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6-02-11 02:57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校长王万青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想象力办学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校长 王万青

■ 石家庄市保利启新小学校长 王学荣

■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校长 蔡稳良

■ 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执行校长 李建文

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本期栏目主编:

王万青

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校长兼书记,同时兼任河北教育名师团副议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国内对外合作办学平台教学专家、特级教师、燕赵楷模、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学专家库专家、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项目专家、全国作文教改先进工作者、河北省省管专家、河北省首届教书育人楷模、河北省首届学科名师、河北省师德标兵、河北省教学标兵、河北省创先争优三育人标兵、石家庄市管拔尖人才、保定市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石家庄市管拔尖人才。主持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微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参与四项省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研究。著有《快乐之余》《授人以渔》《渡舟阅读》等五套专著以及参加《说唱背成语》等四套教材的编写。

思想观点:

2013年我到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工作,亲身体验着京津冀一体化对基础教育办学的巨大推动,尤其是对学校文化的认识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做法。这些想法做法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以文化人、以人促文。以文化人就是打造精品学校文化,培育优良教育生态,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和教育质量的最优化,培养出一代英才。以人促文就是在以文化人的同时,英才成长,也在丰富着学校文化内涵,提升教育生态品质,师生又共同促进文化的发展。

以文化人以人促文

■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校长 王万青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在学校的舞台上演出多姿多彩的话剧,他们的发展和成果又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倒逼顶层设计,这就是在以文化人中,又以人促文。

在办学实践中,我认为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共同体,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课程与课堂、活动与社团、家庭与社会)、环境文化。学校文化需要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

首先,学校文化要有定位和自觉性。理念文化是精神体系,是核心,是文化之魂,需要内涵于心;其他是实践体系,是载体,需要外显于行。具体而言:我认为学校文化定位需要明晰:一个主题,三个标准,一个落脚点。一个主题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学校办学实践需要去粗取精,结合办学实际去建设,从基本完成到逐渐完善,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三条标准就是学校文化必须依托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去建设,办出自己的特色,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一个落脚点是指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文化有无、好坏的判断标准是看学生,看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

学校是真心地不是口头地,是深入地而不是表面地,是创造地而不是机械地去进行学校文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配套,就是学校的文化自觉。我们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配套还在摸索中,尽管不清晰,但我们的方向明确,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觉。比如办学愿景的确定,我们经历了“建设一所好玩的学校”“建设一所最美的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建设一所最美的学校”这样的思维实践过程,每一点变化都不是心血来潮,都是顶层设计逐渐成熟的过程,他们之间具有传承和创新,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文化实践过程。

其次,学校文化要提炼理念,完善制度,找到发展“创新点”。在北师大合作办学平台工作以来,通过聆听专家讲座,结合观摩建构,我认为办学理念是办学思想、信念、价值观,是办学的上位思考,是对学校精神文化的提炼。办学理念至少具有五个特点:引领性和战略性;本土化与个性化,避免同质化;对概念内涵要诠释;要系统配套,提出有效措施;关注传承与稳定,也要与时俱进。而与理念配套的制度不仅仅是出一本规章制度集,而是要让制度形成理念载体,让理念落地。理念变行动,以制度为抓手。

我们学校以享受教育,铸就幸福人生,让每个师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为目标,以此为目标的理念落地制度保障体系有:基于年级组的学校管理制度,“卷入式”的校本研修制度,多样化的学校课程制度,对话式的课堂教学制度,家园化的学校班级生活制度,民主开放的家校协同制度,立体多元的评价制度,校园文化制度。

学校也要有制度汇编,不同的是务实的制度汇编要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上着力,努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建设环境文化,绘制校园“精美图”。环境文化是办学理念的形象化展示,是育人的重要的“隐性课程”,环境文化要“行为世范”,成为学校文化的窗口。

在我看来,环境即指学校环境、教室环境、周边环境,首先要绿化美化,促进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第二要安全稳定,凸显学校应对危机的能力;第三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突出教育性;第四指学生群体活动和个性发展的展示,起到激励和引领作用。此外,学校环境文化只有动静结合才能发挥其育人价值。静态要体现色彩和温度,动态要体现互动和参与。

在我校环境建设中一直遵循这样的要领:不堆砌,不豪华,少购置,少雷同;有主题,重细节,讲品位,求美感。在环境文化建设要素方面也坚持北师大元素是学校发展的基因,传统文化是必须的营养,时代精神是感召的力量,历史沉淀是独有的优势,学生成果是水平的标志。

第四培育办学特色,形成学校文化品牌,奏出学校发展“强势曲”。学校文化品牌建设要找准切入点。我们学校在特色文化品牌方面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智慧校园建设。办学特色要关注好几个关系:普及与提高,活动项目与校本课程开发,此领域与彼领域,项目推进与学校整体发展。因为学校文化品牌构建的落脚点是出名师,育英才。

最后是完善课程,强化课堂,书写改革创新“大文章”。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跑道”,课堂是课程的载体,学校文化的关键必然是课堂。构建课程体系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抓手,需要校长亲自抓。我校的课程体系尝试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活化、生活课程模块化。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以此体系为依托,正在尝试“基础必修、提高选修、定向专修”校本课程运行机制。

课堂是体现学校文化的重要抓手,教改是突破模式的过程,不能搞形式主义,形成课堂教学八股。课堂是教育智慧的展现,是学生潜质的开发。课堂评价的标准一定着眼于知识的准确性与深刻性,课堂的节奏与密度,情境设计与学生生成,基础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性、合作性、探究性与教育目标。好的课堂要体现出两个字:一个“活”字,一个“融”字。“活”即是让教材活,让学生活,让思维活,做到生气勃勃;“融”是主导与主体融合,情境设计与学生生成融合,教学手段与教法方法融合,做到其华灼灼。

学校文化建设是全校师生甚至家长共同进行的,而关键取决于教师智慧。我认为教师智慧需要两大支撑:一是不断提升的学习力,正如杜甫诗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吾师”;二是不断展现的创造力,创新是智慧的最终体现。正如戴复古诗云“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总之,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在学校的舞台上演出多姿多彩的话剧,他们的发展和成果又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倒逼顶层设计,这就是在以文化人中,又以人促文。

我们都是想象的孩子

■ 石家庄市保利启新小学校长 王学荣

一所有吸引力、有魅力的学校,一定是文化建设做得好的学校。一所新学校的开启,不是校门的开启,而是文化的开启。石家庄市保利启新小学以“想象吧”为核心理念,以想象文化为办学特色,以培养有想象力的未来公民为育人目标,以打造一所有童年记忆的学校为办学愿景。

一所有吸引力、有魅力的学校,一定是文化建设做得好的学校。一所新学校的开启,不是校门的开启,而是文化的开启。石家庄市保利启新小学以“想象吧”为核心理念,以想象文化为办学特色,以培养有想象力的未来公民为育人目标,以打造一所有童年记忆的学校为办学愿景。

以想象力培养为切入点,打造一所有生命力的学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从学校筹建之初,全体教师就围绕“孩子需要一所怎样的学校”展开充分讨论,最终达成共识——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是能力的核心,最好的学校不是知识型的,而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因此,学校把想象力的培养确定为自己的核心理念和文化特色,并通过课程和活动两大主线将学校师生融合为一个体验共同体、成长共同体、想象共同体。

学校核心理念为“想象吧”。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为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语气舒缓,似乎是老师和家长在鼓励学生:去想象吧孩子,这世界有无穷奥妙,未来有无限可能。二为表示地点的名词,学校是一个关于真善美的想象空间,致力于保护孩童想象力天性,悉心呵护每一个稚嫩的梦想,让孩童身心走向解放。在这里,孩子们将庄严宣告:想象吧,世界在我心中,我在世界的怀里!

当我们把学校看成一个世界时,每一个孩子、每一位教师以及与学校关联的所有人,都变成了它的公民。每一个孩子也都将创造形成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拥有无穷的想象力资源,每个孩子都可以进行自主开采,形成“想象力魔豆纸笺”,把它放在想象吧的“虫洞”里面。在此过程中,他们将培养出“魔力品格”,同时不断获得想象币,每年据此核算想象力等级,毕业时予以结算和奖励。在学校的六年中,孩子们将共同创造一个有魔力的学校,也会把自己的童年记忆在此用“魔法”封存,并因此铸成根基,成长为一个“有想象力的未来公民”。

以富有想象力的活动为载体,打造一所有童年记忆的学校。校园寻宝节、亲子帐篷节、卡通人物大巡游……学校一个个丰富多彩的节日,会像一朵朵浪花永远流进孩子记忆的长河。

为了消除一年级新生的恐惧感,我校精心设计了“遇见最美的童年”校园寻宝节活动。我们设置了多达20个寻宝地点,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10个,集齐10个图章后,以终极任务的形式揭晓了学生被分到的班级,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被称作“想象吧”的地方,插上智慧的翅膀快乐启航。

为了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爱上校园生活,熟悉小伙伴和老师,进而解决入学适应问题,我校每年九月份在学校操场举办一年级亲子帐篷节。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学校体验搭帐篷、玩怀旧游戏、探寻美丽星空、观看露天电影、亲子共读、露营等等。入夜后,星空下,操场上,就在这个被称作“想象吧”的地方,一顶顶帐篷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学校操场上,就像一个个美丽的梦境,装点着城市的夜色,也装饰了每个孩子的童年。

学校还开展卡通人物大巡游活动,通过对废旧物品的改造升级,打造出全新的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人物。孩子们通过活动,脑力全开,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释放。白雪公主、奥特曼、举着平底锅的红太狼、蝙蝠侠……一个个鲜活的、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将保利启新小学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学校将“想象吧”的办学理念渗透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通过创新的德育活动,既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在活动中渗透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带给了所有师生和家长们新奇而难忘的体验。

以想象力课程为手段,打造一所有吸引力的学校。如果把教室比作河道的话,课程则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时,才会有教育的精彩涌现。学校在开足开全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与生活、知识与社会、知识与历史、知识与实践的多重联系,开设了多种符合儿童心理、面向未来社会的想象力特色课程。

古筝、面塑、陶艺、剪纸、戏剧、科学探索、机器人制作……这些创造奇迹的课程,带给孩子随性想象的自由、充分实践的空间和实现梦想的机会,将学生由知识圣殿中的参观者,变为在知识丛林中穿梭的探险家,完完全全把学生的生活变成童话。在此基础上,课程定位为:以想象力作为切入点,围绕国家课程中各学科的知识点,建立课程体系,适度的跨学科整合想象力课程资源,力求审美、有趣、好玩。

想象力是众多学习能力的核心,培养和挖掘学生内在想象力的课程,将以巨大的吸引力带领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神奇而美妙的世界。

每个人都重要

■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校长 蔡稳良

每个人都重要,是对北师大“人·爱·创新”教育理念的继承,也是追求教育本质的体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里面的人,理应是所有人,而不是有选择的一部分人。教育就是要让所有人变得更好。

北师大厦门海沧附校有一堵笑脸墙,全校师生包括保安、保洁员的笑脸定格在这面墙上,除了照片,还配有六个醒目大字:每个人都重要。

“每个人都重要。”这六个字是我们学校重要教育理念,是融入了学校文化血液的重要内容,还是学校办学特征之一。它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每一个学生都同样重要;另一层含义是与孩子和学校有关联的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教育力量。怎样把重视每一个人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我们认为,保证对每一位学生的重视,首先靠课程建设。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行“九年三三分段”,构建九年一贯课程体系。这样就使教育者能更细微地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制定更科学细致的教育举措。我们实行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课程整合模块化,形成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创新性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九年课程的一贯性,使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具系统性、持续性;九年一贯课程的丰富性,使不同个性的学生能在丰富的课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成长和发展的课程,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比如体育课程,我们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安排了乒乓球、形体、花样跳绳、轮滑、游泳、高尔夫球、足球、排球、篮球、体能训练等项目,既有面向全体的项目,又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可选项目。

保证对每一位学生的重视,还要把特殊的爱给特殊的学生。学校的运动会,往往仅是具有运动特长学生的展示舞台,而更多孩子只是看客。在我们学校里,把运动会办成体育节,每个学生都是运动员。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是家长参与的亲子运动会,四至六年级学生的400米、七到九年级男生的1000米、女生的800米是人人参加的达标比赛活动。除了传统田径竞赛项目,丰富多样的团体性、趣味性项目更是教育了学生。对待那一部分有残疾的“特殊学生”也要满足他们的需求。运动会,有一个行动不便的孩子向老师表达了参加比赛的强烈愿望,我们就为他单独安排了一场“比赛”。他在家长的陪同下,一个人奔跑在红色跑道上,全场为他欢呼。这一幕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个孩子今年上了初一。按照往年安排,这届初一应该安排在二楼。但为了让这个孩子免去爬楼梯之苦,学部把他所在班级的教室安排在了一楼,并在班级教师配备上做了特殊安排。这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这种特殊关照,也是教育管理上的明智之举,我们从“短板原理”中得到启示:衡量一所学校育人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学校对那一部分问题或困难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效果。

每个人都重要,当然包括每一位教师。学校教育的核心力量是教师,我们历来把教师发展成长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让每一位老师各得其所,让每一位老师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至。用人所长,更要容师之短。每一位老师能感受团队的力量,每一位老师都是学校的重要成员。

家长也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学校倡导上学路上“孩子多走100米,安全又健康,家长少送100米言传又身教”的理念,减少交通安全与道路堵塞。我们成立家长“天使护导队”与公安交警一起在校门口的车流人流中,维持秩序,指挥交通。这也是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社会、家长参与学校共建的极好平台。家长以身作则,也教育了孩子。我们成立了学校、学部、年级、班级四级家长委员会,动员家长充分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家委会在文体活动、班级管理、社会实践、主题德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动会上,处处是身穿亮绿背心的家长们的身影;一项项外出的社会实践活动,家长可以代办其中大部分组织事务。家长们的力量也渗透到课程建设中来,比如机器人课程、戏剧课程、舞蹈课程等,家长参与到课程管理中来;小学品社课程,老师们更是把有丰富课程资源的家长请到了讲台上。

我们必须承认,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超过学校教育。孩子的个性差异、行为习惯,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所以,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必须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或改善家庭教育状况。我们成立了家长学校,把学校和家长的每一次接触都变成教育家长、共同提升家校育人水平的机会。我们有全体家长会,教育专题研究会、问题学生家长恳谈会。每一次家长会都形式新颖,提升了家长教育水平,丰富了学校教育方式方法。

每个人都重要,是对北师大“人·爱·创新”教育理念的继承,也是追求教育本质的体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里面的人,理应是所有人,而不是有选择的一部分人。教育就是要让所有人变得更好。

人的发展是学校文化的价值依归

■ 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执行校长 李建文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学校文化的价值依归。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的发展。我们建设学校文化,一定要坚守住这点常识。

当前,在教育领域,课程改革、考试改革、核心素养等无疑是最热的教育话语。能与这些话语比肩、受到持续而广泛关注的,还有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上,文化立校、价值驱动已经成为主流话语,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圈子内外人人皆谈学校文化的时尚。

这当然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我们大可以把这一现象视为教育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文化缺位以后,重新对文化的教育价值进行发现和确认。这是学校文化自觉的觉醒,也是教育整体改进的重要切口。

谈学校文化,就首先要理解学校文化。正如“文化”一词众说纷纭,“学校文化”也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其内涵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因此学者的观点也见仁见智。北京师范大学张东娇教授认为: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式的总和,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它是学校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为了和中小学校教育实践进一步对接,张教授把四个层面的文化划分为两大体系:精神文化叫做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构成学校的办学实践体系。并将学校文化结构化地建构为六大板块,即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教学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

这样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框架,是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实践的。相比较于其他的学校文化定义,这一定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办学实践者,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理论建构和概念框架来梳理和检视自己的学校文化建设。

六大文化的结构化表达,只是为了理论指导实践的便利。能够凝聚和统领这种分类的,是背后共同的价值指向,即学校文化最终要服务人的发展。当我们在借助这一框架分析学校文化时,一定不要忽略学校文化的价值依归。这是学校文化之魂,也是教育之魂。

遗憾的是,作为一名办学实践者和教育观察者,我看到一些学校囿于管理者的观念、识见,或者其他功利的原因,而在文化建设之路上背离了学校文化的价值依归。在这样的所谓“学校文化”里,最重要的“人”却看不见了。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切忌文化在纸上,说做两张皮;为特色而特色;文化建设表面化;环境文化庸俗化等“病症”出现。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成为从全校师生所认同的价值准则出发,做好系统深入的分析、思考,细致、用心经营,深入挖掘文化的育人价值,要避免环境文化的庸俗化,学校领导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学校领导切勿以一己好恶来决策,要积极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建议。

教育是力图通过知识的学习等手段,促进学生有价值的发展,努力地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把他们造就为真正的人、良好的公民和人类成员。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服务于人的发展。所以说,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学校文化的价值依归。我们建设学校文化,一定要坚守住这点常识。

猜你喜欢
想象力办学学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看见你的想象力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打开新的想象力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