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雾霾成因及防控对策

2016-02-08 08:01王继绪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4期
关键词:雾霾大气成因

王继绪

(江苏智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1)

浅析雾霾成因及防控对策

王继绪

(江苏智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1)

“雾霾”是城市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与其他气候类天气状况相比,具有明显的人类活动作用影响。雾霾包括雾和霾,通常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和工业影响区域内会出现大量细颗粒物(PM2.5),当排放量大于大气循环承受力且无明显气流移动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雾霾”,本质来说是细颗粒物浓度不断增加而呈现的聚集悬浮状态。雾霾对社会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本文以下通过分析成因,提出可行的对策。

雾霾成因;防控对策;形成因素;自然危害

2013年我国多个城市出现大面积、长时间雾霾天气,对社会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雾霾”是一个新生词,即包括雾和霾。常规情况下,雾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天气条件和空气颗粒悬浮条件,而在灰尘、有机碳氢物、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却不需要,主要和人类活动作用存在关系。鉴于雾霾已经成为城市天气常态,对大气环境、公共安全和人体健康存在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源头治理。

1 雾霾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雾霾”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影响人口越来越多,从自身健康角度出发,社会公众希望彻底针对雾霾天气进行治理。此前,分析雾霾的成因是必不可少的;简单地说,雾霾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1雾霾自然成因分析

雾霾的构成成分主要是PM2.5,即存在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由于PM2.5在空气动力学当量的统计中直径小于2.5μm,所以可以长时间地悬浮在空气中而不沉淀,不容易受到空气流动影响,当数量不断累计增加,其可见度就会越来越明显,最终形成雾霾天气。自然界中的PM2.5数量很少,但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加,现代工业生产不断扩大,雾霾的组成因素也不断形成。

结合以上原理不难看出,当大气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容易导致产生雾霾。根据我国的气候特征,秋冬季节的空气偏冷,大面积区域中的大气活动都十分稳定,各种空气污染物很难被驱散(包括水平输送和垂直扩散)。我国的雾霾天气大气动力有效干预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西北季风,但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异常,很多地区的气候都不稳定,雾霾天气增加的频率不断上升。

此外,城市发展本身也不利于雾霾扩散,在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下,城市温度比其他地区温度更高,颗粒悬浮动力持续稳定供应,在低温环境下被阻滞在低空或近地面空间中,随着积累不断增加,就容易造成严重的雾霾天气。

1.2雾霾人为成因分析

人为因素是雾霾形成不可回避的问题,自然界中也存在一部分PM2.5,包括土壤扬尘、火山灰、海盐、细菌、孢子、真菌等内容,但整体来说含量很少,且毒害性较小。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业的不断出现,各种能源和污染不断加大自然环境的影响,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

研究证明,PM2.5的成分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占主要比例,而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包括石油、煤炭等,以及其他物质的不完全焚烧。最近几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工业结构在GDP所占比例较大的区域,污染现象较为严重,雾霾天气也更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雾霾天气人为因素的重要表现。

此外,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也是造成我国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013年仅北京地区私家车数量高达500万辆,巨大的尾气排放量导致空气严重污染,而北京也是我国一线城市中雾霾天气的“示范区域”。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约占70%左右,但由于长期低价值应用,在取暖、发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废气排放情况,也是雾霾天气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2 雾霾的防控对策

2.1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社会消费结构明显存在缺陷,且我国在煤炭资源的利用方面技术较为低端,很多情况下是直接用来燃烧,缺乏煤化工产业的加工。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单纯地消耗资源来维持经济发展是一种短视做法,逐渐难以为继,因此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改革,实现高效率、低成本、高效能、低污染的产业链构建。例如,通过发展绿色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由此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2.2完善雾霾治理制度

“雾霾”已经演变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状况,并逐步开始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由于人为因素的过度影响,必须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出台雾霾治理法规是基本制度保障,也是具体落实工作开展的依据,可以参考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严格自定大气排放物的标准,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公交系统等方式,减少汽车应用,淘汰尾气不达标的车辆,加大政府和社会监督力度。

3 结语

相对于自然因素影响而言,人类社会作用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不断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才是真正的“元凶”。要实现雾霾的治理就不能寻找客观接口、逃避责任,而是要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能源结构优化,法律制度完善等方式实现,而不能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肆意破坏环境,导致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失衡。

[1]钟彩霞,薛芳.浅析雾霾成因及防控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05:113-114.

[2]路娜,周静博,李治国,王耀涛,靳伟.中国雾霾成因及治理对策[J].河北工业科技,2015,04:371-376.

[3]白洋,刘晓源.“雾霾”成因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27-33.

[4]张秋兰,马回,郑颖.国外雾霾治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鄱阳湖学刊,2014,02:40-47.

猜你喜欢
雾霾大气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幼儿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养策略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从雾霾中突围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雾霾的中医认识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