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观察

2016-02-06 19:53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强迫症疗效

李 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观察

李 杰

【摘要】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强迫症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Y-BOCS总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强迫症;疗效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n the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patients.Methods We divided 60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used paroxetine,observation group use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We compared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and Y-BOC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s conducive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disease.

【Key words】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Effect

强迫症是临床中精神科较为多见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晰,临床主要表现为强迫动作及观念等症状,大部分患者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给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与心理压力[1]。本研究选择60例强迫症患者,观察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强迫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6.0±3.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1±0.8)年。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36.3±3.0)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2±0.6)年。纳入标准:(1)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者[2];(2)Y-BOCS评分大于16分者;(3)初次发病且未实施治疗者;(4)至少小学学历水平;(5)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伴心脑等器质性疾病者;(2)滥用药物史者;(3)近期行其它精神类药物治疗者;(4)对相关药物过敏者;(5)不配合本次研究者。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单纯口服帕罗西汀(生产单位:浙江尖峰药业;规格:20 mg×12片;批准文号:H20040533)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天20 mg,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提高用药剂量(每周可提高10 mg,但每天最大用药剂量应不大于60 mg),连续治疗60 d。(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认知行为疗法,并连续治疗60 d。认知疗法主要内容包括:(1)初期治疗(第1~2次治疗):该阶段主要为采集信息(如临床症状、病史等)并制定治疗方案时期,然后通过评估病情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与计划;(2)中期治疗(第3~8次治疗):此阶段为通过临床症状采取相应治疗方案,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原有认知,从而缓解临床症状;(3)后期治疗(第9 ~10次治疗):此阶段主要为深入研究导致强迫思维的认知模式,并积极指导患者逐渐转变为适应社会环境的认知模式,同时进行强化与训练,避免复发。治疗完成后,临床医师应积极随访以巩固治疗。

1.3 评判标准

(1)选择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估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Y-BOCS评分主要分为强迫思维评分(总分20分)、强迫行为评分(总分20分)和强迫总分(总分40分)3个项目。分值越高提示强迫程度越重。(2)疗效评判标准[3]:以Y-BOCS评分评估疗效,①痊愈:Y-BOCS评分至少降低75%;②显效:Y-BOCS评分至少降低50%;③进步:Y-BOCS评分至少降低25%;④无效:Y-BOCS评分降低幅度小于25%。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进步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总有效率分析研究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痊愈15例,显效8例,进步2例,无效5例),对照组为60.0%(痊愈11例,显效6例,进步1例,无效1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Y-BOCS量表分析

(1)强迫总分分析:治疗后,观察组强迫总分(11.4±2.0)分低于对照组(18.0±4.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强迫思维评分分析:治疗后,观察组强迫思维评分(5.5±1.1)分低于对照组(8.8±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强迫行为评分分析:治疗后,观察组强迫行为评分(5.3±0.8)分低于对照组(8.7±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强迫症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它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精神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为强迫观念与动作等。目前,临床中治疗强迫症尚无特效疗法,根治较为困难,且预后效果较差,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强迫症成为临床中研究的重点[4]。强迫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还给家庭、社会带来较大困扰。强迫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它与脑内5-羟色胺水平减少具有重要关系[5],同时可能还与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联系。

帕罗西汀属于5-羟色胺抑制剂,其治疗强迫症效果受到临床的广泛好评[6],因此本研究采用帕罗西汀为对照组进行治疗。近几年,行为认知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认知行为疗法是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以其改变极端信念,指导协助患者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并逐渐建立科学合理的认知,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心态与行为[7]。行为认知疗法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从而纠正其认知行为,对于改善临床疗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8]。本研究发现,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Y-BOCS总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改善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徐青.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2): 58-59.

[2] 吴桂英,张向阳. 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2): 97-100.

[3] 张岩滨.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J]. 中外医疗,2011,30(36): 24,26.

[4] 施明南,陈建明.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J]. 中外医疗,2013,32(33): 112,114.

[5] 何芳梅,曾小清,林永娟. 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3):74-76.

[6] 黄芳芳,李占江,郭萌,等. 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适宜性评估[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11):998-1000.

[7] 徐开侠.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11): 1245-1246,1248.

[8] 曹党芹. 认知行为治疗与抗抑郁剂联合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3(4): 120-121.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n the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Patients

LI Jie Mudanjiang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Hospital,Mudanjiang 157014,China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6)05-0042-03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5.031

作者单位:157014 黑龙江省牡丹江神经精神病医院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强迫症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