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环境监测现状及改善对策

2016-02-08 08:01王青云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资源监测

王青云

(山西省沁源县环境监测站山西长治046500)

我国水环境监测现状及改善对策

王青云

(山西省沁源县环境监测站山西长治046500)

水资源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是重要的基础资源。环境监测作为了解和掌握流域水环境质量及水污染源排放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其结果是水体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水环境监测现状及改善对策,为我国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

水环境;监测体系;改善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对水资源、水环境进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水环境监测部门要不断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实现水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标准化、质量管理规范化、数据平台信息化、设备先进化,为我国水污染的防治和环境管理部门决策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1 我国水环境监测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的工业用水、居民用水和其他形式的水资源消耗给我国水环境带来巨大冲击,并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水资源污染现象严重,这给我国水环境监测带来压力和挑战。目前,我国水资源仍然处于匮乏状态,水资源的分布呈现不平衡的特点,西北部地区水资源紧张,南方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水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我国不同地区的合理用水。相比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起步晚、发展慢,但经历30多年的发展在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已经成为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

我国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方法,完善水环境监测水段,已经成为能够覆盖到国内大江、大河和湖泊等水源区的全方位水环境监测网络,并且已经形成较为科学、规范、详实的水环境监测技术,尤其是在监测区域的布置、水样采集、运输、质量分析、研究报告等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先进水平,除此以外,我国一些重要的水源区已经采用自动化的水环境监测系统,实现水环境的现代化监测和控制。我国水环境监测的形式是辐射式,核心是水环境监测,以节点为监测站点,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覆盖全国的水资源监测网络,目前已经运行200多个水资源监测中心,2800多个水资源监测站点,其中实现长期运行的监测站点达到80%以上[1],形成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自下而上的监测体系。我国水资源监测网络主要监测国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废物、污水等水类型,以不同流域地区为监测单元,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对流域的水类采取定点采样和移动采样的方式进行实验室分析,坚持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形成完善、系统、全面的检测机制。

2 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有效地监测分析手段

水环境监测中制定的不同水类监测指标是不同的,例如水的有机质、无机物、微量元素、微生物、重金属等多种指标,但对于工业用水、居民用水等监测指标也不尽相同,其中对工业废水的监测指标有100多项[2]。我国水环境监测网络虽然逐渐发展成熟和完善,但在监测水段上无法满足一些水类监测中多项指标的同时监测,主要是由于现有的监测手段效率不高,没有按照监测分析标准的最低要求进行水类的监测,运用这种简单的监测手段和较低的监测速度,无法实现对突发性水环境的有效监测,再加上配套是设施并不完善,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影响了水环境监测分析手段的完善。

2.2缺乏完善的水环境预警

完善水环境预警体系有利于动态获取水环境信息,是及时处理各项突发性事件的依据,但是建立完善的水环境预警系统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持,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自动化信息采集、数据分析、预警控制等自动化控制过程。但目前我国地方水环境监测系统还没有完全达到自动化水平,先进仪器和设备的引进还不充分,无法真正实现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监测内部各部门的配合,但监测部门内部依旧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管理不善等问题,大大影响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利于为水环境预警系统提供完善的数据。

2.3缺乏完善的评估指标

我国水资源种类丰富,例如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废水等不同类型,尽管我国已经建立并运行了水环境监测系统,但不同类型的水资源的监测评估指标还不完善,不同水质的检测指标没有进行细化分类,影响水环境的监测质量。例如地表水包括水库、渠道、运河等不同水资源形式,但地表水的监测指标过于笼统,没有细化这几种地表水的具体监测指标,在水环境监测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混淆的现象,影响监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4缺乏科学的监测管理体系

水资源成为我国各地区发展中是基础、重要的资源,但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却十分匮乏紧张,现如今存在各地区水环境监测的各自为政现象,为了最求本地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地方水环境监测部门只关注和重点开展流经本地区的水资源管理,缺乏大局意识,造成各地区水环境监测系统无法实现整合,其中职权、职责、利益等方面的划分和管理难点和重点。这种混乱的水环境监测体系不利于从全局出发,阻碍了水环境监测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制约了水环境监测的运行效率。

3 改善我国水环境监测的对策

3.1构建水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针对因标准监测方法落后、缺失造成对数据可靠性的影响,并由此产生的环境管理决策困难,我国应不断完善配套监测方法和典型水污染源的监测方法,增加覆盖污染物的种类;创新和完善可量化的水环境有机物监测质控指标和合格评判限值,这些限值应覆盖不同种类的有机物;不断提高监测方法的灵敏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突破多个项目同时监测的难题,实现水资源中一种污染物能够应用多种监测方法进行监测;构建流域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体系,填补我国水环境应急监测规范的缺陷。

我国现行水环境监测仍以理化分析为主,很难有效地说明日益复杂的水体有毒污染物生态与健康效应问题,应构建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毒性和生物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例如我国构建的生物种“藻类—浮游/底栖无脊椎动物—鱼类”多层次营养级生物测试技术[3],将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对活体生物监测的技术空白完善清晰,能够真实反映出流域水环境质量,为后期书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3.2构建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

我国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较强的系统性,要构建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构架,创新质量监管方法和设施设备,保障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监测质量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制度、技术、评价指标、物质和网络等构成要素[4],指导我国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还要严格水环境监测人员的管理,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为保障水环境的科学监测提供管理手段。将水环境监测体系中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相结合,明确各类人才的岗位职责,建立以质量为最终目标的管理体系,为水环境的监测、预警、考核等打下基础。

3.3提升水环境监测系统的监测能力

(1)应加强水环境监测系统的动态性,通过加强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水环境传感器等先进设备的应用,实现水样采集、分析处理、评价反馈一体化的目的,实现水环境监测的动态性和持续性。(2)要深入研究水环境预测方面的内容,整合监测系统的监测和预测功能,运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手段对水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发挥出水环境监测系统在预测方面的功能。(3)要不断提高监测系统的兼容性,加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在水环境监测方面的沟通与合作,例如建立统一的水环境监测标准,实施实验室的共同研究机制,加强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等。

3.4加强水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1)要建立水环境监测的专职队伍,促进水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的提高。要重视水环境监测专业人员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训,严格制定水环境监测人员的聘用机制,坚持“公开、公平、择优”的聘用原则,选用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2)要加强对水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对严格监测、规范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对水环境监测人员的岗前培训,熟悉各项水法律法规和监测工作流程,在工作过程中避免因业务不熟造成的矛盾和冲突。(3)水政府机构要积极利用媒体宣传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转变对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水环境保护氛围,使社会各个领域配合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4 结语

我国水环境监测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但也存在监测分析手段、预警、质量管理、评估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完善各项水环境监测标准和监测方法,积极研究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采取应对措施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水环境管理效率的提高。

[1]郎加卓玛,晏启昌,格桑达瓦.环境监测在我国目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农技服务,2014(11):165-165.

[2]段淑珍.浅析水环境的监测现状以及解决措施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115-117.

[3]周旺.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环境与生活, 2014(4X):5-6.

[4]张嫦.基于城镇水环境恶化原因及对策的分析[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0):74-75.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水资源监测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