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再认识

2016-02-04 05:41孙海英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生产力共同富裕

孙海英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再认识

孙海英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开始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让很多人开始质疑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因此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再认识对于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遇到的质疑和挑战有着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本质;生产力;共同富裕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但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全面的论述,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①。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和内在规定性,这是将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根本标志。

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社会在制度方面必然是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然而,在生产力发展方面与资本主义存在差距,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认为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邓小平在关注社会主义在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之外,邓小平更关注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也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根据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也可以看出,要使社会主义社会真正优于资本主义社会,在于社会主义既要继承资本主义已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同时又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生产力更高的生产力,因此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最主要任务是解放不同形式的生产力,并且大力发展社会的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贡献和新发展

(一)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全面深化改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然而不难发现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我国开始出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矛盾增多等问题。这要求我国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为主的生产力,从行政计划下的生产力转变为由市场决定的生产力。要继续推行改革,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解放不同的生产力。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处于落后阶段,并且发展够到阻碍,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种倒闭机制。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要改变生产关系。在经济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许多新政策,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强调的就是政府放宽对企业的约束,促进不同类型的生产力共同发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二)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原则——坚持公平正义

马克思的正义理论,主要表现在《资本论》里,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分析为公平正义辩护。这对我国当前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必须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可以通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享受到社会中绝大多数利益,反而,工人阶级最为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承担了社会的大部分重负,却在收入分配上遭到不公正对待,享有很少的利益。我们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可以看到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剖析,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中资本与劳动的不可调和的对立,私有财产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异化劳动。同样在社会主义社会要真正消灭剥削、消除异化劳动,就要扬弃私有财产,就是要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坚持公平正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出现了各种机会不平等、结果不公平现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且实行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提高较低收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调节分配不公的重要手段。另外,政府运用好再分配的手段,通过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精准扶贫等方式来缩小我国的已经形成的贫富差距。

(三)关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现在,我国正处于追求共同富裕的发展阶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过程中,“小康社会”的要求变得更加具体、全面,并得到不断地深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这一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指导下的伟大实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同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要求经济发展,还要求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使得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总之,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原则。同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求改革生产关系,即全面深化改革,要消除剥削、消灭两极分化也就是要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者相辅相成。社会主义本质论与新时期要坚持的改革、原则和目标同样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 注 释 ]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413.

[1]任士敏.《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境界》[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

[2]马文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社会主义本质论》[J].西江月,2013(7).

[3]赵亚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论》[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4]贺朝霞.《社会主义本质论与构建和谐社会》[J].求实,2008(5).

F

A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生产力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