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中的“生态色彩”

2016-02-04 05:41王沛霖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战争草原生态

王沛霖

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6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中的“生态色彩”

王沛霖

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6

《静静的顿河》是俄罗斯文坛上一部不朽的巨著,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本文主要针对《静静的顿河》中蕴含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

《静静的顿河》;生态思想;分析

《静静的顿河》是前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也是俄罗斯文坛上一部不朽的著作。肖洛霍夫在1928年至1939年创作了《静静的顿河》的四部曲。这四部小说描写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的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艰苦生活,展现了哥萨克人如何战胜战争、流血和痛苦,艰难地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小说的字里行间中表现了作者对这个独特的群体哥萨克人以及哺育他成长的顿河草原的怜悯之情。作者对残酷的战争带给哥萨克人的痛苦、折磨和灾难性后果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并将这些描写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渲染了战争的残酷。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描写传达出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之情。

一、《静静的顿河》中的自然色彩

作者的笔下,不但有宽阔的、波浪翻滚的、两岸葱绿的顿河,还有顿河流域的田园风光、农家院落和一望无际的草原等。作者把这些环境与事件发展、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相互融合,赋予了自然独特象征意义。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和视角来描写景物,巧妙的拨动了读者的心弦,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此外,在《静静的顿河》中,对于“顿河景物”的描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部分,作者将自己的审美意象融入其中,构建起文学本体,让整个作品呈现出了迷人的魅力。

二、哥萨克人身上的生态思想

顿河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哥萨克人善良、勇敢的性格,他们通过渔猎和割草亲近自然,自然也通过这种方式哺育他们。尊重、热爱自然就是哥萨克人的生活基本准则。

(一)尊重热爱自然,天人合一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千百年来,它养育了人类,让人类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人应该融入到大自然中,在大自然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心灵的自由和洒脱,这种思想在小说中也有所体现,它不仅表现在人劳作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也表现在人与自然的精神交融中。

作者关注自然,也时时刻刻关注大自然中的哥萨克人,他认为自然养育了他们,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才会使哥萨克人的内心世界感到愉快和幸福,才会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心灵得到洗礼。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为读者描述出大自然的生机蓬勃和壮美,目的是希望激起人们内心深处对“根”的依恋和对未来的希望。作者想传达给我们这样一种思想,我们要做到能感悟到自然的美,要将人的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起来才能进入真正的自由境界,不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二)哥萨克人性格与生态思想的融合

哥萨克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存方式,因此形成了具有哥萨克特色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对哥萨克人的性格造成影响。萨克人的胸怀像草原一样广阔,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生活。艰苦的自然条件铸就了他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难、乐观的性格;他们不断与其他周边少数民族战斗,铸就他们骁勇善战、机敏的性格。他们远离俄罗斯的民主运动,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身上具有独特的野性美。

从阶级观点来看,哥萨克有着明显的阶级性色彩,之所以造成这个现状,主要是由于百年来哥萨克与土地联系被硬生生的割裂,革命将原有的乡土文明割裂开来,将人们带入了工业时代,导致人们出现了漂泊感。

三、战争中的自然

作者通过对战争前后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厌恶、反感战争的思想。战争的炮火和硝烟打破了草原的宁静,破坏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作者在文中这样描写到:“野雁伸着长脖子,展开翅膀,躺在那里,仿佛是在最后一次拥抱这片冷酷的土地。死神在它飞翔的时候追上了它,把它从排成人字形的雁行里揪出来,扔到地上。残酷的战争与大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侧面反映自然就是人性得以栖息的地方。“羽毛草熟透了,几十里地的地方都布满了波浪翻滚的银白色羽毛。风柔柔地把草吹弯,吹的沙沙作响……”采取这样的方式将草原辽阔与壮美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难想象这样一片土地上生活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最后作者发出感叹“用哥萨克的鲜血浇灌过的顿河的草原,我要恭恭敬敬向你致敬,我要亲你那还没有开垦过的土地!”以此来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之美。

四、女性方面的生态意蕴

在《静静地顿河》中,这虽然是一部以男性为主的作品,但是从整个作品角度来看,作者对于女性的描述充满着对于自然的向往,从某个角度来看,肖洛霍夫对于女性的描写与自然上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在作品中,每一个女性都是健康、自然的,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劳动中处处蕴含着自然、和谐。作品中的女性是美丽、灵动的,都赋予了“花语”的意义,这都是为了强调女性的自然性。

五、结语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解读肖洛霍夫的小说《静静的顿河》中包含的生态思想。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哥萨克人生活的幸福和自由,同时也描写战争对人与自然造成的伤害,以此来呼吁我们反对战争、爱护自然。

[1]张爽.《静静的顿河》中主人公葛利高里悲剧命运的根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2]钟昌虎.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所体现的东西方文化观[J].大众文艺(理论),2009(05).

[3]孙旭.一半冰山一半烈火——论《静静的顿河》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美[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4]陈人龙.“景无情不生,情无景不生”——浅谈《静静的顿河》的景色描绘[J].外国文学研究,1985(02).

I

A

猜你喜欢
战争草原生态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