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头饰的发展历程和审美研究

2016-02-07 03:42刘逸彤
西部皮革 2016年24期
关键词:头饰首饰装饰

刘逸彤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论中国传统头饰的发展历程和审美研究

刘逸彤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本文将以介绍中国传统头饰为切入点,分析传统头饰设计随着时间推移和需求演变而逐渐演变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代表头饰的主要特点,以及它们在设计当中所用到的材料和工艺的点睛之处。中国传统首饰设计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一直以来都以一种优雅、婉约、鲜明的传统特色之美而闻名于世。每一件优秀的中国传统首饰背后,其实都或多或少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积淀。中国传统首饰设计是传统文化历练的缩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瑰宝,对于现代首饰设计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头饰设计;传统文化;美学研究

头饰文化是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历史中非常独特的传统文化象征。它的出现体现了早期人类束发的需求和实用价值,且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逐渐体现出较高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头饰作为服饰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整体搭配中有着极为重要的装饰作用,在体现独特文化价值的同时,亦体现了较高的审美意味和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头饰的来源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从最早的装饰行为和装饰形式来看,古人佩戴首饰装饰大多与巫术功能和象征内容有关。早期人类社会信仰巫术,人们热衷与参与巫术活动,并发挥影响逐渐成为一项社会活动。古人认为佩戴兽骨、兽牙可以获取一种超凡力量并受这种力量所庇佑,由于精神意识的形态对人们的装饰行为产生了影响。到后来不同时期,这种宗教的影响力体现在了人们的装饰习惯上。在宗教典礼中,高僧通过改变自己的服饰以及所佩戴的特殊头饰,从外形上区分于别日的生活状态,将自身人的属性提升到半神、超人的范畴,代表可获得与佛祖沟通的能力。

随着时间发展,中国传统头饰在历朝历代中逐步形成了典型的风格特征。从头饰的工艺形式,到人们的佩戴观念,经历了日渐成熟的发展阶段。人们佩戴的头饰反映出浓郁的世俗情趣,佩戴头饰的行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行为观念,从中反应出不同社会人群的信仰体系,逐渐成为身份的象征符号。根据其功能的差异,头饰可主要划分为梳、簪、钗、扁方和步摇等类别。

梳在古代又被称为梳篦,统称为“栉”。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用骨头制作而成的原始发梳。随着时间迁移,商周时代出现了铜梳篦。唐宋时期,更加精美华贵的金银梳篦问世。唐宋之后,木梳逐渐多了起来。北宋的著名词人苏轼曾经在他的作品中这样描述:“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我们可以发现梳在当时是一种特别流行的发饰。簪作为中国古代最常见的头饰之一,其式样的变化非常丰富,且造型变化多集中在簪首。簪的艺术表现形式相比于梳篦更加丰富,古人喜爱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作为簪首的主题进行创作,其中常见的花种有莲花、梅花、桃花、牡丹和芙蓉等,动物主题常见的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其中以凤簪最多,也最为精致。钗是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而成的一类头饰,古人常用它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与其他头饰不同的是,钗不仅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在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扁方为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一字形。清宫的翡翠扁方有的碧绿如水,有的则在翡翠上镶嵌金银、碧空寿字、团花、蝙蝠等吉祥图案。这种珍贵的翡翠制作的扁方,戴时贯穿横扁簪的发簪中,那翠绿色的玉色与漆黑的头发,强烈的对比色调形成特殊的美感。步摇是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步摇。步摇的形式一般会选用凤凰、蝴蝶等带有翅膀类的鸟类或者昆虫作为主题,或垂有流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步摇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

图一 图中1、2、3、4分别为中国传统首饰中的簪、钗、扁方、步摇

自古以来,传统头饰已不仅局限于扮演一件装饰的角色,它亦成为佩戴者自身物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折射。头饰佩戴者需要在头饰佩戴的不同场合,表达出的不同情绪和美感,更需要同时与不同风格的服装鞋包来进行搭配。笔者认为,中国传统头饰对于现代创新头饰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从艺术和设计的角度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中国传统头饰在材质上使用多样化的素材,务求凸显中华文化涵容一切的气度。借鉴中国传统头饰设计,是时尚界一次风潮与理念的回归,回归传统正是当下现代首饰在材料、工艺、风格以及内涵等设计层次的诉求。千百年来,蓄发护发在汉民族思想上根深蒂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头部的装饰,派生出不同的等级观念和审美意向,进而演变为以物为表征的礼仪约束和等级划分。头饰,正是在功用目的与审美心理的双重影响下,最终与中国传统礼仪和服饰文化融为一体。它是融合的产物,是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诉求,是人们对美好事物表达向往的寄托,而这一点,无论时代轮转,它始终是亘古不变的。当下我们需要做的,是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合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首饰,这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1] 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民族服饰研究[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10.

[2] 中国传统首饰(上)(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刘逸彤(1992-),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工业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珠宝设计。

J526

A

1671-1602(2016)24-0050-01

猜你喜欢
头饰首饰装饰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鲤鱼旗装饰坠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互生》首饰系列
装饰圣诞树
炫彩头饰
宝石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头饰类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