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与德彪西《月光》
——创作背景风格和演奏技巧上的差异

2016-02-07 06:42
黄河之声 2016年18期
关键词:德彪西触键谱例

刘 韫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山西 晋中 030619)

浅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与德彪西《月光》
——创作背景风格和演奏技巧上的差异

刘 韫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山西 晋中 030619)

在钢琴艺术史上,贝多芬创作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创作的《月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贝多芬,德国有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他最擅长音乐领域中的器乐领域,其中交响曲和奏鸣曲形式影响最深。法国有名作曲家,德彪西,印象主义的代表,印象绘画对他的作品有影响。两人虽然不在同时期,但都著有《月光》。本文浅析两部作品创作背景风格和演奏技巧的不同,希望能对演奏者演奏不同风格作品技法上有一定帮助。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创作背景;德彪西;《月光》;演奏技巧

一、创作背景

(一)《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以﹟c小调为主要调性发展转变,是大家都知道的奏鸣曲之一,这首作品是他送给自己倾心的朱莉·圭奇贾迪伯爵夫人的,最终由于朱莉父亲的否决和看法,最终分开。他把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用音乐缓缓表达,犹如月光倾泻在大地一般。题目“月光”是来源于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在他的诗里觉得第一乐章是赞美费尔伐里斯吉特湖上的月色美景。这部作品中贝多芬把自己内心的愿望,斗争加入到音乐中,使其充满了戏剧性。

(二)《月光》

德彪西《月光》,其实名为《明月之光》,作品选自于《贝加摩组曲》中第三首,1894年创作,题目是来源于魏伦的长诗《假面具与贝加摩》。《月光》是充满诗意的一个篇幅,把诗中舞者在月光下舞蹈的情景表现出来。

二、两首作品风格比较

两首钢琴曲创作的背景不同,体现不同音乐的风格。其中《月光奏鸣曲》是按照奏鸣曲曲式创作的,但却创新的把奏鸣曲首乐章的快板改为柔板,它的风格以主调音乐为主,结构精炼,调性和声明显,简洁,段落有明确终止。德彪西《月光》有一种印象主义的朦胧美,带有一种抽象色彩,它没有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规整,而是利用不协和音程和教会调式等来展示若隐若现的色调。

三、演奏技巧

(一)《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打破了维也纳古典主义把重点放到首乐章的传统,而把高潮放到了第三乐章。第一乐章为柔板,全乐章都是很整齐的,是由不断的三连音节奏型展示。

乐曲是升c小调,开头前四小节第一乐章的引子,力度为很弱进入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右手以连续不断的三连音开头,运用了分解和弦,右手手指触键时尽量用要指腹,颗粒性不应过强。开头前三小节出现从很弱到中弱的力度标记,演奏时需要右手力度慢慢加强。左手为八度低音和弦,渲染气氛,调性明显,可以运用延音踏板,帮助左手八度之间进行连贯。【见谱例1】

从第五小节开始,主题出现,右手应突出最上声部的旋律音,中声部和开头引子一样为连续的三连音节奏型,演奏方法也相同。左手演奏上也与开头无差别,利用右踏板来连接八度。首乐章后部的乐曲都是在主题根本上,进行变化调性与和声配置而形成。因此

谱例1

产生不同的乐曲色彩揭示了创作者的心境。【见谱例2】

谱例2

第二乐章为小快板,调性转为降D大调,音响色彩明显明亮,右手的跳音都显示出来轻松的气氛。右手音程演奏时应注意小指所代表的旋律音要表现的突出,连音线要用贴键的方法演奏。左手节奏与右手相同,两者配合好即可。【见谱例3】

谱例3

最后两乐段乐句中有突强和很弱的力度对比,其中左右手的连音线都要贴键进行,可运用右踏板帮助连接,注意右手旋律音的走动。【见谱例4】

谱例4

第三乐章为全曲的高潮部分,速度提至急板,情绪的最高峰,调性重新转回升c小调,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表达作曲者激动不安的情绪。

开头右手由快速跑动的四十六节奏型形成,主要为升c小调的分解和弦,演奏时右手用指尖触键,注意音符的颗粒性,音色要干净。右手由弱力度开始,在演奏中切忌做渐强,最后在两个和弦爆发,做出sf力度,这时应短促的踩一下右踏板,注意第二个和弦应比第一个和弦弱一些,左手为跳音,演奏时均匀、轻巧即可。【谱例5】

谱例5

第二主题左手变为四十六节奏型,这时应指尖触键,注意手指跑动均匀和颗粒性,右手转为旋律,出现了附点和切分节奏,要注意突出附点与切分的重音。【见谱例6】

谱例6

第53小节双手的跳音之后出现落滚,展现了音乐的动态戏剧性,注意右手小指的上方旋律音要突出。【见谱例7】

谱例7

最后全曲在左右手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后,坚定结束在两个主调和弦上。【见谱例8】

谱例8

(二)《月光》

德彪西《月光》以行板的速度和降D大调开始,开头以三度音程弱力度进入,它与古典主义不同,没有直接出现主和弦,演奏时应注意用指腹演奏,缓慢触键,要弹的深一些,手腕到肩部都要放松,可以使用右踏板,进行连接,注意踏板的运用不要破坏和声。接下来为三度进行,右手出现二连音的节奏型,时值需要掌握好。【见谱例9】

谱例9

第二主题左手为琶音,演奏时要轻盈像海浪一样,不要有颗粒性,这是与古典主义不同的地方。右手音程连接要紧密。【谱例10】

谱例10

第41小节出现f力度,然后通过连续的平行三度下行,右手贴键演奏,旋律不要断。主题再次出现,变化再现第一部分,注意踏板及触键问题,最后用一段琶音结束全曲。【见谱例11】

谱例11

通过以上描述,第一,在和声配置上,古典主义的音乐更规矩。第二《月光奏鸣曲》在触键上更有颗粒性,多用指尖触键,而《月光》更注重营造朦胧的美。第三《月光》对七和弦的推迟解决,和三度以及二度关系的应用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第四在利用踏板上,印象主义注重音乐的氛围。

贝多芬和德彪西都是他们所在音乐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新推动音乐历史发展,通过对比两部作品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音乐文化,演奏中会用不同的技巧表达不同音乐时期的音乐风格。■

[1] 朱秋兰.德彪西.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1:128-130.

[2] 郑兴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242-258

[3] 车尔尼.贝多芬钢琴作品正确诠释.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12: 66-68.

[4] 李秀军.西方音乐史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12:250-261.

[5]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12:302-303.

[6]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50-56.

猜你喜欢
德彪西触键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钢琴家德彪西(上)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美丽的邂逅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