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之界是如何被打破的
——品读课文《山羊兹拉特》

2016-02-11 06:54张永斌浙江省开化中学
作文新天地 2016年12期
关键词:干草堆拉特暴风雪

◎张永斌|浙江省开化中学

人畜之界是如何被打破的
——品读课文《山羊兹拉特》

◎张永斌|浙江省开化中学

1978年,辛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山羊兹拉特》这篇小说很好地印证了辛格作品的上述特点。

沈石溪一直认为动物小说的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礼仪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辛格却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用柔和的笔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温暖又美好的情感故事,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这篇如童话般干净洗练的小说,它的主题似乎可以一眼望穿。

小说通过尖锐的矛盾展开情节、表现主题。这组矛盾表面上看是贫困与情感的较量,这也是人类普遍的处境,但实质是人与动物不同种类天然不平等的鸿沟的矛盾。故事开端,因为暖冬,硝皮匠找不到活,缺过节的钱买灯节用的蜡烛、土豆、煎鸡蛋薄饼的油、给孩子的衣物,而兹拉特老了,挤的奶也很少,没有多少使用价值了,于是,硝皮匠决定卖掉兹拉特。阿隆一家人对兹拉特无疑也有很深的情感。因为听到卖山羊一事,“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出主意的硝皮匠也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在阿隆给兹拉特套上绳索时,“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但是这毕竟是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兹拉特毕竟不是人呀,尽管舍不得,在现实的巨大压力面前,人类常做的就是牺牲动物,于是迫不得已的阿隆只好牵着兹拉特走向了去城里屠夫家的路。在这次较量中,贫困暂时打败了温情,人与动物的天然鸿沟战胜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接下来的矛盾转化成山羊、人和暴风雪的矛盾。在这篇小说中,没有肆虐的暴风雪,几乎就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故事。孙绍振说过好的情节就是把人物打出常轨,让人物的深沉心理、非常规心态暴露出来。这方面金庸是大师,他非常擅长把人物置于困境以表现人的深沉心理。《连城诀》里号称“落花流水”的四位大侠中的花铁干正是在困境中开始吃同伴的遗体,向无辜者下毒手,露出自私、邪恶的本性。小说中暴风雪肆虐,人和羊都面临饥饿和严寒带来的死亡的威胁,幸好找到了干草堆。在干草堆里,兹拉特不仅以它的乳汁维持了阿隆的生存,而且它看似简单的“咩——咩——”声也从情感上慰藉了处于孤独中渴望交流和关爱的阿隆,推动着“卖羊”情节的转折。

人羊幸存以后,因为共同经历了生和死的考验,人羊之间建立了超越人羊界限的深厚情感,“兹拉特在他的眼里,简直就像是他的妹妹”,感情的力量战胜了贫困的威胁。暴风雪一结束,阿隆马上就把兹拉特带回了家,“在草堆里,阿隆就决定再也不与兹拉特分离”。阿隆一家人因为兹拉特拯救了阿隆,“全家人谁也没有再提起卖兹拉特的那件事”,真正地把它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阿隆母亲做给孩子们吃的油煎鸡蛋薄饼兹拉特也有一份;一到晚上,它就和阿隆的姐妹们一起,坐在火炉旁,在闪亮的烛光里,看着嬉笑玩耍的主人们。这时候,人才真正超越了人与动物不同种类的天然鸿沟。

至此,小说的主题得以呈现:人与动物间也有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它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和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

辛格为什么要讲述这样一个温情的故事呢?辛格是在二战的背景下创作这篇小说的,也许正是因为他看到当时的人们失望、消沉、孤独、自卑,对上帝对人类都缺少信任,所以,辛格带着对社会的良知和对人类的悲悯情怀,呼唤人们去重拾信心和爱。人和动物都能建立亲密如家人的关系,更何况是人与人之间呢?

但是正如肖培东所说:“这个世界真有这样一种美好吗?这样一个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温暖又美好的情感故事,它真能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和窘迫吗?下一次困顿无奈的关口,兹拉特还会被卖掉吗?还会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吗?我甚至不愿多想,还是好好享受小说中的感动吧。在万象生活和复杂的人性面前,所有的预测都是不确定的。生活,本来就不是一篇小说能完全包容的。在这开始滋长冷漠的时代,彼此温暖关爱也许胜过残酷撕开我们多少都有的丑陋外衣。支撑我们走出艰困处境的往往是永不消失的信念,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我们,最是悲悯的受益者。”

辛格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他被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具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山羊兹拉特》这篇看似寻常的小说,其实潜藏了很深的写作技巧。

这篇小说情节上注意铺垫和照应。情节的突转来自于晴天突降大雪。这个情节看似突然,其实从情理上是完全说得通的。小说开头就作了铺垫。“每年灯节……从村子通往城里的路也总是覆盖着雪”,冬天下大雪还是挺正常的。

小说构思精巧,体现了作家的创造性。构思最大的创造在于文中貌似不起眼的干草堆。干草堆的出现是文中的关键情节,如果没有这个干草堆,情节就无法开展下去。干草堆起了如下作用:温暖的干草堆为阿隆和兹拉特提供了躲避大风雪的场所,使他们不致冻死;干草堆为兹拉特提供了食物,进而兹拉特又为阿隆提供了羊奶,使得阿隆和兹拉特都能存活下来;干草堆相对封闭的环境,又使得人羊亲密共处,加深了感情交流;正是因为他们在干草堆,阿隆的家人在大风雪中出来找阿隆才找不着,为他们今后三天都在一起经历提供了可能,也正因为如此,阿隆和兹拉特的出现,给阿隆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使得他们忘记物质贫困对感情的压迫,干草堆也促成了人羊感情的升华。试想,如果把干草堆改成其他事物,效果会怎样呢?比如把干草堆改成旷野上的小房子,那么,如何解决食物呢?冷了怎么办呢?家人怎么会找不到阿隆呢?人和羊生死与共结下的深情何以展现呢?你也可以再换其他的事物试试……

小说还注重用景物描写渲染,使小说蒙上了温情的色彩。例如小说中写雪花:“棉絮般的雪花旋转着飘落下来”“寒风怒号,掀起阵阵雪旋,宛如一些白色的小精灵在田地的四周玩耍”。暴风雪带给人的不是严寒,不是恐惧,是“白色的小精灵在田地的四周玩耍”,充满温情。作者在描写雪的形态时也是独具匠心。偌大的雪花像棉絮一样,这个比喻不仅仅是在写雪花的形状,更是在写雪花的温暖;雪花“宛如一些白色的小精灵在田地的四周玩耍”,飘飞的雪花轻柔空灵,为阿隆和兹拉特的友谊烘托出温馨迷人的氛围。他们的友情就像这雪花一样洁白纯美、晶莹剔透,照彻彼此的内心。又如雪停之后的夜里“圆月在雪地上洒下片片银辉……一切都那么洁白,那么安静,沉浸在宏大天地的梦幻之中。星星显得那么大,又那么近。月亮在苍穹中游弋,就像在大海里一样”。通过三天在干草堆中的相处,他们在相濡以沫中培养出了深厚的情感。夜雪初霁,天地之间那么静谧,星星闪烁在天空里,这是他们得救后放松的心情的折射,也让大自然感受到了温暖。它让我们感觉到一种超越人与动物的融洽,一种患难中的默契,一种真挚的情感。文中的环境设置和描写充分表现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

本栏目责任编辑:陆姹妮

猜你喜欢
干草堆拉特暴风雪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
暴风雪
La La Field 啦啦诗园
莫奈“干草堆”为何拍出一亿多美元
从“干草堆”看印象派艺术市场
光芒万丈的干草堆,你了解多少?
穿 梭
你是对的
冬日
当梦想被按下了暂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