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长三角在行政区划下的范围

2016-02-05 07:21陈彬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6期
关键词:长三角长江

陈彬

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数学教研室

地理长三角在行政区划下的范围

陈彬

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数学教研室

长三角作为一个自然地理概念,它的本意是指长江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处不断淤积形成的堆积体,其范围一般认为仅限于江苏的南京、扬州及镇江以东,通扬运河以南,浙江的杭州湾或钱塘江以北,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如今人们更关注它的经济社会意义,提出了小长三角、大长三角、泛长三角等众多概念。本文主要探究“原始”的长三角在当前行政区划下的实际所在,毕竟地理长三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地理长三角;经济长三角;水系;流域

引言

狭义的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而广义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2013年,在世界其它地区已经形成了著名的五大城市群,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业已跻身于国际公认的6大世界级城市群,并致力于在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城市群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核心的英国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部城市群地区美国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英国欧洲

长三角作为一个自然地理概念,它的本意是指长江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处不断淤积形成的堆积体,其范围一般认为仅限于江苏的南京、扬州及镇江以东,(新)通扬运河以南,浙江的杭州湾或钱塘江以北,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如今人们更关注它的经济社会意义,提出了小长三角、大长三角、泛长三角等众多说法。本文探究原始的长三角在当前行政区划下的具体所在,毕竟原初的“地理长三角”才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理长江三角洲之所在。

一、地理长三角

这一部分说明的基本都是自然地理意义下的长江三角洲,如有例外,会作特别说明。

地理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南京、镇江及扬州以东,黄海、东海以西,新通扬运河以南,杭州境内钱塘江以北的,由长江泥沙堆积而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东北部的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扬州市管辖下的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姜堰、海安、如东的栟茶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于黄海和东海。

长江三角洲的顶点在扬州市下辖的仪征市真州镇附近,六七千年以前,这里是一个三角形港湾,长江河口好似一只向东张口的大喇叭,水面辽阔,潮汐作用显著。在海水的顶托下,长江每年带来的4.7亿吨泥沙大部分沉积下来,在南、北两岸各堆积成一条沙堤。5000-6000年前甚至直到2000-3000年前,长江口的位置大约都在镇江、扬州一带。现今繁华的长江口,在当时还是一个大海湾。

长江北岸沙堤大致从扬州附近向东延伸至海安、如东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长江、(古)淮河(甚至古黄河)冲积而成的里下河平原(又称苏中平原、苏中湿地)。(里下河地区有极小一部分地区是由故黄河冲积而成,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黄河夺淮入海事件,黄河在1194年至1855年间长达661年以古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里下河平原位于长江北岸,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为一碟形洼地。长江南岸沙堤则是从无锡的江阴附近开始向东南延伸,直至上海市金山区的漕泾附近,并与钱塘江北岸沙堤相连接,形成了太湖平原。

由于大多数人不拘泥于或不关心地理长三角的具体所在,如今人们更关注它的经济社会意义,通常有小长三角、大长三角、泛长三角等提法。并且,在绝大部分可见的各种关于长江三角洲的论文和书籍中,地理长三角的具体范围从来就没有仔细讨论和区分过。而在此基础之上的进一步讨论,有时候就会显得目无所指,让众多研究者不知所措。

在这种背景下,去追寻和具体明确化地理长三角的精确范围就更有必要性,对自然地理意义下的长江三角洲去作出澄清和区分,以免今人和后人误解。

从地理长三角的粗略定义可以发现,定义并没有明确指出行政区划(以地级市或县级市为一个基本单位)所在。关于江苏省,长三角是说含有江苏东南部,南京、镇江地处江苏西南部,南通(大部)地处长江以北的江苏东南部,到底属不属于地理长三角呢?关于浙江省,湖州地处浙江北部,在整个浙江省行政区域中看,嘉兴、湖州、杭州的钱塘江以北部分都是在浙江北部,然而同样坐落于浙江北部的绍兴、宁波算不算是长三角地区呢?

还有一个问题,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河流在河口区沉积作用形成的一种常见地表形貌,通常把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咀等发展而成的冲积平原叫作三角洲。那么对于长江三角洲,为何起点或顶点是从南京或扬州开始计入,而不是从安徽境内的城市如安庆、芜湖开始理解为长江三角洲的起点。是哪一种意义下,还是实际情况所导致长江三角洲必须从南京或镇江开始计算,即长三角的顶点位于江苏境内的扬子江段。

伴随着其他一系列问题,我们转换成如下问答式的篇章。

1.长江三角洲起点或顶点是哪里,为何不是安庆、芜湖开始记为地理长三角的顶点?或者说为什么南京以上的长江两岸都不属于长江三角洲?

我们分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问题。

由于长江入海口在江苏或上海境内,由长江三角洲定义,江苏、上海有部分地区属于地理长三角是无疑的。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与淮河、钱塘江及黄海、东海长期相互作用下,冲积而成的坦荡大平原。既然是长江三角洲,主要就是为长江所冲积而成,(附带小部分的淮河(古称淮水)、钱塘江(古称浙水)的部分流域,还有一部分同时属于江淮流域或同时属于江钱流域),那么至少长三角地区曾经是或者绝大部分属于长江流域。这样的话,隶属于北方的黄河流域、南方的珠江流域、东南沿海诸河流域(富春江、钱塘江流域除外)就不可能归属地理长三角地区。而淮河以南的淮河流域及钱塘江流域可以有一部分纳入长江三角洲,尤其是淮河以南地区的淮河流域甚至可视为长江流域的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淮河水有七分入(长)江,三分入(黄)海。淮河并非独流入海,独流入海的占比也不大,并且江苏境内淮河以南的淮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水都是流入长江,最终注入东海的。

按照这样的想法,长江三角洲的可能范围应该在苏浙沪皖三省一市内,稍微锁定范围,应该是江苏、安徽的淮河以南,上海全境,及浙江中北部地区。

从地质上来看,全新世(11500年前至现在)是最年轻的地质时期(地质时代),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全新统。进入全新世后,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在海浸下成为浅海、泻湖、沼泽和海滨低地地貌。距今7000年前后,长江下游已经是早期溺谷(溺谷是指海滨或湖滨处的河谷或山谷),河口后退到今天镇江、扬州一带,形成一个向东开放的喇叭形河口湾(严钦尚等,1987)。此后至距今5000年前的一段漫长时期内,河口地带在海水作用下,留下侵蚀和堆积地貌形态,而长江带来的泥沙也在河口形成沙嘴,并在长江口南岸形成与强风浪垂直方向的沙堤(陈吉余等,1959)。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和黄海、东海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发育而成的,一般认为三角洲顶点在镇(江)扬(州)一带,北及海安老坝港,南临杭州湾。

无论从地理还是历史的角度看,地理长三角是在全新世海平面上升后趋于稳定后形成的,基本上都是指最近6000-7000年来海平面上升到现在海面附近以后由泥沙堆积而形成的三角洲地带,也是最为合理的。默认这种起点,那么长江三角洲的顶点放在扬州、镇江一带(最多西达至南京的栖霞区东部一角)是极为合理的。

2.安徽有没有地级市或县级市归属于长江三角洲?

我们从太湖平原或者太湖流域定义着手,太湖平原属于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

太湖流域,北起长江,东抵东海,南达钱塘江及杭州湾,西与皖南山地及宁镇丘陵分隔。太湖流域面积3690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江苏省苏南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全境,镇江的丹阳全境、丹徒南部及句容南部、南京的高淳东北部、溧水东南部),浙江省的嘉兴、湖州二市及杭州城区及临安市半部,上海市除崇明岛外的所有陆域。其中江苏省占53%,浙江省占33.4%,上海市占13.5%,安徽省占0.1%。

江苏省境内的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隶属于镇江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属镇江市)、高淳区(属南京市)、溧水区(属南京市)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南京的太湖水系位于南京市高淳区的东北部桠溪镇和溧水区的东南部和凤镇境内。

太湖平原指太湖流域的平原部分,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大体范围是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具体范围是苏州全境、无锡全境、常州大部、上海大部(崇明岛除外)、镇江的丹阳、杭州钱塘江以北的平原地区、嘉兴全境、湖州全境。

注:京口区处宁镇山脉东段,属宁镇扬丘陵地区和长江冲积平原区,除新民洲为主江中沙洲外,其他基本上形成丘陵岗坡地为主的地形特征。其中沿江低地在近代由长江泥沙淤积而成。润州区属宁、镇、扬丘陵区和长江冲积平原区,丹徒区主要属丘陵区,南有茅山余脉,丘陵岗地较多,中为宁镇山脉,北枕长江,沿江圩区坦荡低平,江中还有洲地三块。句容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因而总体上来说,镇江境内确实只有丹阳可纳入太湖平原。但镇江境内有一半区域是属于太湖水系的,所以镇江大部纳入太湖流域是毫无疑问的。

事实上,苏州西南部、上海西南部、无锡的宜兴南部、常州的溧阳南部、杭州西部都属低山丘陵区,但一来比例很小,二来以太湖为中心,太湖内核的丘陵区自然无需撇开不提,三来宁镇山脉、宜溧山脉与太湖平原界线分明,自然也需要区别开来。

安徽全境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由前面的分析,安徽的淮河以北地区不属于地理长三角,又地理长三角顶点在南京以东的镇江、扬州一带,并且最南部的黄山市境内,新安江是其主要河流,为新安江流域,属钱塘江水系。由此可知,安徽的皖中地区及皖南大部都不可能属于地理长三角,仅与江苏中南部、浙江西北部接壤或邻近的滁州、马鞍山、宣城、芜湖、及黄山北部(黄山大部为钱塘江水系)有一定的可能性。实际上地处江北的滁州不属于地理长三角,因为地理长三角的顶点在扬州的仪征境内。而黄山北部虽然有可能性,但由于宣城中南部的丘陵山区所阻隔,所以黄山市全境已然不属地理长三角(及太湖流域)。另外,胥河,源出苏州胥门,一说源出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上游连接长江在安徽芜湖的支流水阳江,下游连接太湖水系荆溪。胥河是太湖流域的最东延,说明芜湖东部一角、马鞍山当涂县南部一角也可以勉强计入太湖水系。

实际上,高淳区境内石臼湖东岸的固城镇是胥溪河的起点。高淳区东部低山丘陵为茅山、天目山余脉结合部,是太湖水系与水阳江、青弋江水系的分水岭,其间河流东入太湖,河网密度较稀;高淳区西部圩区河流西通长江,河网密度较大。石臼湖是溧水区、高淳区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博望区三区一县间的界湖,湖水主要来自皖南的青弋江和水阳江水系,由当涂的姑溪河和清水河流入长江。固城湖位于高淳区南部,湖区分属高淳区和安徽省宣城市,但以高淳区为主,湖水主要来自安徽的水阳江与青弋江水系,并可通过胥溪河和溧阳、宜兴间的漕河接通太湖水系。石臼湖东岸的固城镇是胥溪河的起点。

因而芜湖、马鞍山事实上并非属于太湖水系,结合长三角的构造过程来看,容易知道,南京以上的长江段城市都不属于地理长三角。这样的话,马鞍山、芜湖也排除在外。所以安徽境内的地理长三角城市只有宣城市(东部、中北部)有可能。(附注:芜湖与江苏不接壤,而滁州、马鞍山、宣城皆与江苏接壤。)

地理长三角以宁镇山脉、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杭州的钱塘江北岸、杭州湾北岸为其西界和南界。事实上,由于南京以上的长江流域地区并非由长江口冲积而成(从全新世开始计算),所以自然没有这样的可能性了。早前我们已知,杭州的临安市有一部分不属于长江流域,皖南山地、浙西丘陵、浙中南丘陵大部分地区属丘陵地带,这也决定了这些地区基本上不可能是由长江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区。

由一些史料及考证,太湖流域西界放在高淳、溧水、溧阳、郎溪、广德、临安基本是属实合理的。地理长三角的最西与最南界线因为南有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北有淮河,东有大海,最广确定在太湖流域西边、南部界线是切实可行的。

到目前为止,理论上来说,安徽境内有极小一部分区域属于太湖流域,在自然地理意义上,放宽地理长三角的条件,也可以说有极小一部分地区属于长江三角洲(毕竟宣城东北部毗邻太湖平原)。一般而言,在行政区划下对这部分区域不予考虑。

宣城境内河流主要有青弋江和水阳江两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绩溪县有36%的流域面积属长江流域,64%的流域面积属钱塘江流域。宣城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和钱塘江流域。长江流域有青弋江、水阳江和太湖三大水系,钱塘江流域有新安江和天目溪两大水系。太湖水系的河流有胥河和梅渚河,主要分布在宁国市东部、郎溪县北部、广德县一角,太湖流域(境内)面积为240平方公里。新安江水系的河流有扬之河、登源河、大源河,分布在绩溪县,新安江流域(境内)面积为640平方公里。天目溪水系的河流有永来河和毛坦河。郎溪位于安徽省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的结合部。广德位于皖南山地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带,南部以低山为主,中部以岗地(台地)、平原为主,北部以丘陵为主。绩溪是一个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区,处黄山支脉和西天目山支脉结合部,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徽岭山脉是绩溪境内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主要分水岭,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北流之水属长江水系;南流、东流之水属钱塘江水系。绩溪无太湖流域。广德县境内独山镇、新杭镇、下寺乡隶属太湖水系。宁国市是水阳江、青弋江、富春江的源头,位于皖南山地丘陵区,山脉多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分别属于天目山脉和黄山山脉,中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属宣(州)郎(溪)广(德)丘陵。市境内河流分属4个水系,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分别在河沥溪附近汇合后,北流入宣州市境内,为水阳江水系,其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96.8%;另外还有西部板桥乡境内的蔡村河,流入泾市,属于青弋江水系;东南部云梯乡境内的茅坦河,流入浙江省临安市天目溪,属钱塘江水系;东南部仙霞乡∕镇境内的孔夫河和云梯乡的沙湾河,流入浙江省安吉市西苕溪,属于太湖水系。

常州的溧阳属太湖水系,全境属太湖湖西水网区,无锡的宜兴全境属太湖流域,湖州的长兴全境属太湖流域,湖州的安吉全境属太湖流域,主要水系为西苕溪。

迄上为止,安徽省有极小一部分地区属于太湖水系,主要分布在宣城市旗下三县,分别在宁国市东部、郎溪县北部、广德县一角(虽说广德县为环太湖地区,并且在安徽境内是离太湖最近的县城,但其太湖水系所占面积及比例还不及邻近的宁国及郎溪)。那么安徽很有可能有极小部分地区属于地理长三角。

不幸的是,结合太湖、西湖的形成原因,我们容易发现,郎溪、广德、宁国身处山脉与太湖平原分界线上,自全新世以来,是基本上不可能与大海发生关联的。

我们说明一下古今长江的形成过程,以便解释地理长三角的时间起点而导致空间起点的缘由。在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的绝大部分为海水所淹没。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长江流域大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占据,当时西藏、青海部分、云南西部和中部、贵州西部皆为茫茫大海。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东突出的一片广阔的海湾,海湾一直延伸到今日长江三峡的中部。长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没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华北、西北亚欧古陆的东部,地势较高。发生于距今1-8亿年前三叠纪末期的印支造山运动,那时开始出现了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秦岭突起,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为陆地,云贵高原开始呈现。在横断山脉、秦岭和云贵高原之间,形成断陷盆地和槽状凹地。同时,云梦泽、西昌湖、滇湖等相互串联,从东向西,经云南西部的南涧海峡,流入地中海,与今长江的流向相反。

今长江的形成起源于距今1.4亿年前侏罗纪时的燕山运动,在长江上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缓缓抬高,形成许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长江中下游大别山和川鄂间巫山等山脉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进一步向西部退缩。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四川盆地缓慢上升,夷平作用(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不断发展,云梦、洞庭盆地继续下沉。距今3000-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发生强烈的喜马拉雅山运动、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长江流域普遍间歇上升。其上升程度,东部和缓,西部急剧。金沙江两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显著抬升,同时形成了一些断陷盆地。河流的强烈下切作用,出现了许多深邃险峻的峡谷,原来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归并顺折向东流。长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带下沉为平原(如两湖平原、南襄平原、都阳平原、苏皖平原等)。到了距今300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从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长江溯源浸蚀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一气,在四川宜宾岷江和金沙江汇合为长江。江水浩浩荡荡,注入东海,十分雄伟,今日之长江方始形成。

为了说明,江苏段以上地区绝非长江三角洲地区,我们不妨解释一下苏皖沿江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又称苏皖平原,系指江西九江的湖口以下到江苏镇江西部的句容之间,沿长江两岸分布的冲积平原,略呈东北—西南向的狭长带状,海拔多在20米左右,包括安徽中部、江苏西南角长江沿岸及巢湖附近。地貌类型复杂,有河漫滩、天然堤、台地、残丘、湖泊、江心沙洲、湖心沙洲等。

苏皖平原的定义包括南京的沿江平原和镇江西部一角,定义甚为合理。长江经安徽流入江苏南京以后,受宁镇山脉的制约,江面较狭窄,宽度小于3km,而出了南京,河道逐渐开阔,江中心洲及边滩也增多,南通以下江面宽度有10 km,江口宽度达80km。长江口在2000多年以前还在扬州、镇江附近。扬州附近的瓜洲古地名及镇江古称京口,都可以说明这一点。南京东部、镇江西部的宁镇山脉一带的长江冲积平原既可计入长江三角洲,也可不计入长江三角洲范畴。

从古今长江的形成容易看出,距今3000-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时期已先行形成苏皖平原。而地理长三角是在全新世海平面上升后趋于稳定后形成的,都是指最近6000-7000年来海平面上升到现在海面附近以后由泥沙堆积而形成的三角洲地带。时间段相差太远,也决定江苏段以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绝非长江三角洲地区。

综上所述,从理论上来说,安徽全境几乎没有任何地区可纳入地理长三角范畴。

3.南京、镇江、扬州、杭州、宁波、绍兴、盐城、淮安是否属于长江三角洲?

地处江苏西南部的南京处在长江下游的苏皖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江淮丘陵的交汇处,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南京地处地理长三角的西缘∕末梢,所辖栖霞区接近一半地区(即位于长江中间的八卦洲和沿江小半部)属于地理长三角,其地理面积在南京辖域中比例<5%。南京境内所有辖区除秦淮区、玄武区及高淳区、溧水区之外,其余区域皆沿江。南京境内归属于地理长三角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江中和沿江地带。南京市六合区东北部的马集镇、竹镇、冶山镇境内为淮河水系,南京其余地区皆属长江水系。

南京有较小的一块区域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地理长三角。扬州、镇江有不大的一部分地区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地理长三角,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区。

杭州北部的余杭区、拱墅区、下城区全境属长江流域,而上城区、江干区、西湖区为江钱分水岭(即长江流域与钱塘江流域的结合部),滨江区、萧山区、富阳区、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全境属钱塘江水系。杭州的余杭区等中心六城区基本上可纳入地理长三角,而其他地区则不应归属地理长三角。这主要是因为杭州境内的钱塘江以南地区都属于钱塘江流域,钱塘江完全独流入海,属独立水系。

宁波、绍兴、舟山陆域地处钱塘江下游南岸。很显然,宁波、绍兴不属于地理长三角;而关于舟山,地处长江古河道,舟山北部有一小部分尚可计入地理长三角。(在遥远的未来,舟山很有可能归属于地理长三角。)

盐城、淮安全境属于淮河水系,淮安地处内陆,淮安属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结合部。地理长三角北以扬州城区、泰州城区、海安-东台-栟茶(或老坝港)为界,故而淮安不属于纯粹意义下的地理长三角。盐城中南部主要由长江、淮河冲积而成。江苏省淮河故道以南地区,是淮河、长江冲积而成的平原,盐城地区受黄河和淮河合力冲积而形成,故属于黄淮平原。盐城市地处淮河尾闾,原为淮河三角洲,后因黄河南徙,带来巨量的泥沙,使三角洲逐渐扩大而形成的。盐城总体上不属于长江三角洲,最多在盐城南部的东台及大丰地区有部分可能性属于地理长三角。

4.长江北岸所占有地理长三角的比例长江南岸所占地理长三角的比例孰大孰小?

这要看地理长三角的两种意义,一种是沉淀学意义上的地理长三角,这是最具严格意义下的长江三角洲,另一种是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地理长三角。沉淀长三角就是直接由长江所带泥沙所沉积而形成的河口地区。这一地区为上海大部、南通大部、苏州沿江的一小部分、无锡沿江的一小部分、常州镇江南京沿江的极小部分、泰州小半部、扬州小半部。从这个范围来看,如果我们将江心洲等如崇明岛(长江第一大岛)、扬中岛(长江第二大岛)、八卦洲、长青沙岛都纳入江南范畴,长江北岸地理长三的比例是持平于或略大于长江南岸长三的。如果我们江心洲单列开来,那么长三角北岸面积仍然是大于长三角南岸地区的。如果我们将江心洲等(主要就是崇明岛、扬中岛)都纳入江北范畴,长江北岸地理长三的比例是显然大于长江南岸长三的。

尽管沉淀学是最具严格意义的长三角,但这一地区范围较为狭窄,且地级市行政区域不够统一,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考虑第二种即自然地理长三角。

关于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长三角,鉴于现今长三角是传统核心江南的略微放大版本,我们不妨可以看看核心江南的一种界定原则。

李伯重认为“江南”必须在地理上具有完整性,即一个“自然与生态条件”相对统一的地域(此是依据施坚雅与斯波义信的理论),且最好还是属于同一水系,使其内部各地紧密联系。由这样的标准来观察,明清时期的江南范围应是今天的苏南、浙北,即明清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江宁、杭州、嘉兴、湖州等八府,以及太仓州,这个范围大致上与长江三角洲相若。这个区域东临大海、北濒长江、南面为杭州湾与钱塘江、西面是皖浙山地,构成一个天然的界限,且皆属于太湖流域。(参考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1,页100-107)李伯重将江南界定为八府一州,另外有一些学者采用较宽松的定义,将南边的绍兴(绍)、宁波(甬),以及北边扬州府的泰州(泰)、通州(今江苏南通,简称通),甚是整个扬州(府)包纳进去。(参考〈明清时期的江南范围〉)

同样地,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长三角整体也理当遵循这一原则,这样的话,彻底属于淮河流域、钱塘江流域的地区就不应纳入长江流域,而属于江淮分水岭(如扬州、合肥)或江钱分水岭(如杭州、宣城)但其境内只有小半部地区归属长江流域的也可纳入地理长江三角洲。从而自然长三角地区地盘大为扩展,北部为长江沿岸的南通大部、泰州半部、扬州小半部,南部为苏州、上海全境、无锡大部、常州大部、镇江半部、南京极小部分、嘉兴全境、湖州大部、杭州小半部,后者大体上也是传统意义下的核心江南或行政意义上的浙西地区,同时全境也归属于太湖流域(和长江沿岸部分为长江干流流域)。很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南岸的长三角地区面积是远大于北岸的长三角地区。

然而在理论意义下,长江口北岸冲积出来的平原面积是要大于长江口南岸所冲积出来的平原面积的,这主要是因为柯氏力的作用。科里奥利力,又简称为科氏力(或柯氏力),于1835年由法国气象学家科里奥利(Gaspard-Gustave Coriolis)提出,是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科里奥利力是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由于人类生活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旋转体系,因而科里奥利力很快在流体运动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阳光照射的量不同,从而影响大气的流动,在地球表面延纬度方向形成了一系列气压带,如所谓“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等。在这些气压带压力差的驱动下,空气会沿着经度方向发生移动,而这种沿经度方向的移动可以看作质点在旋转体系中的直线运动,会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发生偏转。由科里奥利力的计算公式不难看出,在北半球大气流动会向右偏转,南半球大气流动会向左偏转,在科里奥利力、大气压差和地表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原本正南北向的大气流动变成东北-西南或东南-西北向的大气流动。

同样地,如果长江恰好沿着纬度流动,带上科氏力的作用,必然要往上抬头,泥沙在北部堆积更多一些。这能够解释淮河、钱塘江、闽江一部分沙洲堆积的位置偏北的主体原因。而黄河则是由于河床过高,使得黄河中下游的黄河南部尤其在河南境内实际上大部分属于淮河流域,则另当别论。

实际情况下,中国全境地处北半球,而长江在入海口处,整体偏东南,且当今长江主槽偏南,加上科氏力的作用,使得北部长江漕泾泥沙堆积,南部容易坍塌。从而总体上在长江口处,北部更容易堆积泥沙形成沙洲。

5.长江三角洲大体在南京或镇江及扬州以东,黄海、东海以西,通扬运河以南,杭州境内的富春江、钱塘江以北,那么邻近大海中出现的岛屿属不属于地理长三角?

地理长三角附近岛屿最主要就是隶属于上海市崇明县的佘山岛和浙江省舟山市的舟山列岛,所以我们的问题即是,佘山岛与舟山群岛是否应该从属于地理长三角。

佘山岛位于东海、黄海、长江口的交汇处,是四面环水的孤岛,也是由于地壳运动及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岩岛。舟山群岛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是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属海岛丘陵区。佘山岛、舟山群岛都不是或主要不是由长江冲积而成,以海岛丘陵为主,海积平原为辅,所以在沉淀学意义上不属于地理长三角的范畴。在自然地理学意义上,佘山岛不属于长三角,舟山群岛最北部嵊泗列岛,即嵊泗县,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是舟山群岛最北部的海岛县,由钱塘江与长江入海口汇合处的数以百计的岛屿群构成,地形以山地为主,因而理论上也不是自然地理学意义下的地理长三角。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分界线都是明确且具有一定地理意义的。而大海与长江分界线一向尚未出现于诸文献之中,在此处我们顺便给出一个合理的分界线或定义方式。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是启东市的启东角和韩国的济州岛连线,长江口是指长江流入东海而非黄海的河口。目前崇明岛与启(东)海(门)之间的长江已远不如崇明岛与上海大陆之间的长江来得重要,这源于后者所在处南漕是目前整个长江的主要入海口。

最自然的分水岭应该是咸水、淡水分界处,但由于潮汐作用还有长江的枯水期都可能导致海水倒流。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大部分时期,海水倒流进入长江后,只有一小部分与长江来流混合而降低了盐度,大部分则潜入淡水的下面(因为海水比淡水重)形成盐水楔向上游推进,落潮的时候盐水楔被长江来流推回到下游。这个盐水楔在水面上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感觉整个长江还是淡水,但设在江边的水闸和泵站如果在高潮时引水就有可能引入咸水。

所以说按照咸水、淡水分界虽是自然的,但意义和实际情况都不大(自然)。另外渤海的辽河、黄河,黄海的淮河,东海的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晋江,南海的韩江、珠江都是淡水江入海,所以在滨海平原附近大部分时期依然是淡水流域无疑。因而分界线应该大部分可以定在平均意义下的淡水与咸水分界线,即江苏和上海及浙北的滨海平原开外不远处。

长江口构型独特,平面上呈喇叭形,窄口端江面宽度5.8公里,宽口江面宽度90公里。6000-7000年前,长江河口为一溺谷型河口湾,湾顶在镇江、扬州一带。近2000多年来河口南岸边滩平均以40年1公里的速度向海推进,北岸有沙岛相继并岸,口门宽度从180公里束狭到90公里,河槽成形加深,主槽南偏,逐渐演变成一个多级分汊的三角洲河口。

潮区界,在涨潮流消失的地方(即潮水停止倒灌处),称为潮流界。在潮流界以上,河水受潮水顶托,潮波仍可影响一定距离,在潮差为零的地方,称为潮区界。潮区界和潮流界的位置,随径流和潮势力的消长而变动。如长江枯水期的潮区界,可达离口门640公里的安徽铜陵的大通镇境内,但在洪水期只能抵达镇江附近;潮流界在枯水期可达南京,在洪水期只能到达无锡的江阴附近。潮区界离河口口门的远近,取决于潮差的大小,河流径流强弱、河底坡度及河口的几何形态等因素的不同组合。南美洲亚马孙河口的潮波,可上溯1400多公里;中国黄河口的潮波,只上溯20-30公里。

在晋朝(公元265年)长江河口延伸到无锡的江阴附近,潮区界在江西的九江附近,崇明岛在唐朝初期(公元618年)出水,现在长江河口的形势是在唐宋以后才形成的。自1842年起,长江口已有海图。在这一百多年内,长江口门南北两咀(苏中咀和南汇咀)的宽度又由118km缩窄至90km,水下三角洲则逐渐向海伸展,-5m线普遍向海伸展5-10km(南港口外最大伸展距离达14km),潮区界下移至安徽大通。随着河口延伸,江面逐渐缩窄。历史时期镇扬河段和江阴河段江面宽都在10km以上,而今分别缩为2.3km和1.5km;南通河段在1915年宽度尚有18km,1920年在浏海沙河南岸并岸之后江面缩窄到7.0km左右;徐六泾河段宽度的缩窄则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原来宽达13km的江面于通海沙和江心沙先后围垦成陆之后,缩窄为5.0km。长江河口缩窄的特点是沙洲或暗沙并岸,由分汊水道并为单一水道,河床趋于稳定。历史上长江口曾七次沙洲并岸。其中除最近两次由于人为因素加速了演变外,其余五次皆为自然演变的结果。

长江冲淡水的影响最远可达韩国的济州岛附近。枯季盐水入侵一般可至南北支分汊口。盐淡水混合北支为垂向均匀混合型,在南支口门附近枯季大潮出现垂向均匀混合型、洪峰流量大又遇特小潮差时出现高度成层型外,全部及部分混合型出现机率最多。南槽、北槽和北港下段存在上层净流向海,下层净流向陆的河口环流。滞流点附近有最大浑浊带。洪季小潮时常有浮泥出现,航道拦门沙与洪季滞流点位置吻合。

长江口外流系有台湾暖流、江浙沿岸流和苏中沿岸流。夏季,台湾暖流增强,苏中沿岸流减弱,长江冲淡水在口门附近先顺汊道方向流向东南,约在东经122°30′右转向东北或东。冬季,台湾暖流减弱,苏中沿岸流增强,长江冲淡水沿岸南下,成为江浙沿岸流的主要组成部分(东海)。在科氏力作用下,长江河口存在明显的落潮流偏南、涨潮流偏北的流路分异现象。在涨落潮流路之间的缓流区,泥沙容易淤积形成水下沙洲、沙岛,促使水道分汊。在徐六泾以下被崇明岛分为南支和北支,南支在浏河口以下被长兴岛和横沙岛分为南港和北港,南港在横沙以下被九段沙分为南槽和北槽,从而形成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形势。

在径流与潮流两股强劲动力作用下,河口段河床冲淤多变,主槽摆动频繁。18世纪中叶长江主流重归南支后,北支已日益淤浅,永隆沙至青龙港河段有涌潮,水、沙、盐由北支上口向南支倒灌,但北支在洪季仍偶有泄水、泄沙现象。崇明岛历史上南坍北涨,现在有向苏中南通之海门、启东并岸的趋势。长江径流基本上由南支排泄,南支河面宽阔,多水下沙洲,河槽演变复杂,目前正处于强烈变化阶段。南港与北港,南槽与北槽的主次关系很易更替。1842年南港为上海港的通海航道。1870年后因南港水深恶化辟北港为主航道,1927年北港上口淤浅,通海航道又改走南港。1958年后北港的分流量已大于南港。四条入海汊道均存在航道拦门沙,其滩顶水深除北支外,一般在6米左右,比较稳定。在径流、潮流和盐淡水异重流作用下,有洪季淤、枯季冲,小潮淤、大潮冲的变化规律。南槽浅滩是长江河口最大的航道拦门沙,水深不足7米的滩长25公里左右,不足10米的滩长达60余公里,成为入海航道的天然障碍。

在口外,有水下三角洲,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其上端为拦门沙滩顶,下界水深约30-50米,北面与苏中浅滩相接,南面越大戢、小戢叠覆在杭州湾的平缓海底之上。水下三角洲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但也与苏中海岸和杭州湾存在着泥沙交换。长江口水域是上海市的重要水源地。

6.江苏境内有两条通扬运河,如果地理长三角的北界是通扬运河,那么到底指哪一条呢?

通扬运河贯通江苏扬州、泰州、南通三市,有两条,一条是两千多年历史的老通扬运河(是中国境内最早的盐运河),一条是解放后新开挖的新通扬运河,两条通扬运河近乎平行。

南面的一条为历史悠久的老通扬运河,西起扬州市东郊之广陵区湾头镇,与里运河相接,东经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泰州市海陵区、姜堰区至海安县曲塘镇、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镇与串场河相会,再折向东南,经如皋市至南通城区(港闸区及通州区两路)入长江,长150公里。1958年后,扬州之江都、南通之海安间,沿通扬运河北侧,又开辟新通扬运河90公里。

北面的一条,西起江都县芒稻河(现广陵区芒稻河),经江都区宜陵镇、郭村镇、邠州村、泰州市海陵区、姜堰区、海安县曲塘镇到海安县海安镇与通榆运河相接,全长90公里,开挖于1958年。先后挖河两次,为有别于原有的通扬运河,故称新通扬运河。

总体上来说,老通扬运河整体偏南一些,(只在起始小部分河段中,新通扬运河偏南一些),新通扬运河东西走向比较平直且清晰,新老通扬运河起点大致重合(或者说老通扬运河起点靠东一些),新通扬运河抵达海安镇与通榆运河相连,算是终点,而老通扬运河则在海安镇境内折向东南往如皋、如东、南通城区(港闸区及通州区分两路)流入长江。

里下河平原基本上南界为新通扬运河,(北界是苏北灌溉总渠),且新通扬运河隶属于淮河流域(也有新通扬运河属于长江流域的说法),老通扬运河隶属于长江流域,新通扬运河以北、通榆运河以东地区属于淮河流域。

另外,海门、启东、崇明为长江冲积而成之平原,若以老通扬运河为界,则南通的城区大部、海门、启东皆不属长江流域。再者,由于老通扬运河到了海安县境内跌宕东南,并未按照东西方向流动,以如泰运河或老通扬运河为界都有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扬泰境内直到海安的新通扬运河全段,到终点嫁接到老通扬运河,经过老通扬运河的稍许过渡,在老通扬运河与栟茶运河交界处继续沿着栟茶运河一线抵达小洋口闸汇入大海。简单说来,就是以扬泰境内的新通扬运河直到海安-如东境内的老通扬运河-栟茶运河一线,作为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线,是甚为合理的。

解决了上述六个问题,并且在地理长三角以长江流域为主导的前提下,经过多方位考究和探寻,结合笔者的心得和体会,笔者大体上较为精确地确定地理长三角的具体范围所指。

沉淀学上的长江三角洲,简称为沉淀长三角,范围是上海大部、南通大部(海安大部及如东大部除外)、苏州沿江部分(张家港大部、常熟半部、太仓大部)、无锡沿江部分(江阴)、常州镇江南京沿江的极小部分(新北区半部、扬中市全境、丹阳市小部、丹徒区半部、栖霞区小部)、泰州小半部(靖江、高港、泰兴全境,海陵区半部、姜堰区小半部)、扬州小半部(仪征大部、邗江区小部、广陵区大部、江都区半部)。

沉积学是研究形成沉积地层的沉积作用、沉积过程和地质学分支的学科,属于地球科学-地质学分支。

自然地理学上的长江三角洲,简称为地理长三角,具体范围是苏州、上海、嘉兴的全境、南通大部(海安西北部除外)、无锡大部(宜兴的一半除外)、湖州大部(安吉除外、长兴和德清的一部分除外)、常州半部略少(溧阳、金坛除外)、镇江半部(扬中、润州全境、丹徒大部分、丹阳部分、句容一小部分)、南京沿江的极小部分(栖霞区的一小部分)、泰州半部(靖江、泰兴、高港、海陵、姜堰)、扬州小半部(仪征大部、邗江区半部、广陵区、江都区半部)、杭州东北部一角(余杭区)。

注:参考崔功豪,2003;崔功豪,浙江宁波鄞县人,南京大学教授。

注:参考赵庆英,杨世伦,刘守祺.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

二、经济长三角

长三角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迄今(截至2016.10.1)为止共26(-30)座城市。经济长三角的地域范围,一般而言是,北起江苏徐州,南抵浙江温州,西至安徽合肥,东到大海边,包括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及安徽五座城市(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淮南)。然而最近的一次较大调整,使得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起江苏盐城,南抵浙江台州,西至安徽安庆,东到大海边,包括江苏九市、浙江八市、安徽八市及上海全境。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城镇体系较为完备的区域。经济长三角的变迁分如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共15座城市,江苏沿江八市、浙江北部六市、上海。(1996.8.12,扬泰分设。)

江苏沿江八市,或曰“苏南五市及苏中三市”,即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南通、泰州、扬州。

浙江沿湾六市,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

这一阶段的长三角城市为原初意义上的经济长三角,显然包括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长三角。经济长三角一开始便使“长三角”突破了自然地理界线和省级行政界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区概念。

第二阶段,共16座城市,江苏沿江八市,浙北七市、上海。2003.8台州在南京四会上成为形式成员,2005.4中旬,台州正式纳入经济长三角范畴,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台州为长三角成员。

第三阶段,2010.3.26,共22座城市,江苏十市,浙江九市,上海;嘉兴十会,盐城、淮安、金华、衢州、合肥、马鞍山正式成为长三角会员。

江苏十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南通、泰州、扬州、淮安、盐城。

浙江九市,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金华、衢州。

安徽二市,合肥、马鞍山。

第四阶段,2013.4.13,共30座城市,江苏(十三市)、浙江(十一市)、上海全境、安徽五市(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淮南)。

江苏十三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南通、泰州、扬州、淮安、盐城、徐州、宿迁、连云港。

浙江十一市,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金华、衢州、丽水、温州。

安徽五市,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淮南。

第五阶段,2016.5.25,共26座城市,江苏九市、浙江八市、安徽八市,上海全境。

江苏九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镇江、扬州、泰州、盐城,合称江苏沿江八市+盐城。

浙江八市,杭州、宁波、绍兴、嘉兴、金华、湖州、舟山、台州,总结成浙江北部六市+浙中金华+浙南台州。

安徽八市,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滁州、宣城、铜陵、池州,总结为皖南五市(黄山除外)+皖中三市(六安除外)。

注意到,前四个阶段长三角城市群体成员数量都呈现出扩容的趋势,然而在第五阶段则一反常态,不再扩容,逆向回到第一或第二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了安徽中南部的众多城市。关于第五阶段,经济长三角上述城市的重新择选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选择重点开发区域和城镇化区域,考量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人文交往紧密的城市,而重点生态区域(浙江、合肥等部分区域)则不包含其中。这也反映了长三角片区重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长三角地区开始走向“生态经济”时代。

泛长三角作为一种理论提法,众多学者曾多次讨论其范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1+3”模式,即以上海为龙头,把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全部纳入泛长三角经济区;二是“3+2”模式,即在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基础上,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徽、江西也纳入泛长三角经济区。范围虽未最后确定,但安徽应占有一席基本达成共识。

总结

长江三角洲,在沉淀学意义上,所含地级市(部分或全部)为江苏沿江及上海地区,具体为南通大部、上海大部、苏州沿江小半部、无锡江阴、常州镇江南京沿江的极小部分、泰州小半部、扬州小半部。

在自然地理意义上,所含地级市部分或全部为江苏沿江八市、上海全境、浙江北部三市,具体为苏州、上海、嘉兴全境、无锡大部、南通大部(或全境)、湖州大部、常州半部、镇江半部、南京沿江的极小部分、泰州半部、扬州小半部、杭州东北部一角(余杭区)。

在经济意义上,长江三角洲的范围是以地理长三角为中心层铺依次展开,江苏沿江八市、浙江北部六市、上海→江苏沿江八市、浙北七市、上海→江苏十市、浙江九市、上海→江苏十三市、浙江十一市、上海、安徽五市→江苏九市、浙江八市、安徽八市、上海→(未来),且在不断地发展之中。

地理长三角是传统核心江南地区的略微放大版,传统核心江南地区是地理长三角的略微缩小版。

[1]陈吉余,虞志英,恽才兴.长江三角洲的地貌发育.地理学报,1959.Vol.25.No.3.201-219.

[2]陈吉余.长江三角洲江口段的地形发育.地理学报,1957. Vol.23.No.3.241-252.

[3]崔功豪,王本炎等.城市地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5

[4]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潘凤英.全新世以来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80

[6]严钦尚,许世远等.长江三角洲现代沉积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7]杨伟兵.长江三角洲岸线演变研究.鄱阳湖学刊,2011

[8]赵庆英,杨世伦,刘守祺.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J].上海地质,2002.25—28.

[9]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7

[10]周念清,王燕,夏明亮.长江口的演化与发展趋势.水土保持通报.2007,Vol.27,No.3:132-137.

[11]江苏如东为古长江入海口.江苏地方志.1994年03期

[12]文中部分讨论参考谷歌地图、搜狗地图、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等网络地图;另外附录资料各地内容主要参考,江苏省地方志www.jssdfz.gov.cn、浙江地方志www.zjdfz.cn、安徽地方志www.ahdfz.gov.cn、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www.shtong.gov.cn、中国地方志www.difangzhi.cn

陈彬(1986-),男,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人,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数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动力系统、数学史、江南史。

猜你喜欢
长三角长江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长江之头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