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湘西州民族文化城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2016-02-04 20:17阙蔚涛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湘西文化产业民族

阙蔚涛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关于打造湘西州民族文化城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阙蔚涛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数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湘西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财富。打造湘西民族文化城,是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并使之更好地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好方法。

湘西州;民族文化城建设;建议思考

一、建湘西民族文化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觉、自强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

湘西的民族文化传承性较好,从远古至今都一直延续着其文化的独特性及呈现着其原生态,也是由于地理因素的隔绝,使得湘西在中华大地上保持着“神秘”的姿态。民族文化是湘西少数民族(主要是土家族、苗族)在生活劳作中不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同时这种沉淀已经流淌在湘西人民的血液中,熔刻在骨肉上。这些也是湘西地区最大的精神宝库和财富资源。通过民族文化城的建设,能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使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成为全州人民的自觉行动,从而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文化自强。

(二)能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

对于优秀的民族文化,首先要认识到文化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同时在对于文化保护的手段及方式方法上要科学、合理。在目前的文化保护的分类上,一般是分为两种。其一,为了将文化保存下来而做的保护,既是将某种文化艺术曾经存在的形式及对当时人民的影响保留,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呈现方式(图片、文字)知晓这类文化艺术;其二,为了对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在原有文化艺术元素的基础上,将这类文化进行传承,并在其不断沉淀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超越,继而让文化得到传承,同时创出新的文化特色。建立民族文化城,充分保护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在保护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文化宝库,在创造效益的同时对文化保护进行反哺,使得文化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三)能繁荣民族文化事业

任何一种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传播载体,1871年,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泰勒,在《原始》中谈到: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文化载体是指以各种物化的和精神的形式承载、传播文化的媒介体和传播工具,它是文化得以传承和扩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文化载体必须承载特定的价值、情感内涵,才能形成文化力量。并不是所有的物质、环境等手段、条件都能成为文化的载体。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文化载体,以具体的实在形象打动人、感染人,从而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人人心。建立民族文化城,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征的文化品牌,是在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发展文化事业。

(四)能壮大民族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得到大力发展,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使得我国人民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为明显改善。但在精神层级需求方面并没有跟随物质基础的发展脚步,人民对于精神财富的需求相对滞后,这也就为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尽管近几年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从质量到数量均处于弱势地位。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

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湘西民族文化的现状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7年9月,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总面积巧462平方公里,现辖吉首、沪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8个市县。

(一)湘西民族文化种类繁多、特色独具

湘西州作为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湘西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为主)文化传承性强,民族文化特色性强。从民族文化的展现形式上,在具体的事物上主要是通过特色的民族建筑形式、少数村落结构、历史文化城镇乃至传统特色民族服饰及手工艺品等方式呈现,在精神文化方面主要通过民族特色祭祀仪式、文学作品及传说故事、传统民族节日等方式呈现。湘西的少数民族文化从各方面及综合来看,都具有丰富性及独特性,在全国各地的民族文化当中具有一定代表。

(二)优秀文化散落全州各地,资源欠整合

湘西州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品种繁多。不管走到自治州哪个地方,都可以看到优秀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笔者的调查中也了解到,各地都在想办法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更多更好的文化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做出了很多很好的典型。特别是在文化旅游方面,大力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这些优秀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形成代表性的要数以凤凰为代表的苗族文化、以老司城为代表的土家族文化、以里耶古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

三、建湘西民族文化城应把握的方向和重点

(一)湘西民族文化城建设的方向

1.应突出湘西神秘特色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的神奇造就了湘西历史、文化的神奇。早年的交通状况使得湘西与外界的沟通极为困难,这也使湘西在快速发展的商业化世界中保留了较多的神秘文化遗存。建湘西民族文化城,将湘西的历史与文化中最为凸现的神秘特质做一次集中的展示、挖掘与梳理。神秘,是外界对湘西的朦胧印象,而透过神秘表象,透视深层的文化内涵则是民族文化城建设需贯彻始终的宗旨。

2.应彰显湘西个性魄力

据统计,在地文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等国家8个主类旅游资源中,湘西州全部拥有。在国家155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中,全州拥有116个,占74.8%。这里有奇梁洞、坐龙峡、猛洞河、八面山、玉带瀑等奇特的山水风光,让人流连忘返。这里有摆手舞、毛古斯、咚咚喹、打溜子等浓郁的民族风情,让人如醉如痴。这里有南方长城诉说远古战事,有里耶“秦简”演绎惊世发现,有溪州铜柱见证土司王朝,有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等名流各领风骚,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拍案惊奇。在文化城建设过程中,要更好地彰显这些个性,让魄力去感染人。

3.要适应时代需要

现代社会,人们的层次及对生活的追求不尽一致,有的对时尚不断地追捧,有的则对经典更加热爱,在这个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潮流与经典的相互交融及相互吸收是必然趋势,时尚与经典本来并行不悖的。如果不借助于一些时尚的方式,经典也是无法传承的。因此,在建文化时,要注重适应时代需要,在复元湘西民族文化时,应适当加入时代元素,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要。

(二)湘西民族文化城建设的重点

1.要注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在丰富多彩的湘西文化中,良莠不齐,因此要全面认识这种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要注意整合湘西独有的世界级、国家级品牌,让真正的优秀文化去感染人、吸引人、教育人。以文化资源为基础,发展旅游、休闲等产业,其实只是文化产业的初级运用,甚至还谈不上文化产业。而真正要让文化成为城市振兴的渠道,还需要给这些产业赋予知识和创意的内核。

2.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民族文化城建设是一种文化产业,自然要考虑经济效益,要考虑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收益。但它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因为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因此,一定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文化城成为我州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弘扬我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

3.要注重整合

首先部门要整合。在对传统民族进行发掘、梳理、保护及开发的过程中,让民族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在此过程中,享受到自己民族传统风俗带来的乐趣,增加生活中民俗带来的收益,提升自己民族习俗的认同,这些都是需要社会各个阶层成员共通努力完成的工作。政府层面可以出台各项保护民俗的政策及措施,为民俗的保护提供保障,学者则可以对民俗进行深入发掘及研究,为民俗的保护及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社会各阶层还能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对民俗文化进行推广,使得民俗文化能够得到普及,为民俗文化发展拓宽群众基础。其次资源要整合。要理顺全州特色文化资源,加大整合力度,将最能代表湘西民族精神的文化放在民族文化城里,象世界之窗一样,人们在文化城里就能了解湘西文化全景。

G127.64

A

阙蔚涛(1991-),男,湖南凤凰人,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湘西文化产业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欢乐湘西
多元民族
走进湘西凤凰城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湘西 国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