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保留灌肠方法的临床观察

2016-02-05 02:03姜胜菊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合川侧卧位肛管

姜胜菊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急诊科重庆合川 重庆市合川区 401520

两种保留灌肠方法的临床观察

姜胜菊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急诊科重庆合川 重庆市合川区 401520

目的:探讨能有效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的保留灌肠方法。方法:将100例需行保留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论:通过采取维持灌肠液温度的恒定、增加肛管插入深度、减少对肠道的机械性刺激、变换灌肠后的卧床体位等措施,可有效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改良式保留灌肠;体位;插管长度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9月间入院,需进行中药保留灌肠200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5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别,排除心脏病、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

灌肠方法:①灌肠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嘱病人排空二便并做好治疗前的一切准备。②操作中:患者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cm。用一次性导尿管代替肛管,插入肛门25~35cm,将已煎好的中药用纱布去渣200ml,温度冷却38℃左右,装入已准备好的250ml无菌盐水瓶中,将输液器插入盐水瓶,排气成功,关闭调速器。将输液器过滤器连接处前段的针头取下后,将过滤器与导尿管连接,排气后经肛门将导尿管缓缓插入直肠约 25~35cm,将莫非氏滴管下端输液管用输液加热泵加热,保持药液温度39~41℃,采用点滴式滴入法, 60滴/ min左右,液面低于30cm,根据患者的反应适度调节,要经常晃动灌肠液,以防药物沉淀,插入后在球囊内注入15-20ml 生理盐水。操作者动作宜轻柔,边操作边询问患者,以分散其注意力,同时叮嘱患者腹部放松,缓慢深呼吸,减少便意,使操作顺利进行。③操作后:保持头低臀高状态,从左侧卧位→俯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变换卧位,每个体位停留15min;叮嘱患者至少卧床1小时,以延长灌肠液的保留时间。对照组按教科书采取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12-15cm,灌完后保留30min排便.所有过程,操作均由同一护士执行,以降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的误差。

2 结果

两组患者灌肠后,保留时间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药物内保留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药物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粘膜的吸入和物质的交换达到治疗目的。

3.1 灌肠液保留时间的长短影响着治疗效果

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2小时才能达到治疗效果,6小时以上效果最好。存留时间愈长,疗效愈佳, 要使药物在肠道保留时间较长,关键在于护理。

3.2 变换体位

患者臀部抬高15~20cm,在保持头低臀高状态,由左侧卧位→高俯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变换,每个体位停留15min,这样有利于灌肠液与结肠面粘膜的广泛接触,同时延长灌肠液在肠道内的时间,使药物的吸收与利用更有效。

3.3 改良后保留灌肠法需维持灌肠液温度的恒定

用输液加热泵加热,使药液温度维持在39~41℃,与肠腔温度接近。

3.4 增加肛管插入深度,减少刺激

临床观察发现,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法,插入深度10-15cm,肛管粗,质地硬,对肛门刺激性大;出水孔较大,流速过快,导致药液外溢及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短,减少了药物剂量。药液还未完全注入结肠内,直肠内压力已达到7.3kPa,压力使药液随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使疗效受到影响。而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法,使用有一次性导尿管相对较细、质地柔软,插入时对肛门括约肌刺激小。同时,采用点滴式滴注法滴速易于控制,减轻了对肠壁的机械性刺激,患者出现便意的情况大幅减少。插入后在球囊内注入15-20ml 生理盐水,导尿管不易滑出。当气囊充盈时,堵塞肠管,药液不易外溢,使药物剂量得到保障,同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延长药物的灌入速度和时间,这种方法对肛门括约肌松弛的老年病人特别有效。输液式导尿管插入深度较传统方法要深,当导尿管插入25~35cm时,药液直接被灌注在直肠以上的结肠内,既避免了直接刺激直肠感受器,又利于药液与结肠黏膜充分接触,这能提高疗效[1]。另外,结肠容器大[2],有吸收水分作用,相对压力低,灌注过程中,肠内压力是缓慢升高,一般不会使直肠内压力立刻达到7.3kPa,减缓了排便时间,这使药物保留时间延长、与肠黏膜接触充分、吸收更完全,提高了药物治疗疗效。

通过比较,改良式中药灌肠法,通过输液滴注的方式延长了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了中药损耗,扩张了肠腔,使药物吸收更充分,减少了患者痛苦和不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舒适度及疗效,也使护理更清洁,保留了患者的尊严,值得临床推广。

[1]钱连云.对保留灌肠方法的改进[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09):46.

[2]刘芳.人体解剖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5).

猜你喜欢
合川侧卧位肛管
合川脱险
他笑了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分段贯穿结扎治疗硕大内庤5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