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深化党史文化研究*

2016-02-12 02:37
中共党史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化论坛党史文化

高 永 中

坚定文化自信 深化党史文化研究*

高 永 中

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四川省委、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已经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落下帷幕。中共四川省委对举办好这届论坛高度重视,省委领导就办好论坛多次作出指示,多次召开协调会。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背景下隆重举办第三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坛在四川举办,对于进一步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党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汇聚各方力量推进四川“两个跨越”,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必将起到重要而积极的推动作用。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同志主持论坛,省委常委、秘书长吴靖平同志出席论坛。中央党史研究室及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领导高度重视这届论坛。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同志多次强调要办好论坛、亲自主持召开协调会,并在论坛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欧阳淞同志在主论坛上演讲。这次论坛也得到有关部门领导及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和支持。唐双宁、王炳林、赵安华、郭若平、徐德莉、黄亦君、严仕兵7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进行演讲。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龙新民同志,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同志提供书面演讲稿。四个分论坛围绕各自主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交流。本届论坛气氛热烈,发言踊跃,成果显著。

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从第三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征文数量、入围论文质量及论坛演讲的高度深度、论坛讨论交流的热烈程度看,本届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

论坛自今年5月发布征文启事后,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而热烈的响应,三个月的时间收到论文865篇,其中中央党史研究室收到674篇,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收到191篇,论文总数超过了第一届的680篇、第二届的700余篇。论坛收到的征文,无论从选题的角度看,还是从文章的理论性、学术性等方面看,总体水平高于以往两届。8月12日至13日,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对论文优中选优,共评出入围论文271篇,其中参会论文139篇,入选论文132篇。110多名作者出席论坛并进行了交流。在这些作者中,有首次参加论坛的青年才俊,有参加过两届的知名学者,还有连续三届都参加论坛的文化专家。

征文通知下发后,各省区市、副省级城市党史研究室热烈响应,积极组织研究人员撰写文章,认真评选征文,及时报送,不少党史部门超额完成征文数额,入围论文党史部门占最大比例。同时,社会各界广泛响应征文活动。从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党政机关,到高等院校、中小学老师,以及党校系统、社科院系统、军队院校等等,都踊跃参与征文,体现了社会各界参与的广泛性。

本届论坛安排了开幕式领导致辞和主旨演讲,还安排了两次主论坛交流,四个分论坛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对党史文化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研讨交流,并推选四个分论坛代表在主论坛上汇报。从讨论交流看,论坛新特色新思想新观点精彩纷呈,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论述,深化党史文化研究,是本届论坛的主题

历史和文化同源同流、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有历史必有文化,有文化必有历史。因此,看历史,需要有文化的视角,这样有助于更加深刻地把握历史的规律;看文化,也需要有历史的眼光,这样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文化的源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从历史的维度、文化的维度认识中国,善于从中国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世界历史特别是党史国史的角度深入展开和深刻阐发文化问题,始终把文化事业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思考。他强调,每个国家的文化积淀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特色,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既注重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文化,又突出从文化的角度看待历史,为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和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讲话中,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并列,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格局,并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以庄重、鲜明、坚定的态度正式提出“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党史文化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价值,为推动党史文化研究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曲青山主任在论坛开幕式作的题为《关于文化自信的几个重大问题》的主旨演讲,从重大命题与理论创新、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逻辑结构与辩证关系等方面,深刻论述了文化自信的重大理论问题。演讲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包括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层面:一是对已经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有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命力有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演讲论述了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在于,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固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有力武器。演讲分析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辩证关系,强调“四个自信”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演讲把文化自信概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史文化两个方面,指出党史文化实际上与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统一性、同一性。曲青山主任的演讲,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论述深入,观点新颖,集中体现了本届论坛的主题。

王东明书记在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党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重要的软实力。党史文化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弘扬党史文化有利于教育全体党员、广大干部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党史文化凝聚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合的智慧结晶,弘扬党史文化有利于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不断增强全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致辞对党史文化的地位、作用作了深刻论述,并对党史文化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党史文化研究,弘扬党史文化,本届论坛就此达成了共识,也进一步深化了认识。

(二)从党史文化视角探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即时跟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即时跟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理论发展,本届论坛以“党史文化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题设置第一分论坛。在应征论文中,该论坛的文章占到约30%。

欧阳淞会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历史方位》为题,发表精彩演讲。他指出,从理论渊源看,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秉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从空间维度看,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立足的是当代中国,“着眼于顺应和应对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提出来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时间维度看,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面向的是21世纪,是面对21世纪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准备的制胜法宝,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欧阳淞会长的演讲角度新颖,视野开阔,有理论高度和深度。

有学者从党内文化的视角,研究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文化标识——中国梦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重要作用,以及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路径,认为中国梦兼蓄党内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集大成。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文化标识,是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内核,是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自信,是步入世界舞台展示大国形象的文化符号。

有学者探讨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理念”之间的关系,认为它们相互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互相兼顾,必须完整地、系统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把战略思想、理念、原则,贯彻落实到具体实践之中,以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进入文明的新境界。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维谋略所凝聚的思想体系,全面充分地体现了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实践成果;体现了中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理论创新、实践探索的理念;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既解放思想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成果。

(三)坚定文化自信成为论坛研讨热点

坚定文化自信的主题成为与会专家学者讨论的聚焦点。大家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从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和不同层面,对文化自信的重大理论命题给予高度评价。

有学者探讨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依据。指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和重要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传承及创新是文化自信的直接来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有学者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高度自信,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营养。我们要敬畏历史、守住“根”“魂”,要科学利用、弘扬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培养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伟业。

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就是先进文化的产物,与生俱来与先进文化血脉相连;文化自信又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的提出,把我们党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国共产党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了独具魅力和特色的文化。

有学者强调,文化自信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治乱兴衰的深刻总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为党更好地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论述,揭示了党的历史本源问题,反映了党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不忘初心”,还是“继续前进”,都需要加强党史文化研究,寻文化之根、聚文化之魂,把握党的本来和未来,从党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有学者指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的“初心”,是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提出的红船精神的延伸,红船精神是党的初心的首次表述。

(四)深入探讨文化自信与党史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

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党史自信、党史文化自信,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概念,又是有区别、不能混淆的概念。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有学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论述了党史文化自信。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的论述,突出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史文化的重大价值,鲜明指出了党史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党史文化自信集中体现在对党的价值追求的自信,毫不动摇地保持党的政治本色;集中体现在对党的光辉历史的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集中体现在对党的光明前景的自信,毫不动摇地为实现党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95年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蕴含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红色基因,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蕴含着颠扑不破、与时俱进的理论基因,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史文化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坚实根基的,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有学者从宽广的视野探讨了党史文化自信的内涵和外延。认为,党史文化自信是对95年来中国共产党所走过非凡历程和创造出辉煌成就的最深层、最核心、最根本的自信,是建立在对5000多年中华文化发展史和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基础上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光辉未来的自信,也是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贡献的自信,归结起来,集中体现在对党的价值追求、光辉历史、光明前景的自信上。

有学者指出,党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当代主流文化,处于引领社会进步的精神文化高地,担当着文化先锋的角色;增强党史文化自信,就是要使党史文化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掘并牢固树立党史文化就是开发党的政治优势,弘扬党史文化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护党史文化资源就是维护党的优良传统,发展党史文化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念,真正把党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摆到重要位置。

有学者认为,有必要厘清党史文化与政党文化、政治文化的关系,加强不同政党之间的党史文化比较研究,从中把握政党兴衰成败的客观规律,为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有学者提出,要厘清党史文化与中华民族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基本概念,把握党史文化的先进性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

有学者表示,作为党史研究者,不仅要高举文化旗帜,坚守文化理想,努力以文化自信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且还要有党史文化自信,有党史文化研究自信,充分借助党史文化论坛这个强有力的平台,继续谱写好弘扬和传播党史文化这篇大文章,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凝魂聚气。

(五)继续推进深化党史文化基本问题研究

党史文化的基本问题是前两届党史文化论坛热议的问题。在本届论坛上,仍有些学者继续加以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新意的看法。

有学者指出,党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及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先进文化的养分,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是中国共产党95年发展历程的政治文化积淀和文化精神。

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当代主流文化,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党史文化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强化了党的政治认同,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重要资政价值。

有学者提出了党史资源“文化化”的命题,指出要把丰富的党史资源、专业的党史成果转化和升华为党史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载道,以文助力,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以党史文化教育激励人,以党史文化讲好革命故事、传播正能量,以党史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有学者提出非物质党史文化遗产的概念,指出在当前对党史文化遗产“物质”“精神”两类的固化认识中,发掘研究党的精气神及其载体,有助于我们突破以往对“精神”遗产相对狭隘的认知,科学界定党史文化遗产或红色文化的内涵。

还有学者指出,目前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择手段,其核心就是由否定民族文化到否定党史文化,否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必然性和正当性。我们党始终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但在历史上也曾出现失误,其关键是未能正确处理革命和传统的关系。批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警惕“左”右两种极端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在“革命”与“传统”中寻求平衡,掌握历史话语权。

(六)党史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持续升温

中华传统文化与党史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内涵。如何科学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进而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重大课题。从历史的角度论述文化,从文化的角度看待历史,把继承传统文化和深化党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是不少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

有学者研究了延安时期我们党对儒家传统的反思及实践,指出:延安时期党对儒家传统文化态度的改变不仅是接受过传统教育的老一辈革命家对文化的自觉传承,更是这一代革命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期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深化的自然结果。它成为自我们党建立以来对儒家传统的第一次反思,并部分地运用在政治、社会实践中。

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价值,以及如何处理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一系列关乎文明血脉和民族未来的深层次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艺解放与“反封建”,到90年代的“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再到21世纪初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在近40年的接力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成熟的传统文化观。

区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有学者以潮汕文化为例研究了党史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双互、双传”导向问题。指出,做好党史文化与区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进而做好传承、传播,将有利于实现革命精神和区域文化的深度交融,最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家训是我国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历代治家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论述了传统家训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还有学者探讨了传承发扬家风文化,尤其是红色家风对促进国家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而民族的艺术有着深厚民众基础。有的学者对抗战年画的宣传活动及其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

(七)长征文化研究契合党史节点呈现多姿多彩

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奇迹,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也是党史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值得深入发掘和研究。今年恰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党中央将举行系列隆重纪念活动,这也是党史部门本年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基于这些考虑,本届党史文化论坛设置了党史文化与长征文化分论坛。在论坛开幕式上首先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将台堡考察时关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讲话。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党史文化与长征文化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在这一专题中,有大量研究长征精神内涵的论文。有学者以新的视角,即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视角对长征精神内涵进行再审视,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为长征胜利和长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有学者介绍了长征精神及其延展情况。在红军长征期间和长征胜利80年来,以长征精神为根本,以长征中党和红军将士的艰苦斗争及几十年来长征后人的传承发扬为基础,形成了长征的系列精神,如遵义会议精神、黎平会议精神、六盘山精神、长征女红军精神、大渡河精神等,并称之为“长征子精神”。在本届论坛上,探讨“长征子精神”成为长征精神研究的一个热点。如有学者研究了遵义会议与核心意识,指出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是核心意识的发展雏形,也是当前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的重要精神滋养。还有学者研究了长征中红军女战士的革命精神及其当代价值,长征女红军精神具体表现为革命的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律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关于长征文学作品的创作研究也是一个热点。有学者对数量众多的长征文学作品进行梳理和研究,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归纳出每个阶段作品的特点,并进行原因探究。也有学者认为,长征题材的文艺创作持续不断,经久不衰,其中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长征中和长征胜利之后的1937年,第二次是五六十年代,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

还有不少作者研究了长征中的标语、口号、诗词,以及长征中的文艺工作和国际传播等。

(八)党史文化助推老区扶贫开发及红色旅游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春节前夕到陕西看望慰问群众时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强调要“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在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的倡议下,本届党史文化论坛设立了“党史文化与老区发展”分论坛。该分论坛的设立,拓展延伸了党史文化研究的范围。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龙新民同志的书面演讲,论述了党史文化在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及扶贫开发中的功能,指出:党史文化对老区扶贫具有指导作用,老区扶贫是党史文化产业化的集中体现;要传承党史文化,引领老区人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引领老区人民创新创业。

有学者通过个案和实例,对老区红色资源的特征和自身开发规律性和特定的开发策略进行分析,提出老区红色资源具有强烈的主题性特征、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鲜明的个性差异性与较强的自然损耗性特征,在开发红色资源过程中应实行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举,保护与开发并重,实现红色资源保护、红色产业化开发、红色精神宣讲的多丰收。

红色旅游的兴起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革命老区建设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因而成为本届论坛的关注点。

有学者对红色旅游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宣传阵地,是展示党史文化的重要平台,是弘扬敬业精神的生动课堂;红色旅游是培育爱国情怀的有效途径、是凝聚中国精神的重要渠道。

有学者建议将红色旅游发展纳入本地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在加强保护、促进利用方面,提醒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遗址遗迹的保护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力度,建立完善的革命遗址保护机制;在落实责任、整合资源方面,提出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包装,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

有学者认为,红色旅游是党史文化资源和现代旅游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兴主题性旅游业态,提出在打造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创新红色旅游产品供给时,要顺应革命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推动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蓝”“金”“银”“古”等多元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的多彩旅游线路,形成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在推动泛旅游产业整合、构筑红色旅游产业集群时,要实施“红色旅游+品牌培育”工程,注重把握历史文脉、区域地脉和人文血脉,提炼党史文化内涵;在全面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时,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先导作用,破除制约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九)党史文化凸显实践功能和教育作用

与前两届论坛偏重党史文化理论研讨不同,本届论坛将党史文化从理论层面转化到实践层面和应用层面,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史文化的资政育人功能,凸显党史文化实践特色和资政色彩,体现了本届论坛的重要特色。

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演讲中,介绍了长征精神对启迪国企改革特别是光大集团改革重组起死回生的实际作用,以生动现实的事例说明了研究、弘扬党史文化对国企改革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他认为,长征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他倡议长征路线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彰显文化自信特别是红色文化自信,泽被后世福及全球。

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实践基础和思想来源。他认为,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它必然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精神与文化,并吸收和借鉴时代精神的精华,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孕育形成。深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首先需要深入挖掘、梳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实践基础和思想来源。

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赵安华在演讲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培育造就的一系列精神——中国精神,对于开展党员教育产生巨大作用的认识和体会,说明党史文化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学者认为,红色资源是优质党性教育资源,红色资源必须向教学资源转化才能真正在党性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提出建立红色资源教学基地、编写红色资源教学教材、创新红色资源教学方法、发展红色资源课程研发、建设红色资源师资队伍、开展红色资源课题研究,是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的基本途径。

(十)党史文化与党史人物研究持续深化

党史文化与党史人物研究,是本届论坛继前两届论坛继续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学者研究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六个新维度;有学者研究了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运用,探讨了毛泽东在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转战时期创作的诗篇;有学者研究了周恩来对培育长征精神的贡献;有学者研究了陈云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及时代发展;有学者研究了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事件;有学者研究萧克将军的气度和诗人情怀;也有学者研究了红色戏剧家李伯钊对长征文艺宣传的贡献;还有研究了英国传教士薄复礼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参与和传播;等等。这些论文丰富拓展了党史文化和党史人物研究,使党史文化鲜活生动、党史人物有血有肉。

以上列举的本届论坛的新思想新观点,可能挂一漏万,不够全面。但这些足以说明本届论坛比往届论坛的进步,其中有不少亮点可圈可点,可以简要归结为这样几点:一是论坛主题具有鲜明性、前瞻性,在大局上紧跟中央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分论坛设置接地气,符合社会各界学者的意愿;二是社会各界参与论坛的积极性有增无减,征文数量创新高,征文形式广泛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三是论坛的总体水平、学术含量高于往届,论文及研讨富有创新性、思想性、学术性、实践性、资政性。

二、继续办好党史文化论坛,深化党史文化研究

通过举办三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党史文化研究宣传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党史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开辟出党史研究的一条新路。下面我就党史文化研究的走向以及如何继续办好党史文化论坛谈几点看法。

(一)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党史文化研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回顾梳理三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其中第一届论坛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举办的,第二、三届论坛都是在十八大之后举办的,特别是第三届论坛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后不久举办的。“七一”重要讲话强调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我们办好论坛提供了巨大的鼓舞和强大的动力,“坚定文化自信”为我们办好论坛提供了永恒的主题。坚定文化自信与坚定党的历史自信、坚定党史文化自信是高度统一的;开展党史文化研究和宣传,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自觉践行和体现。坚定文化自信使我们找到了党史文化自信的方位,使我们增强了办好党史文化论坛的底气。实践证明,中央党史研究室发起举办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脉搏、紧扣时代主题,是应势而谋、顺势而为,是贯彻中央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探索党史研究宣传的新路径。因此,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乘势而上、巩固提高,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目标向前进,持之以恒推进办好论坛,汇聚正能量,为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可以自信地说,继续深化党史文化研究,大力弘扬宣传党史文化,已经显示出并更加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史文化是在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中形成的,既忠实记录着党的奋斗、发展的足迹,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党史文化研究宣传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正确理解党的历史、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抵制反动势力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加强党史文化研究宣传,增强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助于更好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推进党史文化研究和建设,是正确看待本国历史和本国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史、国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党史工作贯彻中央“一突出、两跟进”要求、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重大举措。

坚持和深化党史文化研究,能够使党的历史更加饱满,党的思想更加亲民,党的形象更加伟大,党的事业更加辉煌;能够使党史研究成果拥有文化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并把它们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成果,更好地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能够把党史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展示出来,使党员干部群众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益,增强社会凝聚力、亲和力、向心力。从党史文化的角度研究党的历史,将党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不仅有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党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总结经验教训,而且开辟了党史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使党史研究提高层次、兴味盎然,使党史研究更加精辟透彻、深刻隽永。进而为深化党史研究开拓了新路径、开辟了新天地、找到了新方法、提升了新境界,使党史研究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党史文化研究需要把握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为党史文化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明确了新任务。如何深化党史文化研究,从宏观上说,需要把握以下一些问题。

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党史研究,要深入研究、大力弘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灵魂的党史文化,让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根本指导思想的党史文化,始终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始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财富。

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党史研究,要深入研究、大力弘扬以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为核心的党史文化,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熔铸在共产党人的灵魂和血脉之中,始终保持思想、行为、作风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党史研究,要深入研究、大力弘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党史文化,让人民利益至上铭刻在共产党人的精神深处,成为党的一切决策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不忘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党史研究,要深入研究、大力弘扬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的党史文化,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谋事创业成为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理论品质,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党史研究,要深入研究、大力弘扬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的党史文化,让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在共产党人中得到永世传承和发展,以此来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斗力量、鼓舞革命斗志,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党史研究,要深入研究、大力弘扬以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本质特征的党史文化,让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丰富主流文化内容、改善主流文化形式、增强主流文化传播,提高主流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辐射力,使共产党人能够始终站在正确的立场,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坚定文化自信作出表率。

以上这些是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党史文化研究从宏观上需要把握的主要问题;从微观而言,党史文化研究学海无涯,天地广阔,奥妙无穷,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有志者、有心者可以自行探寻。

(三)深化党史文化研究办好党史文化论坛的几点思考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工程,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创造。党史文化研究和党史文化建设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党史文化论坛的举办,得到党中央、中央领导同志及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各主办单位的高度重视。2012年在杭州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后,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委会就决定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先后在贵阳、成都举办了第二、三届论坛,并已形成惯例。每届论坛都列入中央党史研究室年度工作要点,报中央领导批准后执行。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党史文化论坛的举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把它作为党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件大事来抓,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坚定不移地推动下去,深入持久地举办下去,使全党全社会更好地从历史启迪中坚定信念方向,从优良传统中汲取精神营养,从英雄模范中传承奋进力量,以回报党中央、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不辜负广大专家学者的期望。进一步办好论坛,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贯彻坚定文化自信主题深化党史文化研究。要持续办好党史文化论坛,不断深化党史文化研究,必须与党和国家大局紧密结合起来,为大局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有关论述,从国家战略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看待文化自信问题。把坚定文化自信与坚定历史自信、坚定党史自信、坚定党史文化自信统一起来,并以文化自信引领党史文化研究,以党史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把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党史自信及党史文化研究宣传,自觉纳入中央实施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题研究宣传中。

第二,在立稳框架基础上深化党史文化研究。在首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上,欧阳淞主任作了题为《深入研究大力弘扬党史文化 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的主旨演讲,通过与会代表热烈讨论,对党史文化的定义、内涵、特征等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勾画了一个基本框架,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宣传和弘扬党史文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初步“立起框架”。在第二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上,我代表主办单位作了《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华文化的重要论述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化党史文化研究》的演讲,并设置了“党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党史文化与遵义会议”“党史文化与中国抗日战争”三个分论坛,形成了“主论坛+分论坛”的模式,推进“完善框架”。在本届论坛上,我们把第二届论坛演讲中强调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史文化相结合,专门设置了党史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分论坛,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界定,高度契合曲青山主任《关于文化自信的几个重大问题》主旨演讲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我们有信心地说,第一届论坛提出的“立起框架”的预期目标已经实现,当然,“全面深化”还任重道远。三届党史文化论坛,推动了全国范围党史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今后,党史文化论坛的推进目标是“立稳框架,巩固深化”。

第三,结合党史节点搞好专题策划持续办好论坛。我们从第二届论坛开始设立专题,实践证明是一个好的举措,今后还要坚持。在专题的设置上,要紧密结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中央关于党史工作贯彻“一突出、两跟进”的要求设置专题;要联系论坛主办地党史资源的特色,确立认可度高、有待挖掘或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党史文化专题;要结合重要党史事件、党的领袖人物诞辰纪念的时间节点设置专题。以这些为依托,把论坛办成有特色、有影响、有效果、有品牌的论坛。

第四,拓展研究领域、加强巩固队伍建设接续办好论坛。从党史研究经验看,单一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难以推进研究的深入发展,难以取得为各学术领域认可的成果。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突破内部循环的小圈子,通过合作聚集社会各界有志于党史文化研究的各方面人才,以拓展党史文化研究的方法路径,探索多学科交叉、多种方法渗透的研究方法,推出更多有社会价值、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通过三届党史文化论坛,我们已团结、培养、发现、凝聚了一批人才。今后还要通过持续举办党史文化论坛,汇聚一批固定的作者队伍,并发掘扩大新的党史文化研究队伍,形成党史文化研究人才辈出的局面。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党史文化研究队伍中来,有更多在政治上资政价值大、在社会上影响力强、在学术上思想水平高的党史文化精品力作面世,共同推动党史文化研究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我们坚信,党的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必然带来党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党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必将推动党的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党史文化研究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灿烂的!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北京 100080)

(责任编辑 薛 承)

*本文是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同志2016年9月6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

猜你喜欢
文化论坛党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党史上的今天
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 2019中国航海日“行舟致远”航海文化论坛
谁远谁近?
美好瞬间2018第二届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