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天然气消费对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调整的启示

2016-02-11 07:43孙仁金郦白珂袁宏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量管网

孙仁金 郦白珂 袁宏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00;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 100007)

国外天然气消费对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调整的启示

孙仁金1郦白珂1袁宏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00;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100007)

为促进天然气消费稳定健康发展,天然气消费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为此,对比了几个世界典型国家在天然气储产量和消费量、消费结构等方面的不同情况,总结出一些典型国家在天然气消费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的特殊性,对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的调整提出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监管体系,稳步发展城市燃气,推动气价改革,支持鼓励天然气发电项目等建议。

天然气市场消费结构监管调整

0 引言

相比于天然气消费较为成熟的国家,我国由于天然气产业起步较晚,当前消费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消费量、利用效率、消费结构等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天然气的消费结构还有待调整与优化。为此,借鉴国外的天然气消费经验,提出对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调整的建议及意见,以促进我国天然气合理消费。

1 世界典型国家的天然气消费情况

根据天然气消费方向的不同,世界各国将天然气消费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较为主流的分类是居民、工业、商业、发电等,我国将天然气消费分为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用气、化工用气4大类。为了使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天然气消费结构的对比更具合理性,笔者将发电用气占天然气消费结构的比重作为比较对象。

1.1天然气储量、产量、消费量对比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消费国,大约占世界天然气消费总量的22.7%,同时产量已连续5年超过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一,天然气自给率已达到近96%。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的不断促进,根据EIA预测,到2020年与2030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将增至8 237×108m3与9 750×108m3,同期消费量分别为7 663×108m3与8 322×108m3[1]。

英国在天然气消费量上排名世界第十,但其储量、产量和储产比都不高,自给率约为54.9%。据预测,英国的天然气储量只够使用3年[2],因此,自2010年以来,英国的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减少,而且英国在过去十几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占其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经达到7.0%,且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荷兰是天然气净出口国,虽然其产量和消费量均不算太高,但自给率达到约173.8%,储产比接近美国,本国天然气资源具有保障性。但由于未来荷兰国内的天然气产量将持续下降,而消费量将继续上升,因此未来荷兰的天然气自给率会下降,甚至变为净进口国。

日本和韩国都是天然气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几乎全部依靠进口,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LNG进口国,而且天然气消费量上升很快。其中日本的天然气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五。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国,2015年消费的天然气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约12.0%,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也很大,仅次于伊朗位居世界第二,天然气自给率为141.4%,是主要的天然气出口国之一。

中国在世界天然气消费量排名中位居第四,天然气消费增长率居世界首位,增速远远超过煤炭和石油的消费增速。

1.2天然气消费结构对比

美国的天然气消费结构属于均衡型,即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包括化工用气)和发电3方面的用气比例较为平均,都为30%~40%。美国城市气化率早在2009年就已经达到85%以上[3],未来美国天然气需求主要依靠工业燃料和发电拉动,但增幅有限。因此,未来美国将继续维持均衡型的天然气消费结构。

英国、荷兰的天然气消费结构以城市燃气为主,但两国在发电业的用气占比并不低,一直保持在30%左右。两国的天然气产业起步较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天然气管网及基础设施,发展至今均已迈入世界上天然气市场最成熟的国家行列。预计未来这两国将持续保持这种天然气消费结构状态。

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这3个国家的天然气消费均以发电为主,其中日本和俄罗斯的发电用气比重在60%左右,韩国维持在近50%的水平。日本和韩国的天然气最初是供应发电所用,后来逐渐增加民用和工业用气的占比,现今两国的民用和工业用气发展利用已较为饱和,发电用气量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预计未来两国将继续保持以发电为主的天然气消费结构模式。

中国天然气消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城市燃气为主的消费结构,发电用气比例仅在20%左右。由于中国居民用气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2013年中国城市气化率超过30%,未来几年天然气在城市燃气中的使用比例将不断提高,预计其增速将明显超过发电和工业用气的增速。

2 国外天然气消费经验

2.1市场认识充分,基础设施完善

不管是美国、欧洲发达国家等国内天然气产量较为丰富的、天然气利用较早的国家,还是日本、韩国这些天然气资源稀缺、天然气利用起步较晚的国家,都在早期及时认识到天然气巨大的市场前景,并迅速展开天然气市场的建设。

美国在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初期就开始注重管网建设,到快速发展初期,其干线管道建设已初具规模,当时干线管道长度与消费量的比值约为1.5%[4]。同时,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基本与管网同步进行,目前储气库数量已居世界第一。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大规模建设长距离输气管道、沿海天然气中转码头等基础设施。日本和韩国建设国内管网系统和进口管网,兴建LNG集散站,在生产和供气设备、接收基地、输气管线网络等基础设施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LNG存储能力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至2013年两国存储能力之和已超过全球总能力的50%。作为两个净进口国家,储气设施的完善保障了国内天然气的安全供应。

2.2监管体系成熟,市场化程度高

国外典型国家在天然气市场改革后期均以市场化为导向,主要体现在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监管、天然气价格制定、天然气市场运营商的管制等方面。

由于天然气属于国家资源,在发展初期,国家往往会为了保护资源的所有权而对其实施直接控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垄断导致的利益受损、市场效率低下等问题陆续出现,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这些发达国家为解决面临的问题逐渐探索出适合自身天然气市场的监管体系,从放开市场为起点,积极推进管网准入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监管职能部门则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对市场有效竞争的秩序维护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也是出于此考虑,并不断完善监管的方式、力度和范围。

美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步取消天然气井口价格管制,开始建立市场定价机制,致力于维护市场的自然竞争,而不直接干预价格,政府当局的职责是从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角度严格控制和监督。日本和韩国在初期阶段都采取“照付不议”条款,而后逐步放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其中韩国在鼓励居民用气时期对接收站、储气站和输气管道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放准入制度,引入多个供应商增加竞争程度,进口与销售实施分离。

2.3政策引导及时,消费结构合理

为促进天然气消费、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天然气消费发展历程中一直伴随着政府的政策措施引导。

在发展初期,美国天然气以工业用气为主,最高占比曾达到60%,随后城市燃气和发电用气比例提高,工业用气比例逐渐下降,市场进入成熟期后,利用结构逐渐趋于均衡,城市气化率在2008年达到80%左右,此后城市燃气发展平稳。荷兰在1964-1968年短短4年时间里将全国200万用户的人工煤气全部置换成了天然气[5]。到20世纪末,荷兰的气化率就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进入21世纪以来,荷兰国内天然气消费仍持续增长,主要依靠发电用气拉动。日本在开始进口LNG的第二年,就开启了利用LNG发电的步伐,政府支持并鼓励天然气发电,使得日本用于发电的LNG进口量占了其总进口量的60%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从燃气空调、联合循环发电、天然气汽车3个方面进行鼓励和支持,出台了减免税、优惠贷款等有效措施,同时重视并支持天然气相关技术的开发利用。韩国将原先使用石油发电的电厂改为燃气电厂,以限制硫排放,限制城市居民煤炭的使用。

从发展历程上看,天然气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一般在初期进行城市燃气的发展,而后依靠发电拉动天然气消费需求;天然气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则主要注重天然气发电。

3 对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调整的启示及建议

3.1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从宏观布局角度出发,建议成立国家层面的天然气基础设施管理机构,改变当前的建设投资方式,立足于国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对管网、储气站、接收站等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境外减小投资风险,境内避免资源浪费,注重资源整合。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竞争,促进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在已出台的《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基础上加快出台配套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从而提高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输送能力。

在深刻洞察未来天然气利用情形的基础上,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能力应适度超前。这些基础设施包括从天然气气源到全国各级别主要城市门站的天然气输送干线管网、各个城市内天然气的输配管网、天然气用户的存储设施、天然气发电厂、天然气工业用户项目改造等天然气利用设备和设施。

3.2稳步发展城市燃气,推动气价改革

我国幅员辽阔,城市分布范围较广,大规模发展城市燃气可能导致在天然气供应不足的时候无法确保城市用气,因此建议稳步发展城市燃气,不宜过快,天然气比重增加的少部分用于稳步发展城市

燃气。同时,应以市场化为导向,积极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促进市场化价格机制的形成,一方面促进天然气的合理消费,另一方面保证生产商的利益,理顺天然气价格,可适当提高居民用气价,可实行峰谷气价等一系列定价模式,而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转移到对市场的监管和秩序的维护管理、推动天然气消费市场化的政策措施制定等方面上。

3.3支持鼓励天然气发电项目,调整工业用气项目

天然气发电代替煤炭发电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不仅对于调整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具有良好促进作用,而且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电力结构都有积极推动作用。建议鼓励和支持天然气发电,可采取降低天然气用气价格、减免税收等措施,增加发电用气的比例,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提高的比例大部分用于发电,保障进口天然气的需求市场安全。同时重视并支持天然气相关技术的开发利用,提高天然气发电或工业用气的利用效率。建议适当限制盲目发展的附加值较低、产业链较短的化工项目,鼓励技术创新,增大天然气在深加工、精细化、专业化等工业领域的消费力度。

4 结束语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不仅在天然气管网、储气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监管体系的形成,市场化改革发展等方面做得比较完善,而且在天然气消费市场结构调整上已较为合理,在发展历程中积累了诸多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然而由于我国的天然气消费市场自身独有的特点,消费结构的调整不能照搬典型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而应根据我国市场实际,适当借鉴可取经验,有序调整我国天然气的消费结构。

[1]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15.

[2]刘火.英国将在5年内用完石油、天然气和煤炭[N].中国煤炭报,2014-05-26(7).

[3]吴灿奇.未来10年我国天然气利用趋势探讨[J].国际石油经济,2012(Z1):110-115,183.

[4]张祁,张卫忠.美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09(6):22-25,95.

[5]王梅.荷兰从人工煤气到天然气的置换经验[J].公用科技,1996(4):15-18.

(编辑:蒋龙)

B

2095-1132(2016)04-0061-03

10.3969/j.issn.2095-1132.2016.04.017

修订回稿日期:2016-07-11

孙仁金(1965-),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能源环境经济、企业战略管控和绿色化工研究工作。E-mail:sunrenjin@cup.edu.cn。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消费量管网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织起一张共管网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