫瑷的钢琴教育理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她钢琴教育活动、内容、主张进行整理,提炼出其钢琴教育的思想核心,并结合当代钢琴教育现状,指出其思想的价值。吸取她在多年钢琴教育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我国当代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谢玫瑷;钢琴教育;教学理念;艺术思想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许多卓有成就的钢琴教育家,以钢琴教育作为终生职责,谢玫瑷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谢玫瑷做事低调,专心教学,不求名利,因此对于她的钢琴教育方面的贡献,迄今学术界少有专门研究。从谢玫瑷的教学与学术经历方面看,她为我国的钢琴专业教育与音乐启蒙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南地区的先驱者。笔者跟随谢玫瑷教授学习过两年钢琴,并对她的另外一位学生进行了采访,最后总结梳理其教学理念。

一、背景

谢玫瑗,1927年生于上海,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钢琴比赛评委,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武汉赛区评委。1942-1948年曾在上海音专以及国立音乐学院师从丁善德钢琴教授和白俄钢琴专家拉扎洛夫学习钢琴。1957-1958年师从德国钢琴专家罗兰·勃拉斯耐脱尔进修钢琴。[1]

1956年应中国文化部聘请,谢玫瑷归国参加钢琴教育工作,在60年的漫长教学期间,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学生,为国内(中央、上海)以及国外有名望的音乐院校输送钢琴艺术人才。跟随她学习的不仅有武汉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全国各地还有许多作曲、音乐理论、音乐教育的学生慕名而来进修学习。谢玫瑷同时还教授音乐学院附中的钢琴课程,她最热衷的就是钢琴启蒙教育。每个刚学钢琴的学生就像学走路的孩子,只有帮助他走稳了,才能让其在钢琴的学习之路上走远,从钢琴中获得乐趣,最后登上艺术的殿堂。

二、教学成果

谢玫瑷的优秀学生在全国各独立艺术院校和综合类大学钢琴系任教,有的现在已是教授与副教授,成为钢琴教学骨干。2001年12月,学生郑晓峰(现武汉音乐学院青年钢琴教师)荣获肖邦钢琴大赛、肖邦协奏曲冠军。2004年元月学生雷镭——武汉音乐学院附中高一学生,荣获亚洲第二届青少年音乐比赛钢琴青年组冠军,年仅十五岁。雷镭在2005-2006年期间赴美国考学,曾先后考取了美国柯蒂斯、曼哈顿、朱丽亚以及波士顿新英格兰等四所音乐院校,并在朱丽亚和新英格兰获得全额奖学金。

三、钢琴教学理念

(一)钢琴启蒙教学

钢琴艺术,众所周知,难度极大,学习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学生必须从小进行科学的培养,接触由易到难的演奏技术,经过长期的积累,以达到掌握完美钢琴演奏技巧的目的。为此,学生在学习之路上需要付出大量时间与汗水,刻苦练习技术。若学生在某一方面技术存在缺陷,必将影响往后的音乐生涯发展,阻碍钢琴人才的造就。

正是因为钢琴启蒙教的重要性,谢玫瑷不遗余力的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寻找最为科学与合理的教学训练方法,甚至还发表了文章专门论述其理念。谢玫瑷教授主张音乐与技术两方面全面发展。在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对钢琴发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鉴赏力、理解力、表现力以及训练钢琴的各种基本技术。[2]

谢玫瑷经常会收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她从来不会因为学生基础差就拒绝学生的求学,他非常乐意去“矫正”这些学生因错误的学习而导致的“坏毛病”。这类学生基础不扎实,除了学生不刻苦的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启蒙老师的失职。在学生初学钢琴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技术与音乐的结合,往往会造成学生片面的追求技术,这种倾向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会在往后的学习中形成习惯,最后导致脱离音乐,更谈不上艺术表现力。且如果教师没有明确分析音乐,也不可能选择合适的技巧来演奏,学生只能机械性、乏味的练习,最后还达不到成效,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启蒙教师的责任重大,必须明确学生的各个阶段的正确方向。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谢玫瑷的教学重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本科以上有较强认知能力的学生。她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能遇到一些学生完全依赖老师的指导,需要老师一句句的具体指导,没有自己的思考过程,死板的接受老师的要求,毫无个性可言。一旦离开老师,完全无法自行学习新作品。这些学生不善于动脑筋,不善于表现音乐,不懂得分析作品,也不会把学习的音乐理论与演奏相结合,只知道机械性的练琴。这样的学生走上舞台后,怎能用自己的演奏打动观众呢?

因此谢玫瑷在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作品的能力。比如:划分乐句与乐段,分清旋律与伴奏的关系,理解旋律的进行与走向,分清音乐的层次,领悟各种表情术语,明确各段落速度,体会音乐内涵与艺术形象。特别是要分清主调与复调音乐的区别,掌握足够曲式结构与和声知识。是学生在演奏中做到心中有数,有明确的练习目标,提高练习效率。

听音频是一个简单快捷的学习方法,但是许多学生在没有细致研习乐谱的情况下,生搬硬套的模仿音频,只能学到一些模糊抽象的表象,对音乐的处理完全没有依据,形似而神不似。而且更严重的是,网络上音频资源来源复杂,程度较浅的学生无法辨别版本的优劣,因此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听音频的前提是对乐谱已足够的熟悉,明确了乐句、层次、结构、表情符号,做到心中已有音乐的大致轮廓。做好充分准备后,在听音频时就能明确听的要点,吸取演奏家的优点,排除演奏家因各种因素导致的瑕疵。因此钢琴老师需要对听音频方面做出正确的指导,选择优良的录音版本,方便学生在课后自学。

(三)音色训练

谢玫瑷的学生力度控制非常细腻,能做出丰富的音色变化,这得益于她对力度控制和声音训练的高度重视。这两点在钢琴训练中是非常难的,需要学生在初学时就着重练习。钢琴作品谱面上有大量的力度记号,学生必须明白每个力度记号的意义。如果想要自己的演奏能打动观众,必须得做出音响层次的变化。

做出丰富的层次需要有正确的演奏技巧和触键方法,谢玫瑷提倡“重量演奏法”,指尖主动触键,力量集中在指尖,手臂全部放松,体会手指撑住的感觉。手指讲究力量,手臂讲究重量,通过调整手臂的重量来体现出力度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发出通透、坚实的音色,但需要强调的是,还需要依据作品的风格特征做出相应调整。部分缺乏教学经验的钢琴老师片面的训练学生手指独立性,单一的对独立性进行高强度训练,急于求成,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演奏出流畅的乐句,严重破坏乐曲的结构。

在今后学生毕业离开老师后,必须的自己分辨音色的细微差别,因此对学生听觉的训练的必不可少的。谢玫瑷常用启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用手拿各种小物品,如铅笔、书本等,体会手指力量集中的感觉,然后在琴键上去尝试,从轻轻按下琴键开始,逐渐增强音量,体会由pp到ff的每一个层次的感觉,用耳朵仔细倾听,逐步在大脑中形成音响概念。许多钢琴老师常常强调手指要弹牢靠,但往往把牢靠与音量大混为一谈,导致学生以为演奏的音量大就是弹牢靠了,使得学生无法演奏出弱的音量。谢玫瑷在上课中一直强调,牢靠是指手指把琴键弹到底,并且支撑住,保持音符足够的时值。

(四)全面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除了掌握必要的钢琴演奏技术外,学生需要全面提高艺术修养,不能仅满足上课所学习的作品。谢玫瑷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曲目,作为泛弹作品演奏,然后偶尔抽查一下,精弹与泛弹结合,增加学生的作品量,让学生在今后遇到各类型的作品时都能游刃有余。除了钢琴音乐外,谢玫瑷还会指导学生欣赏交响乐、室内乐、歌剧和艺术歌曲等。她非常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音乐专家的讲座,聆听高水准的音乐会,参与国内外的钢琴大师班。她还会让学生从别的门类的艺术中汲取养分,让学生阅读诗歌、散文,使得学生的艺术修养、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增强。

四、结语

在多年的钢琴教育生涯中,谢玫瑷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并提出了许多对现代钢琴教育有益的教育理念。如今谢玫瑷教授依然坚守在教育岗位,并不断的学习当今社会的新思想来改进教学方法,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笔者通过课上所学习的知识,并结合谢玫瑷的论文,对其钢琴教学理念进行了梳理。但对其教学理念的当代价值挖掘还不够全面深刻,但笔者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对谢玫瑷——这位钢琴教育家的研究中,促使我国钢琴教育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中收益。

[1]引用自武汉音乐学院官网.

[2]谢玫瑷.论钢琴启蒙时期教学的培养方向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1).

[3]胡亚蓓.《钢琴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谢玫瑷教授访谈录[J].钢琴艺术,2007,(5).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钢琴音乐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星海音乐学院第八届“音乐家·音乐季”
临轩听雨
纸钢琴
音乐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