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2016-02-08 08:01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4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建设项目民众

吴 益

(太仓市环保局江苏太仓215400)

环评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吴益

(太仓市环保局江苏太仓215400)

环境影响评价是现阶段建设方面项目实施后的必要工作。通过对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制定相应对策进行预防,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维护。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影响评价效果及作用,因此,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本文就我国环评制度中公众参与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力求促进公众参与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避免其流于形式。

环评制度;公众参与;研究

所谓环评公众参与,就是鼓励公众将自己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担忧充分表达出来,并将其纳入环境影响报告书中,以供建设项目负责人员参考,并提出相关对策对公众的担忧进行预防、解决,切实维护公众利益、落实环境保护的一种机制。1969年,美国在其颁布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首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明确[1]。随后,又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开展中,对其在环评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充分的阐述[1]。直到现在,很多国家开展环评工作都会运用公众参与这一民主法律体制。我国通过对美国相关理论、经验的了解,也意识到了公众参与在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一些会造成较大影响且有着较长时效的建设项目,更加需要重视环评的公众参与。

1 公众参与对环评的意义

公众参与是一种互动行为,环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则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员与公众的有效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不仅能够给公众深入了解工程、发表自身观点的机会,同时,也能够使建设项目负责人员充分了解公众内心期望,借助公众思想的力量,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调整,解决现阶段公众主要关注的问题,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同时,通过公众意见制定有效的环保措施,使建设项目进一步获得公众认可,以实现建设项目经济、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公众参与对环评制度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1公众参与可提高环评的科学性

环评制度中的公众参与,对提升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公众参与,负责人员能够收集到众多有价值的信息,使项目决策得以优化。同时,恰当的公众参与,也能够尽早察觉出问题所在,明晰问题产生根源,知道地区的要害之处,及时探寻解决之道,防止在决策做出后才察觉出问题,进退不得,资源被无端浪费。

1.2公众参与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公众参与反映了环评工作和相关机构足够重视并尊重民众的权益保护,有效保障了民众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估活动之中,将其环境权充分发挥出来。公众参与能够让环评过程提出的环保方案更加科学、实用,有着更高的可行性[1]。可以说,其落实效果能够直接决定环评制度价值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

2 我国环评中公众参与机制的不足

据相关规定要求,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自2014年1月起,通过政府网站,实现环评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充分尊重公众权利,落实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发挥自身参与权,切实参与到环评工作中。但是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机制还不完善,且在很多地区得不到切实的落实,导致信息公开力度不足,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环评制度也如同虚设。

3 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评机制的思考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公众参与环评机制所面临的困境,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现有情况进行缓解、改善。

3.1强化宣传力度,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切保公众参与获得较好成效的前提在于民众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法治理念、民众的文化素养等和民众环境意识存在着较大的联系。环境意识的培育和增强并非能够一蹴而就的[1]。一方面。政府要长远规划。普及基础教育、增强公民文化素养的同时,切保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环境意识,将有关环保的法律、专业技能等融入基础教育之中;此外通过社会再教育,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实施环境教育,既让公众对一些基本的法律政策有一定的了解,有能够让其明晰自身所具有的环境权益,让民众树立起主人翁理念。

3.2加强信息的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

环评工作中,实现工作参与的前提在于明晰背景信息。公众在对建设项目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客观判断建设项目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才能提出降低消极影响的科学策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有关内容为依据,要真正落实信息的透明化,不仅仅要公开建设的基本信息,让民众能够对建设项目性质、产污环节、污染防治措施等有一定的认知,还要及时公开环评得出的结论、民众看法与获得的反馈建议等内容。

3.3细化公众参与模式,获得公众参与成效

要与环评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环评过程的公众参与,并且评价实施效果,着眼于此对公众参与模式进行细化,规范各公众参与模式的执行程序,明确公众参与具体内容和责任的分担,切保公众参与获得较好的成效。听证会应在公众获得真实的环境信息并接受意见调查收集后召开,其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信息公开应保证知识层次较低人群也能够良好接收,以使听证会代表及意见具备广泛性的特征。为实现听证会的公平公正,还应结合多种因素进行代表人员的筛选,并邀请持“反对”意见的代表。同时,在听证会召开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做好笔录,并将其作为重要附件材料,在报送环评文件时一同递送。

4 结语

总的说来,由于公众参与对于环境影响评价至关重要,随着新《环保法》的发布,在今后环评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必须考虑公众参与的问题。同时,加强公众参与机制与环评工作的落实,切实实现对环境的有效维护。

[1]宋国君,黎思亮.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

[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4):283-287.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建设项目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