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2016-02-06 18:47程新鸿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1期
关键词:放蜂赤眼蜂羽化

程新鸿

(辽宁省开原市农村能源办公室,铁岭 112300)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程新鸿

(辽宁省开原市农村能源办公室,铁岭 112300)

玉米螟严重危害着东北地区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投入少、防效好、省工省力,对环境无污染、人畜无残毒等优点,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赤眼蜂 玉米螟 防治技术 农产品质量安全

玉米是东北地区的主栽农作物,占耕地的2/3以上,而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生产的第一大害虫。玉米螟的危害,严重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可造成产量损失10%以上,大发生年份损失则高达25%~40%。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不但能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这种防治方法具有投入少、防效好、省工省力,对环境无污染、人畜无残毒等优点,深受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但,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对防治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不能正确的掌握防治技术,就会严重的影响防治效果,甚至没有防效。

1 赤眼蜂的形态特征

赤眼蜂是一种体型微小的寄生性昆虫,体长0.5 mm,在自然界中,很难用肉眼看到,因其单眼和复眼都呈红色,所以叫赤眼蜂。赤眼蜂靠吸取寄主体内的营养,一代代的繁殖,成虫羽化后,最长寿命为7 d,一般为3~5 d,产卵后即死亡。有效飞翔半径为15~20 m,羽化后的第1 d就开始产卵,产卵期为3~5 d。赤眼蜂对人和自然没有任何危害。

2 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幼虫是玉米螟一生中危害作物的唯一虫态。第1代螟卵孵化后,幼虫顺叶片爬到心叶丛中,咬食嫩叶。玉米打苞时,幼虫全部钻入雄穗苞内,集中咬食幼嫩的雄穗。雄穗抽出时,幼虫被带出穗苞,潜藏在未散开的雄穗中,继续危害。雄穗散开扬花时,部分幼虫开始向下转移,注入茎秆危害,造成雄穗柄和上部茎秆折断,影响玉米授粉;到雄穗抽丝时,形成转移蛀茎高峰,幼虫蛀入雌穗生节及附近节,造成玉米营养及水分疏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给玉米的产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3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原理

玉米螟是完全变态昆虫,要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赤眼蜂是把玉米螟消灭在卵初期。赤眼蜂被放到田间后,在田间自然羽化出蜂,雌蜂开始在田间飞翔,主动寻找寄主,也就是新鲜的玉米螟卵,然后用产卵管刺破玉米螟的卵壳,将自己的卵产到玉米螟的卵内,并吸取玉米螟卵内的营养物质,供其子代发育成长。被寄生的玉米螟卵不能正常发育为玉米螟幼虫,而是发育出赤眼蜂,赤眼蜂就是这样阻止了害虫的发育。

4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方法

4.1 放蜂时间

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到30%时,后推9~11 d为第1次放蜂时期;间隔5~7 d,第2次放蜂,共释放2次。

4.2 放蜂数量

每667 m2共释放2万头蜂,每次放1万头蜂。

4.3 放蜂位置

每667 m2设置2个放蜂点,即从放蜂田的边垄开始数,第15条垄为第1放蜂垄,顺第1放蜂垄向里走15步,为第1放蜂点;再沿垄向前走30步为第2放蜂点,以此类推到地头。再由第1释放垄向下间隔30条垄,为第2放蜂垄,按上诉方法,以此类推。

4.4 放蜂方法

要求在上午放蜂。在放蜂点,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放蜂前要将蜂卡(50~60粒的小块)用牙签别在玉米中部叶片的背面,卵粒朝外,别牢即可。放蜂时,注意不要将蜂卡用叶片卷放,也不要夹在叶鞘处或扔在叶心里,以免蜂卡发霉,影响效果。将蜂卡别在玉米叶背面,雨淋不着,阳光晒不着,以保证田间蜂卡的羽化率。如遇大雨需延期放蜂时,可将蜂卡放在阴凉、黑暗、通风处暂时保存,天晴以后立即释放。

切忌将蜂卡重新放回冷库或冰箱内低温保存,否则会引起赤眼蜂的大量死亡。也不要放在阳光暴晒之处或农药附近,以免影响蜂卡质量。

5 影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因素

5.1 赤眼蜂的质量

5.1.1 选择赤眼蜂种型是否适当

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20多种。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寄生率最高的蜂种。

5.1.2 繁殖赤眼蜂的中间寄主是否适宜

用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效率高,适宜工厂化繁蜂,每个柞蚕卵内寄生的赤眼蜂要控制在65~90头之间,以保证赤眼蜂发育有足够的营养。

5.1.3 赤眼蜂的生活力

赤眼蜂在田间的飞翔能力,由赤眼蜂生活力所决定,因而赤眼蜂生活力强弱,直接影响防效。因此,在繁蜂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择优质蜂种,繁殖代数不宜过多,避免弱蜂的出现。

5.2 放蜂时间要准确

由专业技术部门进行定期、定点调查玉米螟的化蛹、羽化进度,提前为繁蜂单位提出暖蜂时间和用蜂单位放蜂时间,保证蜂、卵相遇。

5.3 放蜂质量要保证

政府应统一组织,实行统防统治,严格按规定的时间、方法进行放蜂。要大面积连年放蜂,乡与乡、村与村要联合防治,做到集中连片,大面积放蜂,面积越大,防治效果越好;放蜂年头越多,效果越好。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严密组织,统防统治。

[1] 沈阳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赤眼蜂,1978,(3)

[2] 王会军,杨玉秀,等.玉米应用赤眼蜂生物防治增产技术.中国园艺文摘,2010

猜你喜欢
放蜂赤眼蜂羽化
悼留民兄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放蜂
赤眼蜂培育及防治玉米螟概况简析
不同饲养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的影响
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探
提高樱桃坐果率措施有哪些
蜂群室内越冬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