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2016-02-11 06:46郭成华
天然气与石油 2016年2期
关键词:业态资产规划

郭成华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1



工程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郭成华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针对工程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研究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范围、原则、技术路线、业态与IT融合五个方面顶层设计的内在逻辑和规划方法。根据长期主持规划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实践,总结了人力资源、知识资产、软件资产、硬件资产、数据资产等工程公司核心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经验,提出了一种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方法论。

工程公司;信息化规划;知识资产;软件资产;业态+IT;融合;方法论

0 前言

互联网及其催生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IT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种业态下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改变、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1]。

从理论价值看,如果说飞机、大炮、机器是人类创造出的有形工具,制度、管理、知识是无形工具的话,信息化则是企业通向国际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最重要的工具。

从实践看,如何构建一个满足企业业态现状与发展需求、IT技术可持续支撑、企业用户可适应的企业信息化环境,是摆在企业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破解这道难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引进了几套一流的软件、或者配置了多少高端的设备,而在于企业决策层如何看待企业战略与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需求间的内在联系[2-3]。换言之,企业如何把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范围、原则、技术路线、业态与IT融合五大要素,是企业推动信息化建设、搞好顶层设计的关键[3]。

1 准确定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所决定的,是企业所处的现实市场环境所决定的,也是企业不断追求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自身诉求所决定的。因此,准确定义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企业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

工程公司的业务通常涵盖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采购、施工安装、投产试运、生产运行等领域,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运行管理是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和综合资源的有机结合[4],因此,各类资源以及各类资源之间的生产关系,是工程公司赖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工程建设项目目标的基本要素。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所在工程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是以企业核心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为展开目标。

如果把工程公司的企业核心资源定义为“资产”,企业核心资产则是人力资源、科学技术与知识资产、软件资产、硬件资产、数据资产。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将这五项核心资产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同时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对这些有限资产进行优化配置,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知识资产和软件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模型方面,应从使用上实现按需所取、用后归还,从价值管理上实现效率评估、择优添加或升级,从技术产业化管理上实现知识和软件资产的市场化;数据资产[5]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型方面,应按照数据的同源性、可安全传递性构建数据关系、软件关系、平台关系。

2 准确定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范围

在准确定义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准确定义信息化建设的范围。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受很多因素制约,因此范围的评估与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6],也是决策者在顶层设计阶段需要高度重视和精心把控的工作。

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范围确定的主要因素包括:

1)决策层的决心与对各项工作目标的预期成果。

2)决策层可获得的有效资源,包括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程度。

3)投资规模的限制。

4)企业组织信息化技术和管理资源的能力。

5)企业关键部门及分管领导参与信息化的热情与能力。

6)企业信息化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7)企业信息化标与本关系的平衡。

8)其他非技术和需求的因素。

工程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范围的确定,也需要建立在对上述关键制约因素的客观评价基础上,这将直接影响信息化建设各阶段投资规模[7]。比如,不同的建设范围可能影响到某个系统的架构设计,小到一个软件、大到一个数据中心的规模控制,牵涉到的投资规模可从几十万到数千万;另外,准确定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范围,有利于避免各系统功能有意或无意的冗余[8]。

3 确定实现建设目标的原则

基于明确的目的和范围控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在顶层设计阶段制定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的总体原则和分项原则[9],为后续各项具体工作采取何种技术路线提供指导。

事实上,这一系列建设原则的制定,并不取决于供应商在前期调研或技术交流过程中提供的各种解决方案,更多的是基于目标、范围前提下企业生产经营的本质需求。

举例而言,国内工程公司对知识资产的管理基本处于PC机时代造就的“知识分布式+档案馆集中式”管理模式,造成企业核心技术难以实时共享、授权使用,使知识资产的效用受限;另外,标准化、系列化成果的应用能力弱、范围窄,与网络布局、客户端软硬件部署的方式有关[10]。因此,制定工程公司知识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原则,直接影响承载知识系统的IT物理架构、系统功能,最终影响建设规模。

笔者所在企业,确定了知识资产安全接入、动态管理、授权使用的建设原则,提出了知识资产集中、发布、回收、完善、消亡全生命周期统一平台管理的建设需求,并基于此思想和其他管理需求,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研发了云端化的知识库系统、人力资源公共数据库系统等,满足客户端在有网条件下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采用任何终端设备的可接入要求。

4 确认实现建设目标的技术路线

明确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范围以及各项工作的总体原则和分项原则,还不足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的。上述三项顶层设计工作的完成,仅仅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必要条件,而实现建设目标的技术路线往往是决策层容易忽视和放任承包商自由发挥、暗藏玄机的地方。比如,一个软件开发项目,若建设方不明确提出在软件架构方面必须实现业务数据库与软件分离的要求,即使该软件在上线初期再好用,但企业始终无法摆脱功能扩展、数据库维护、系统维护等后期对承包商高度依赖的困扰,更有业务部门关键数据被扩散的后顾之忧。

同理,软件采购过程中,无论是业务部门还是管理部门,更关注于软件的功能,忽视软件的部署环境与客户端使用场景的实际需求[11],这种需求直接影响软件的IT架构与代码编制方式。这类问题通过前期策划、明确软件开发的IT架构和技术路线是可以避免的,并能提高软件对部署和使用环境的适应性[12]。

尽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技术路线的确定带有较强的专业性,但逻辑分析是确认最终技术路线最有效的工具[13],任何决策者事实上具备这种能力。

实践证明,该项工作主要难点在于:

1)决策团队是否选择了恰当的需求调查工具和调查方法。这是影响调查效率和结论的重要环节,若完全依靠承包商完成此类工作,效果值得怀疑。承包商往往可以提供比较科学和系统的需求调研工具,但由于责任心、专业能力、工期、费用等方面限制,由其主导类似工作并不合适。

2)用户对任何一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求是否进行了准确地表达。事实证明,这并非容易实现,需要精心选择调研样本、制定能够系统反映客观情况的调研计划并验证其适用性。

3)企业信息化建设团队是否正确理解用户的需求,并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范围、原则,从这些原子级的用户需求抽象出企业实施项目的实质需求[14]。

4)企业信息化建设团队能否将项目的实质需求进行归纳梳理,构建出逻辑关系明确、可转化为IT模型的企业需求模型,并确保该模型可表达企业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四种层级的建设要求。

5)承包商团队是否有能力将企业需求模型,根据其经验转化为相应的IT模型,并可以采用最适用的技术路线进行求解和规划。事实上,同样的需求模型可转换成不同的IT架构,或者同样的IT架构可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加以求解和规划[15]。

上述五个难点的控制,对技术路线的合理确定起到关键作用。

5 确保业态与IT技术高度融合

验证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的成败标志:一是信息化成果对企业战略的适应性;二是用户满意度。要达到这两项指标,关键在于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实施阶段必须确保业态与IT技术高度融合[16]。

尤其在规划阶段,业态与IT技术高度融合的重要性在于:

1)融合度高低直接影响建设规模、需求模型、IT架构,很大程度影响投资规模和建设方式。

2)融合度高低影响建设成果实施后的使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融合度低,可能使企业出现大量异构业务平台共存现象,导致各类业务平台难以连接,数据难以高效安全准确流转,业务软件混乱的局面[17]。若这一局面在企业信息化工作后期,则更难以调整和协同。

在规划阶段尽可能引导业态与IT技术高度融合,但存在以下难点:

1)IT行业销售部门与技术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的现实关系,建设方难以改变,需要企业耐心挖掘适应自身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技术支撑力量[18]。

2)大多数IT企业的市场销售代表,都希望快速实现销售,而对帮助建设方不断优化其信息化建设需求或规模无兴趣,建设方需高度重视这一行业特点。

3)大多数IT企业的架构师、工程师,即使是资深的,都难以在短时期内深刻理解建设方的行业业态对需求模型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19],因此该工作需要以建设方为主进行规划和统筹。

4)由于IT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其垄断特征,绝大多数建设方技术团队难以在短期内识别各类厂商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潜在的缺陷。实践证明,不断深入研讨各种技术方案所使用的方法,确定符合业态及其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逻辑与方法[20],是一种有效提高业态与IT融合程度的稳妥措施。

6 结论

1)工程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是企业顶层设计工作之一,是企业战略与业态以及IT技术的高度融合,是信息化建设目标、范围、原则、技术路线、业态与IT融合五个方面的内在统一。

2)工程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来源于企业现实和潜在的需求,规划过程中需要加以识别与抽象,需求架构本质上决定IT架构。

[1] 俞立平,周曙东,钟钰.基于PANEL DATA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5):138-141.

Yu Liping, Zhou Shudong, Zhong Yu. Research on Factors Impinged on Internet Development Based on Panel Data [J]. China Soft Science, 2007, (5): 138-141.

[2] 屈楠.城市移动信息化的系统结构与建设规划[J].科学与财富,2012,32(2):364-365.

Qu Nan.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Urban Mobile Informatization [J]. Sciences & Wealth, 2012, 32 (2): 364-365.

[3] 赵伟.对大型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兰台世界,2012,(增刊4):124-127.

Zhao Wei. Some Thoughts about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for the Big Enterprise’s Archives Management [J]. Lantai World, 2012, (Suppl 4): 124-127.

[4] 杨利军,周素红.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出路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4):469-471.

Yang Lijun, Zhou Suhong. Probe into the Problems i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 Its Way Out [J]. Information Studies: Theory & Application, 2007, 30 (4): 469-471.

[5] 孙立,杨斌,杨军,等.“互联网+”趋势下产业链大数据整合与应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7):57-60.

Sun Li, Yang Bin, Yang Jun, et al. Big Data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Study of Industrial Chain with ‘Internet+’Tendency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5, 32 (17): 57-60.

[6] 刘秋生,陈燕.生命周期视角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过程风险识别[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207-210.

Liu Qiusheng, Chen Yan. Key Risks Identific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Life-cycle Perspective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2, 32 (22): 207-210.

[7] 刘兵,余忠仁,杨茂.数字气田建设总体规划及实施[J].天然气与石油,2010,28(3):10-14.

Liu Bing, Yu Zhongren, Yang Mao. Overall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Gas Fiel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J]. Natural Gas and Oil, 2010, 28 (3): 10-14.

[8] 李曙光.中国信息化发展之路——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五次会议对我国信息化的推动[J].情报科学,2008,26(1):4-7.

Li Shuguang.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China Informatization—On the Five Sessions of National Information-based of Leading Group Driving China Informatization [J]. Information Science, 2008, 26 (1): 4-7.

[9] 蒋桂艳.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2,28(10):35-38.

Jiang Guiyan. Study 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J].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2, 28 (10): 35-38.

[10] 韩海彬.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规划与组织过程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1):95-97.

Han Haibi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ogramming and Organizing for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on Construction [J].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2009, 12 (11): 95-97.

[11] 刘燕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6.

Liu Yanzhen.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Our Country are Studied [D]. Taiyuan: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6.

[12] 卢正文,刘春林.信息化规划方法论:一个系统框架[J].情报杂志,2010,29(11):10-14.

Lu Zhengwen, Liu Chunlin.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A Systematic Framework [J].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2010, 29 (11): 10-14.

[13] 肖莉,杨传书,费海涛,等.关于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与建设策略的思考[J].石油钻探技术,2011,39(3):81-84.

Xiao Li, Yang Chuanshu, Fei Haitao, et al. Thinking on Demand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Informatization [J]. Drilling Petroleum Techniques, 2011, 39 (3): 81-84.

[14] 王峰.企业信息化投资强度以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Wang Feng. Research 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lization In-

vestment Intensity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D].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2006.

[15] 范玉顺.信息化战略管理框架与规划方法[EB/OL].(2007-12-14)[2016-02-20].http://www.simflow.net.

Fan Yushun. Informatization Strategy Management Framework and Planning Method [EB]. (2007-12-14)[2016-02-20]. http://www. simflow. net.

[16] 贺立军,王云峰,赵钊.企业高管支持及其对信息化绩效的影响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39(1):84-87.

He Lijun, Wang Yunfeng, Zhao Zhao. Research on Top Management Support and Its Effect on IS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0, 39 (1): 84-87.

[17] 杨青,陈忠明,黄丽华.基于能力的公司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战略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3):141-145.

Yang Qing, Chen Zhongmin, Huang Lihua. Empirical Study on Strategic Alignment of Business Plann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lanning Based on Competence [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07, 21 (3): 141-145.

[18] 张玉林,陈剑.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一种新的分析框架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5,8(4):88-97.

Zhang Yulin, Chen Jian. New Framework Model for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Strategic Planning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 2005, 8 (4): 88-97.

[19] 毛蕴诗,许烁.我国企业信息化失败率高企的管理透析—以ERP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06,(12):3-4.

Mao WenShi, Xu Shuo. Management Analysi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s High Failure Rate in China-A Case Study of ERP [J].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2006, (12): 3-4.

[20] 杨金瑞,杨薇薇.评《中国信息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6):72-74.

Yang Jinrui, Yang Weiwei. A Review on < China’s Informatization > [J]. 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2008, 18 (26): 72-74.

2016-02-20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资助项目(JCF-2013-37)

郭成华(1970-),男,四川成都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石油天然气地面工程设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及管理工作。

10.3969/j.issn.1006-5539.2016.02.017

猜你喜欢
业态资产规划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谢先文:面对新常态 开创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