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言》《二拍》对典型商人形象的塑造

2016-02-04 05:41张晓雯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三言重情商业道德

张晓雯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2

浅谈《三言》《二拍》对典型商人形象的塑造

张晓雯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2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也是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三言”、“二拍”对商人生活的描写和对商人形象的刻画,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本文主要针对其对于商人形象的塑造展开分析。

《三言》《二拍》;商人形象;分析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一个十分迅速的发展,小说《三言》、《二拍》便是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在当时,重商思想开始广泛流传,商人作为商品经济的代表人物也自然成为了小说《三言》、《二拍》的主人公,这意味着商人的地位在文学作品中开始受到肯定,我国的文学作品开始改变它的重农抑商思想,这足以说明《三言》、《二拍》的重要作用。

一、《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类型

小说《三言》、《二拍》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商人形象,笔者将这些商人形象归结为两类,分别从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

明朝末期是封建社会缓慢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随着商业的繁荣,商人地位的提高,以商人生活为题材的商贾小说层出不穷。“三言”、“二拍”对商人生活的描写和对商人形象的刻画,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在我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商人的形象比较负面。但是小说《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却和商人以往的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商人是十分重情重义的,他们的形象是十分正面的。小说中的小商人施夏、布商吕玉、卖油郎秦重等都是这一类商人形象的典型代表。他们重情重义,做生意的时候十分讲究诚信,从不缺斤短两。从这一类商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商人重情重义的一面。

(二)重利轻义的商人形象

除了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外,小说《三言》、《二拍》中还存在这另一类商人形象,那就是重利轻义的商人形象。这一类商人可以为了利益采取各种手段,相较与前一类商人,这一类商人形象更符合商业活动的本质特点。小说中的商人徐能是这一类商人形象的典型代表。为了谋取钱财,他杀害了自己的客人。正所谓,商人“无奸不商”,而两本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从这一类为富不仁的商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商人的丑恶嘴脸。

二、《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创新

(一)突出了商人的冒险精神与坚毅性格

追求金钱是商人的突出性格,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涉险,如王生刚在出门学做生意后,多次遭受抢劫,但是他的母亲依然鼓励他“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并一次次为儿子筹集盘缠,直到他取得成功。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稳重、知足是不同的,这种敢闯敢拼的精神是对传统中华文化的一种颠覆。

(二)强调了利与益之间的兼得

自古以来,我国的儒家文化就倡导“重义轻利”,认为义与利是一个对立体,两者是不相容的,一个人如果要讲求道义,就不能讲自己的利益,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非常片面的。《三言》《二拍》中塑造的商人形象就是对这种思想观念的反驳。如,文若虚本来是一个已经破产的商人,他漂洋过海来到了邻国,他随手带来的橘子成为了当地的抢手货,他手中的一筐橘子竟然卖到了一千两银子的天价。在归途中,他从黄岛中拖来准备用作床的大龟壳,居然是一件稀世珍宝,卖给了波斯商人,获得了五万两白银,后来其他的商人知道了稀世珍宝的事,为文若虚不值,但是文若虚却不以为然。文若虚身上有许多传统的东西,但他至少在表现“义”和“利”不矛盾这一点上突破了传统:富商也可以是不奸诈的人。

三、《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差异

《三言》、《二拍》这两部小说的商人形象有着相同之处,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两部小说的商人形象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商业道德上的差异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三言》、《二拍》这两部小说的商人形象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小说《三言》中的商人在进行商业活动的时候,大多比较讲究公平交易,相对而言,它们的商业道德比较高尚。而小说《二拍》中的商人大多比较重利,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他们的商业道德是比较扭曲的。例如《三言》小说中的商人刘德,他就是一个有着高尚道德的商人。他所贩卖的布匹物美价廉,吸引了很多顾客。在比如《二拍》小说中的商人卫朝,为了谋取利益,他用次等的珠宝以及石头来骗取他人的高档珠宝,毫无商业道德可言。从上述两位商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两本小说的商人在商业道德方面的区别。也是一种做人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化的描写,使得《三言》、《二拍》中的人物形象变得更为深刻,印入人心。

(二)婚恋观上的差异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三言》、《二拍》这两部小说的商人形象在婚恋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小说《三言》中的商人的婚恋观比较保守,他们在对待婚姻和爱情的时候十分注重礼法,同时他们也很重视家庭观念。小说中的商人蒋兴哥就是典型代表,他在知道妻子与他人有染后选择了休妻,但是他也进行了反思,认为在妻子出轨这件事上自己也有责任,自己平时不够关心妻子,他和他的妻子最终重归于好。而小说《二拍》中的商人的婚恋观则要开放得多,他们比较注重两情相悦。小说中的商人潘甲就是典型代表,他的妻子被他人拐卖,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嫌弃自己的妻子,和妻子和好如初。

四、结束语

商人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意味着我国的小说开始改变他的重农抑商思想,这足以看出《三言》、《二拍》这两部小说的重要性。

[1]廖巧媛.物欲横流的社会现状与传统理性原则的调和——凌濛初“二拍”的物质利益观研究之二[J].名作欣赏,2005(14).

[2]时丽琼.明中晚叶商品经济发展对“三言”“二拍”的影响[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3]张媛媛.“三言”中的新世情——好货逐利名正言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1).

[4]刘久顺.浅谈“三言”科举小说的特点[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I

A

猜你喜欢
三言重情商业道德
下乡
论微商中虚假宣传的法律规制
晋商的商业道德及其对现代企业诚信建设的启示
由《苏知县罗衫再合》情节重构看冯梦龙教化意识
人生自是有情痴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陈子龙“诗以复古”的诗歌创作
道德村协会公布2016年全球最具商业道德企业奖
勿以成败论英雄
唐传奇中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