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挫折中成长
——指导蒙古国中学生参加“汉语桥”中文比赛经验与总结

2016-02-04 05:41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备赛辅导教师蒙古国

齐 雪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在挫折中成长
——指导蒙古国中学生参加“汉语桥”中文比赛经验与总结

齐 雪**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汉语桥”中文比赛是由国家汉办推广的大型国际汉语比赛项目。“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预赛是在海外举行的,笔者就“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在蒙古国的进行做了简要介绍,并通过辅导学生参赛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挫折;成长;“汉语桥”;经验总结

近年来汉语教学已在蒙古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而且乌兰巴托市都会举办很多汉语竞赛活动,其中,最受重视的就是“汉语桥”中文比赛。

一、“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简介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是“汉语桥”中文比赛中的一个项目,参赛对象为年龄15—20周岁、具有外国国籍、在外国出生并成长、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在校中学生。

二、蒙古国“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概况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蒙古大区赛是由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和蒙古国汉语教师协会承办,参赛的学生必须通过汉语奥赛考试,入围的30名选手有资格参加“汉语桥”预选赛。

蒙古国“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由孔院主办,但是在蒙古国相较于大学生“汉语桥”比赛,中学生“汉语桥”则更具有竞争性和专业性,原因是参加“汉语桥”比赛的中学生大多就读于汉语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汉语。而参加“汉语桥”的大学生则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大学中才选修汉语课,汉语基础相对薄弱。

三、“汉语桥”竞赛经验与总结

(一)备赛所面对的困难

通过汉语奥赛考试,我校有3名学生进入“汉语桥”初赛,面对即将到来的比赛,困难重重:

首先,时间紧张。从奥赛成绩公布到“汉语桥”初赛只有一周多的时间,这期间学生和教师都必须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才能进行排练,这就意味着备赛时间不足。

其次,物资有限。“汉语桥”才艺表演环节都需要中国特色的服装和道具,但是这些服装和道具在蒙古国却很难找到。

再次,在整个备赛的过程中突发状况也时有发生。其中一位参赛学生在备赛中突发高烧,这就使得她整个备赛的时间又足足缩短了一半。

(二)解决的方法和经验

1.合理的分工和日程安排

在得知获得参赛资格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学生安排得力的辅导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在回答问题、脱稿演讲中零失误,也要助力学生呈现出最精彩的中华才艺表演。

由于时间有限,三个比赛项目的训练是同时展开的,为了保证训练的质量和时间,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让每位参与的学生都严格遵守。

2.发动全员力量,自己动手解决

由于在蒙古国购买不到才艺表演所需要的道具,所以在和学校协商后决定由校方制作服装和道具,但是由于定做的成本较高,学校只同意制作一部分服装和道具,这就给整个表演的准备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在和学生交流讨论后,我们参赛的师生决定自己动手制作道具。我们用纸箱、木棒、贴纸等工具仿制道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所有比赛所需的道具都制作完成。

3.坚持高标准,坚持到最后

在备赛的每个环节我们都高标准要求学生,不断的纠音、调整,争取在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好。在《白娘子传奇之西湖定情》的咏唱环节,参赛的学生怎么都唱不好高音,这令辅导教师很是着急,为此我们特别找到了一位音乐老师来帮助主唱练习声乐。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最让辅导老师们担心的是那名生病的学生,由于不能来学校参加训练,老师就通过电话对她进行辅导。就这样,没有一个人放弃,没有一个人懈怠,每个人都坚持努力到了最后。

(三)败北总结

虽然我校参赛的三名学生都没能进入决赛,但是通过这次比赛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文化,也使得我们教师获取了很多关于辅导学生参加中文比赛的经验教训:

1.要增加学生在高压状态下的自信

总结这次在比赛现场的表现,有的学生仍会有发挥失误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太过紧张。

这就需要辅导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在备赛训练期间也可以多为学生营造正式比赛的气氛,邀请学生和老师模拟正式比赛情节进行训练,以减少学生在正式比赛中的陌生感。

2.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不得否认的问题是任何突发情况的发生都会影响参赛学生和老师的状态,特别是在赛前出现的突发情况,例如在本次比赛前,由于校方提供的汽车太小,只能运送学生不能运送道具,虽然辅导教师很快就决定让参赛学生先到比赛场地,再用公交车把大型的道具运送到比赛地点,但是还是影响了整体的备赛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心态。

这就需要辅导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与各方及时沟通,面对有可能出现的状况一定要提前想好应对策略,沉着冷静,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其次,在有突发状况发生时要安抚好学生的心情,尽量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

3.入乡随俗,找准定位

担任“汉语桥”中文比赛中的评委中有一部分是中方老师,也有一部分是蒙方老师,所以在比赛中要入乡随俗,结合蒙古国的文化和习惯进行策划。比如,在中国传统思维中比较重视比赛选手本身的语言实力,如果发音标准、语法无误、表达清晰、表演流畅、生动那么基本可以给出比较高的分数,但是蒙古国的传统中却比较重视服装、道具、场面大小、色彩使用或者隆重程度等内容,因为蒙古国人民认为讲究外在美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在《新还珠格格》的才艺展示中,由于演员“尔康”的旗装没有做出来,学生就穿上了自己的蒙古袍,外形虽然比较相似,但在蒙古族人看来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使整个表演都很精彩,却依然没有拿到很高的分数。

由此可知,我们在准备中文节目的同时也一定要考虑到所在国家的思维和风俗习惯。这也要求我们在服装、道具的准备中要多向校方申请,向校方阐明重要性,能争取的一定要尽量争取。

四、结语

笔者就蒙古国“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比赛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也叙述了自己参与辅导学生参赛的经验和总结,这不仅对笔者自身是一种成长,也希望对日后在蒙古国工作的志愿者老师有所帮助。

[1]都艳.汉语的奇迹我们来创造——第一届《汉语桥》背后的故事[J].艺海,2009(9):90-91.

[2]喻坤.“汉语桥”比赛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河南大学,2012.

G

A

** 作者简介:齐雪(1988-),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备赛辅导教师蒙古国
2021年蒙古国煤炭出口量同比下降44.3%
2022年上半年蒙古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45%
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
七 彩 画 廊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对打造辩论活动团队的几点思考
面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英语口语比赛的备赛策略分析
How to get relaxed
以“实·细”二字突破中职电子商务技术技能竞赛辅导工作
蒙古国任命新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