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16-02-05 03:47王昌全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螺旋造影大脑

王昌全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1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王昌全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1

目的:针对64排螺旋CT扫描血管造影(以下简称CTA)对于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所起到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在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当中就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当中择取100名,对其行以CTA扫描检测,借助软件进行处理,获得MIP图像、MPR图像、CPR图像和VR图像,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动脉瘤以及具体情况。结果:在100名患者当中,有动脉瘤患者91名,其中包括单发动脉瘤患者71名(其中包括颈内动脉瘤患者19名、前交通动脉瘤患者14名、后交通动脉瘤10名、大脑前动脉瘤8名、大脑中动脉瘤患者12名、大脑后动脉瘤患者3名、基底动脉-右椎动脉瘤患者5名)、多发动脉瘤患者20名。结论:在临床当中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对其行以CTA扫描方式,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确诊,而且还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创伤,因此拥有非常理想的临床实际应用意义。

颅内动脉瘤;诊断;CT血管造影术;研究

就临床来看,颅内动脉瘤属于相对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它在正常的人群当中能够占据3%到6%之间,它带来的主要的并发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通常是因为动脉瘤破裂所造成,拥有较高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所以在早期对患者行以快速且准确的检测能够对后期手术介入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1]。通常,DSA是检测动脉瘤的唯一标准,不过相对来说它的价格和成本都比较高,且禁忌症相对较多,还会造成一定的创伤,严重的还会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受损,对于动脉瘤三维形态和空间关系分辨上有较为明显的局限[2]。本文当中所讨论的64排CTA扫描的速度比较快,时间分辨率以及空间分辨率都相对较高,且后处理的软件技术也有较为迅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呈现出日趋完善的趋势来,也在颅内动脉瘤检出工作上体现了较为明显的优势[3]。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在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当中就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当中择取100名,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6名以及女性患者44名,年龄都在37岁到77岁之间,平均数是(56.23±9.76)岁。全部患者均已排除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而且已经排除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女性患者、意识不清无法在一般资料上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照分析。另外,全部患者都在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之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使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机,调节螺距在0.2;调节管电流在800-1000mAs/slice;调节管电压在120kV;调节扫描层厚至0.67mm;调节扫描范围自患者的主动脉弓直到颅顶;扫描的方向在患者的足侧直到头侧;具体的扫面方式为:于患者肘部正中静脉进行70毫升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注射,速度控制在每秒5毫升左右即可。待对比剂的注射结束之后,静脉滴注约40毫升生理盐水,滴注速度控制在每秒5毫升左右,最后使用跟踪对比剂的技术来进行扫描,具体的设置参数如下:触发阙值为90Hu、升主动脉为感兴趣区域。待扫描完成之后,把扫描获得的图像(此时为原始图像)上传到工作站来进行适当的处理,借助容积重组图像(即VR图像)、多平面重组图像(即MPR图像)、曲面重组图像(即CPR图像)、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即MIP图像)等来显示颅内动脉的二维和三维图像。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其行以CTA扫描检测,借助软件进行处理,获得MIP图像、MPR图像、CPR图像和VR图像,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动脉瘤以及具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针对临床当中使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术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所起到的效果展开的研究当中,结合数据类型,笔者将择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数资料选择(n,%)进行表示,并行以卡方检验。在本文中,仅有P<0.05的情况为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在100名患者当中,有动脉瘤患者91名,其中包括单发动脉瘤患者71名(其中包括颈内动脉瘤患者19名、前交通动脉瘤患者14名、后交通动脉瘤10名、大脑前动脉瘤8名、大脑中动脉瘤患者12名、大脑后动脉瘤患者3名、基底动脉-右椎动脉瘤患者5名)、多发动脉瘤患者20名。和DSA的检测结果对照情况如下(表1)。

表1:DSA以及CTA的扫描结果对照分析(例数/%)

3 讨论

在本次针对临床当中使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术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所起到的效果展开的研究当中,在100名患者当中,有动脉瘤患者91名,其中包括单发动脉瘤患者71名(其中包括颈内动脉瘤患者19名、前交通动脉瘤患者14名、后交通动脉瘤10名、大脑前动脉瘤8名、大脑中动脉瘤患者12名、大脑后动脉瘤患者3名、基底动脉-右椎动脉瘤患者5名)、多发动脉瘤患者20名。检测概率为91%,DSA的检测结果为91%,两种检测结果之间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该研究成果说明在临床当中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对其行以CTA扫描方式,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确诊。该成果也在王洪生、赵佩林、孙晓峰等人[4]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说明可靠。

所谓64排螺旋CT扫描技术,它在临床当中对于扫描的技术有相对较高的需求,即:扫描层越薄越好,越薄最后获得的图像空间分辨率也就越高,有助于显示颅内微血管;扫描越快越好,只要扫描速度快起来,能够在脑血管的动脉期当中结束扫描,进行图像重建的过程中图像的质量也就越好,相对的对比分辨率也更加理想[4]。高速扫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造影剂团注效果,拉开需要显示的各个血管和不必要将其显示出来的组织结构间存在的密度差,确保后处理过程中重建效果[5]。MSCTA在临床中是一种拥有高度可靠性以及准确性的诊断动脉瘤的技术手段,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精准定位动脉瘤存在,还可以在此基础之上提供出清晰的三维动脉瘤影像,能够对诊断动脉瘤形成较为理想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6]。

在临床当中应用64排多层螺旋,其准确率比较理想,在本次研究中仅有2名患者被漏诊,经过进一步诊断,该2名患者的动脉瘤瘤体是小于3毫米的细小瘤体,说明对于比较小的动脉瘤,CTA存在着一定的误诊概率,临床中需要进行深入的诊断。但是,CTA扫描得到的影像能够从任何角度进行旋转观察,能够获取动脉瘤完整形态和动脉瘤及其邻近的血管、骨质存在的空间解剖联系,有助于协助恰当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工作[7]。

就当前的临床实际情况来看,MSCTA的扫描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手术前多种手术入路的模拟,借助编辑、旋转以及切割的方式来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等过程,可以帮助手术风险以及难度的降低,大大提升手术的安全稳定性,继而确定最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案。

当前对于动脉瘤进行治疗的方式主要是动脉瘤瘤颈夹闭手术以及血管内栓塞手术,行以CTA可以较为精准地进行动脉瘤位置的确定以及明确其和周围颅骨之间的联系,不但能够显示出血管和颅底结构,另外还可以去掉颅骨的影像,展开充分术前评估,之后制定良好且完善的术式,继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手术可能会带来的风险。另外,三维CTA成像能够实现全方位、全角度的旋转,有助于更好显示动脉瘤瘤颈以及子瘤等。

但是从整体上来考虑,CTA存在一定限制性,首先,它不能充分的了解到人体血流动力学的情况,因此对于血液的流向、流动速度、脑血供代偿等方面稍落后于DSA检测方式,还需要融合新兴技术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另外,针对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来源动脉瘤(特别是海绵窦段的动脉瘤体),它们受到颅底的骨质所影响,导致CTA很难将瘤体的全貌展示出来。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当中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对其行以CTA扫描方式,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确诊,而且还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创伤,因此拥有非常理想的临床实际应用意义。

[1]蒋沫轩,官瑾.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01):55-57.

[2]谢玉茹,唐海亮,粱文,等.64排螺旋CT头颈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21(01):56-58.

[3]韩磊,王志刚,丁璇,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VR成像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6(03):296-300.

[4]王洪生,赵佩林,孙晓峰,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04(02):59-63.

[5]李国京,陈永汉,樊爱华,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02):59-61.

[6]王洪生,赵佩林,王长卿,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与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1):1613-1615.

[7]宋段,马占姝,薛明团,等.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08):908-910.

猜你喜欢
螺旋造影大脑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旋风“螺旋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螺旋变变变
奇妙的螺旋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