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浴镇痛治疗在学龄前儿童急性中耳炎治疗中的意义

2016-02-09 09:03俞争争高月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耳痛中耳鼓膜

俞争争 高月秋 张 维

耳浴镇痛治疗在学龄前儿童急性中耳炎治疗中的意义

俞争争 高月秋 张 维

学龄前儿童;急性中耳炎;耳浴;镇痛

急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指48h内突然发生的中耳急性炎性反应,可伴中耳积液[1]。儿童急性中耳炎,无论是化脓性或非化脓性,在疾病的早期,两者的临床表现相似,目前不少学者将两者不加区分地统称为急性中耳炎[2]。学龄前儿童多以耳痛为首要主诉,临床治疗方案多以抗炎为主。为探讨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镇痛剂的意义,现分析本院耳鼻喉科诊治的学龄前儿童急性中耳炎873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诊治急性中耳炎儿童873例,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前48小时内出现耳痛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听力下降、发热等;所有患者均行耳内窥镜检查见鼓膜不同程度充血,延及外耳道深部皮肤,其中2例患者有鼓膜紧张部穿孔伴流脓,其余患者鼓膜完整;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查,中性粒细胞或C反应蛋白升高587例。将873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鼓膜穿孔的2例患儿入耳浴抗生素组,其余鼓膜完整的患儿随机入组。耳浴镇痛剂组501例,男251例,女250例,年龄2~7岁,平均(4.09±1.30)岁;病程2~38h,平均(6.32±4.10)h;双耳发病68例,单耳发病433例;伴上呼吸道感染343例,发病前两日内有游泳等耳进水史53例。耳浴抗生素组372例,男196例,女176例,年龄2~7岁,平均(4.26±1.35)岁;病程2~40h,平均(6.01±4.35)h;双耳发病65例,单耳发病307例;伴上呼吸道感染253例,发病前两日内有游泳等耳进水史39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1]和《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2]儿童急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排除大疱性鼓膜炎、耳带状疱疹、耳外伤继发中耳感染等疾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耳浴镇痛剂组给予酚甘油滴耳液耳浴治疗,每患耳3滴,1天3次,疗程3~4天;耳浴抗生素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耳浴治疗,方法、用量、次数及疗程同耳浴镇痛剂。两组患儿均予呋麻类滴鼻剂滴鼻,每鼻3滴,1天3次,疗程3~4天。如患儿首次治疗后3h内耳痛持续无缓解,加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耳浴镇痛组333例、耳浴抗生素组254例中性粒细胞或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患儿,加用广谱抗生素(多为口服,较严重患者选择静脉输液治疗)。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分别评估各组首次治疗3h、12h及3~4天后患儿耳痛情况和全身基本情况,耳内窥镜下观察外耳道及鼓膜情况,声导抗检测中耳功能恢复情况。双耳发病的病例以情况较差耳为评估耳。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Minitab1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儿首次治疗3h内复诊率、全身抗生素使用率比较 两组患儿全身抗生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后3h内耳浴抗生素组复诊率显著高于耳浴镇痛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首次治疗3h内复诊率、全身抗生素使用率比较[例(%)]

3.2 两组患儿首诊12h后耳痛完全缓解率比较 耳浴抗生素组未口服镇痛剂患儿352例,首诊12h后耳痛完全缓解率为297/352(84.38%),耳浴镇痛剂组为489/501(9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3 两组患儿首诊后3~4天后预后比较 873例患儿首诊后3~4天复诊时耳痛均消失,耳内窥镜检查示所有患儿鼓膜充血情况明显改善,耳浴镇痛剂组鼓膜充血完全消退率低于耳浴抗生素组(P<0.05)。除2例鼓膜穿孔患儿外,其余患儿均行声导抗检查,两组患儿声导抗A型图比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首诊后3~4天后预后比较[例(%)]

4 讨论

急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病原有细菌和病毒两大类,细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病毒可以单独致病或与细菌共同致病(病毒感染往往是细菌感染的先驱),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3]。有些学者认为,中耳如同身体其他器官也能产生针对外来病原的免疫反应,急性中耳炎患儿的中耳渗液中查到各种细胞因子,患儿通过复杂的免疫和炎症网络来控制病原体在中耳内繁殖[4]。亦有报道[5],分别有19%和48%在病初查到肺炎链球菌和流感杆菌的患儿,于2~7天后复查消失,成为无菌状态。虽然目前临床治疗多强调抗感染治疗,但本研究873例患儿中,共有286例患儿未使用抗生素,所有患儿均未使用抗病毒药物,3~4天后复查286例患儿病情均好转,最终预后良好。证实了部分急性中耳炎病例具有自限性,可采用观察疗法,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考虑是否使用抗生素。

然而,该病患儿常常耳痛主诉强烈,部分患儿即使采取抗感染治疗仍不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加之学龄前儿童对于疼痛的耐受性较成人差,在使用抗生素、鼻用减充血剂数小时后仍哭吵。患儿及家长此时情绪较为紧张、焦虑,部分家长会在首诊后3h内携带患儿反复就诊,要求进一步处理。一部分患儿虽然在使用抗生素、鼻用减充血剂后12h内疼痛有减轻,但因夜间急性起病,疼痛不能快速缓解,影响休息。因此,耳浴镇痛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中,耳浴镇痛剂组患儿给予具有镇痛作用的酚甘油滴耳液,在治疗最初的3h内未出现耳痛无法耐受的情况,治疗12h,耳痛的缓解率优于耳浴抗生素组患儿(P<0.01)。可见在治疗早期12h内,镇痛剂的使用较为重要,尤其在最初的3h。由于患儿耳痛一般在治疗3~4天内消失,3~4天后无需再使用镇痛剂,如有患儿此时仍耳痛,须对疾病的诊断提出质疑,重新诊断并评估疾病。

本研究中,虽然耳浴镇痛剂组治疗3~4天后鼓膜充血消退情况不及耳浴抗生素组,推断酚甘油的局部灭菌效果不及左氧氟沙星,但两组对改善中耳功能无显著性差异。另外,考虑酚甘油滴耳液具有腐蚀性,一旦发生鼓膜穿孔,可能会损伤中耳,使用前须仔细检查鼓膜有无穿孔或可疑穿孔的迹象,严格掌握指征,并嘱患儿及家属,一旦出现耳漏立即停用,以免造成医源性损伤。

综上所述,在学龄前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早期,使用镇痛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以治疗最初的12h内最适宜。使用局部的滴耳液和口服解热镇痛药均有显著疗效。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 (12):884-885.

[2]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59-860.

[3]Kenna M.Otitis media and its complications.In:Behrman RE,Kleigman RM,Jenson HB,eds.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16th ed[M].Philadelphia:Sannders,2000:1950-1959.

[4]董永绥,钟瑞胜.急性中耳炎——一种需要加深认识的常见病[J].中华儿科学杂志,2001,39(2):119-120.

[5]Klein JO.The"in vivo sensitivity test"for acute otitis media revisited[J].Pediatr Infect Dis J,1998,17(9):774-775.

(收稿:2015-10-10 修回:2016-01-15)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杭州 310006)

俞争争,Tel:15958028065;E-mail:yuzhengzheng_0@163.com

猜你喜欢
耳痛中耳鼓膜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中耳压力调节机制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坐飞机时耳痛 快按这两个穴位
坐飞机突然耳痛快按这两个穴位很管用
以耳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例分析研究
局部外周神经刺激联合奥卡西平治疗难治性神经性耳痛
间接性鼓膜裂伤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