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条件对γ射线辐照还原六价铬的影响研究

2016-02-11 14:08刘秋峰
工程技术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价铬离心管钙钛矿

刘秋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不同条件对γ射线辐照还原六价铬的影响研究

刘秋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采用60Coγ-辐射还原去除水中正六价铬,通过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辐照后溶液中Cr(Ⅵ)的分光度,并由标准曲线得出Cr(Ⅵ)的浓度,从而计算六价铬的去除率来评价还原效果。实验研究了溶液pH、初始Cr(Ⅵ)浓度、辐照强度、自由基去除剂、不同钙钛矿催化剂对Cr(VI)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去除效果随溶液pH值降低而还原效率逐渐变大。溶液浓度越高,催化效率越低。辐照强度越大还原效率越高。自由基去除剂对于还原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双氧水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钙钛矿催化剂对于γ辐射还原Cr(Ⅵ)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伽马辐射;Cr(Ⅵ)的还原;钙钛矿;自由基清除剂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对水资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由于人类处于食物链顶端,不断累积效应使其对人体产生越来越大的毒害作用,因此水源中对人类有害的重金属的去除越来越重要。在自然界中重金属铬存在正三价和正六价两种离子价态。其中Cr(VI)被美国环保局列为129种危险污染物名单之中。目前Cr(Ⅵ)主要来源于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废液,且含量较多。据粗略测算,每生产1tNa2Cr2O7,约排出含Cr(Ⅵ)废渣3~4t,含铬废水约10~20m3[1]。

对于水中Cr(VI)的去除,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为利用氧化还原原理,把较高毒性的Cr(VI)通过还原作用,还原为较低毒性的Cr(III),之后调节pH值为碱性转化为以氢氧化铬沉淀最终除去。常用的去除方法主要有电解法、光催化降解及化学还原法等,但是以上方式需要耗费一定量的化学物质[2],在技术和成本和后处理问题上都不是很完善,因而在推广使用上受到限制。作为一种广泛被大家认可的新兴方向,催化技术被认为在此方面的应用很有前途。研究利用γ射线辐照还原溶液中的正六价铬离子,且探究不同条件对γ射线辐照法还原水中的Cr(VI)还原效果的影响。

1 Cr(Ⅵ)浓度的标准曲线

正六价铬离子的浓度分析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于540nm处测定[3],方法如下:①配置浓度分别为0.004mg/L、0.01mg/L、0.02mg/L、0.04mg/L、0.06mg/L、0.08mg/L、0.1mg/L、0.12mg/L的Cr(VI)离子溶液,然后分别添加0.5mL体积比为1∶1的磷酸,0.5mL体积比为1∶1的硫酸[4];②取由0.2g二苯碳酰二肼,50mL丙酮制备而成的两毫升显色剂,加入到不同浓度溶液的容量瓶中,摇晃5分钟后[4],用紫外分光计测定吸光度;③取适量样品与比色皿,并以水作参照对比,在作空白对照后,用紫外分光计测定吸光度,由吸光度和浓度的相对应的关系作图并计算得出溶液中Cr(VI)浓度(见图1)。Cr(VI)浓度与吸光度的数学关系式为:

图1 Cr(V1)标准曲线(B轴代表浓度,A轴代表吸光度)

2 γ辐射还原Cr(Ⅵ)溶液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辐照剂量和初始浓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用100mg/L的Cr(Ⅵ)母液分别配置4mg/L、12mg/L、25mg/L的Cr(Ⅵ)溶液各100ml,将每种浓度的溶液分别倒入到5个10ml的离心管中,并在钴源的辐射下分别辐照0、8、16、24、32kGy的辐射剂量。辐照后通过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溶液中Cr(Ⅵ)的分光度,并由标准曲线计算出Cr(Ⅵ)的浓度,之后利用公式(C0-C)/C0计算六价铬的去除率(见图2)。

图2 Cr(Ⅵ)去除率随γ辐照强度的变化

随着γ辐照强度的增加,正六价铬离子的去除率也相应提高,但是随辐照剂量之后的增加,曲线的斜率变小,增加率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在辐射强度为16kGy或24kGy辐射剂量下可获得较好的Cr(Ⅵ)去除率。由去除率变化与辐照剂量的变化,横向比较即可得出初始Cr(Ⅵ)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Cr(Ⅵ)的去除率呈下降趋势,且从初始浓度为4mg/L到12mg/L时趋势下降明显,但从12mg/L下降到25mg/L时趋势下降不明显。

2.2 pH值的影响

实验步骤:取编号依次为1到5的烧杯,分别向其中加入15ml12mg/L的Cr(Ⅵ)溶液。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并在pH计的协助下,调节pH值分别为3.25、5、7.25、9.25、11,取每个烧杯中的溶液10ml,分别倒入离心管中。重复上述步骤至获取五组样品,分别在2.67、5.34、8.01、10.68、17.8kGy辐射剂量下辐照,得到试验数据(见图3)。

图3 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

无论pH多少,曲线都大致是随着pH值的上升呈下降趋势,溶液的pH值对Cr(Ⅵ)的还原影响很大,pH值的降低,有利于Cr(Ⅵ)的还原。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和Cr(Ⅵ)自己本身的性质有关,在pH值小于7的酸性条件下,Cr(Ⅵ)的氧化性强,更加容易被H·和等还原性基团们还原,随着pH值的升高,Cr(Ⅵ)的氧化性相对减弱,故其辐射还原效率便逐渐降低。实验结果说明酸性环境中Cr(Ⅵ)的去除率相对较高。

2.3 自由基去除剂和过氧化氢的影响

实验步骤:取4个编号为1到4的250ml烧杯,分别取100ml20mg/L的Cr(Ⅵ)溶液于每个烧杯中,在前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0.15ml双氧水、0.14ml叔丁醇、0.06ml甲醇,使各自的浓度为15mmol/L,并给于7.12kGy的剂量辐射。同时实验步骤同上,给予强度变为14.24kGy,得出数据(见图4)。

图4 自由基去除剂和过氧化氢的影响

由图中结果可知,同空白对照组相比,自由基清除剂叔丁醇和甲醇对于γ还原Cr(Ⅵ)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而双氧水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辐照剂量为7.12kGy为例,空白对照组的Cr(Ⅵ)去除率为42%,而添加双氧水的一组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率仅为15.5%,相差了大约1.5倍,而同辐照剂量下叔丁醇和甲醇的去除率结果分别为98%和97%。

3 钙钛矿对Cr(Ⅵ)还原的影响

钙钛矿型氧化物具有灵活的可“化学剪裁”的设计特点,使得此类材料在物理、化学等领域颇受青睐[5]。钙钛矿型氧化物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如铁磁性、铁电性、超导性、热导性、吸附性等),这在固体物理、固态化学和材料化学中已有深入细致的研究[6]。自上个世纪以来,钙钛矿型氧化物因其卓越的性能,使其在光催化、催化氧化、环境催化等多方面被人们大面积使用和研究。

3.1 钙钛矿材料制备

文章采用二氧化钛,铅酸钡和钴酸镧进行实验研究,其中钴酸镧的制备采用柠檬酸水热法,铅酸钡采用凝胶法,相关制备方法文章不再赘述。

3.2 实验方法

在避光的实验室中取9个50ml烧杯,编号依次为T0、T1、T2、L0、L1、L2、B0、B1、B2,分别加入25mg/L的Cr(Ⅵ)溶液15ml。用电子秤分别称取0.04g二氧化钛、钴酸镧、铅酸钡各两份,加入对应编号尾数为1和2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后,迅速将9个烧杯中的溶液倒入10ml已放好相同质量石灰棉的9支离心管中(编号与其所对应的烧杯编号相同),将离心管震荡均匀。其中将编号为L1、B1、T1的三支离心管避光放置在实验室中,其它离心管避光密封后进行8kGy辐射,后两次离心取其上清液5ml,因为催化剂催化作用导致Cr(Ⅵ)的减小量为:

C0代表同一种类编号尾数为0的离心管Cr(Ⅵ)的浓度,mg/L;C1代表同一种类编号尾数为1的离心管Cr(Ⅵ)的浓度,mg/L;C2代表同一种类编号尾数为2的离心管Cr(Ⅵ)的浓度,mg/L。进行三次重复试验,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将辐照剂量改为24kGy,再做一遍。

3.3 结果与讨论

研究中三种催化剂对Cr(Ⅵ)的去除率大小顺序为TiO2>BaPbO3>LaCoO3,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都起促进作用。而三种钙钛矿催化剂TiO2、BaPbO3、LaCoO3对重金属Cr(Ⅵ)的去除率均随着投加比的增加而提高。三种钙钛矿催化剂TiO2、BaPbO3、LaCoO3对重金属Cr(Ⅵ)的去除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TiO2的催化效果最好,BaPbO3次之,LaCoO3是其中催化效果最差的,但和空白对照组对照,其催化效果仍然十分明显(见图5)。

图5 钙钛矿材料的影响研究

4 结束语

实验表明辐射还原过程受溶液pH值、初始Cr(Ⅵ)溶液浓度、辐照强度、自由基去除剂、不同钙钛矿催化剂对Cr(VI)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去除效果随溶液pH值降低而还原效率逐渐变大。溶液浓度越高,催化效率越低。辐照强度越大还原效率越高。自由基去除剂对于还原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双氧水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钙钛矿催化剂对于γ辐射还原Cr(Ⅵ)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文章研究了γ辐射与钙钛矿催化剂合用还原Cr(Ⅵ),并进行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如下优点:①和另外的方法相比较,γ辐照能让污水处理修复的迅速有效、简单易用;②技术适用范围广,对水的性质没有选择性,γ辐射可修复多种重金属的混合污染。

[1]齐普荣,王光辉.TiO_2光催化还原有机废水中Cr(V1)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6):30.

[2]袁守军,郑正,牟艳艳,等.γ-射线辐照法降解废水中低浓度Cr(Ⅵ)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中国化学会、上海交通大学, 2004:3.

[3]李炳.颗粒活性炭负载氧化铁(IOCGAC)吸附除Cr(Ⅵ)研究[D].湖南大学,2007.

[4]冯华洋.镁锰铝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2.

[5]范厚刚.稀土钙钛矿氧化物La(1-x)NdxNiO3材料的合成及结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

[6]黄善兴.纳米晶钙钛矿型(La,Nd)y(Fe,Co)(1-x)ZnxO3(y≤1)材料的制备及气敏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

P618.33

A

2096-2789(2016)12-0017-02

猜你喜欢
价铬离心管钙钛矿
预热法测定皮革中六价铬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魔方型离心管架的设计及研发
离心管架研究现状及魔尺型离心管架的设计
燃烧条件演示实验的新设计
当钙钛矿八面体成为孤寡老人
电场对铬污染土壤中六价铬解吸动力学的影响
几种新型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概述
六价铬离子在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体内的富集动力学
钙钛矿型多晶薄膜太阳电池(4)
钙钛矿型多晶薄膜太阳电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