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扑救对策

2016-02-12 19:49张敏鹏杨济华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水带火势消防车

张敏鹏,杨济华

(1.武警学院 消防指挥系,河北 廊坊 065000;2.武警工程大学 研究生管理大队,陕西 西安 710086)



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扑救对策

张敏鹏1,杨济华2

(1.武警学院 消防指挥系,河北 廊坊065000;2.武警工程大学 研究生管理大队,陕西 西安710086)

概括近年来国内关于在建高层建筑火灾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现研究重点集中于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以及火灾预防措施等方面,较少涉及火灾扑救对策的研究。总结了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然后从火灾扑救的准备工作和技战术措施两方面详细阐述了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

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特点;扑救对策

近年来,在建的高层建筑火灾频频发生,如2007年8月15日,正在施工中的当时全国第一高楼上海国际环球金融中心发生火灾;2008年10月9日,哈尔滨市经纬360大厦在装潢中发生冲天大火;2009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址配楼因燃放烟花起火;2010年11月15日,正在改建中的上海静安区胶州路教师公寓楼发生大火,造成58人死亡,78人受伤;2012年4月5日,深圳横岗银信大厦因电线短路引起火灾。据统计,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火灾中,在建工程火灾占85%。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性的消防难题,而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的日益增多引发了新的消防课题。

国内关于在建高层建筑火灾方面的研究工作比较多。2009年,田洪星从在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特点、火灾特点等方面的因素入手,结合火灾案例,分析在建高层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提出了针对在建高层建筑火灾预防扑救的一些看法[1]。2011年,刘则等人分析了在建、改建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并从保温隔热材料、控制可燃物、监控火源、自防自救、充分发挥固定灭火设施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在建、改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2]。2013年,张维昊等人通过对2005年到2011年间发生的在建高层建筑火灾案例的总结与分析,归纳出火灾特点,提出了火灾预防措施和扑救对策[3]。以上这些研究工作的重点集中于分析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以及火灾预防措施方面[1-6],对于在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的研究涉及较少。

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仔细分析了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的火灾特点,详细阐述了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

一、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一)火势蔓延快,易形成立体燃烧

高温热烟气的流通是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高层建筑中的“烟囱效应”显著,高温热烟气在垂直方向的蔓延速度高达3~4 m·s-1。在建的高层建筑中在垂直方向上没有防火分隔,高温热烟气可以沿着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和排气道等众多的竖向通道快速向上蔓延。

建筑的外保温层燃烧蔓延是火势蔓延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建建筑的外保温层在没有阻燃剂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燃烧,燃烧时产生的飞火和熔滴会加速火势的蔓延。外保温层主要由聚氨酯泡沫、挤塑板和钛锌板组成。聚氨酯和挤塑板属于易燃材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高温烟气,形成向上蔓延的趋势。钛锌板在火灾情况下极易熔化,生成熔滴,形成向下流淌的蔓延趋势。

风力是助长火势蔓延的重要因素,高度越高,风力的影响越大。在建高层建筑一般都未安装门窗,整个建筑通风条件良好,风力使得可燃物获得充足的氧气,势必加快燃烧蔓延的速度。

(二)人员疏散困难

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是高层建筑火灾的一个典型特点。对于在建的高层建筑,消防电梯未投入使用、楼梯无扶手、楼面孔洞多、电梯井道口无护栏、楼面穿管预排的凸出物多以及高温热烟气的影响等,都是人员疏散的不利因素。再者,在建高层建筑外部架设的脚手架也会影响举高消防车的展开,很难从建筑外部实施救人。

(三)火灾扑救难度大

对于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来说,登高和供水是两项比较艰难的作战任务。对于在建的高层建筑,各项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固定消防设施不可用、供水途径难于选择、登高途径少。此外,在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通道狭窄,由于受到场地的制约,房屋、棚屋之间,建筑材料堆垛之间缺乏必要的防火间距,甚至有些材料堆垛堵塞了消防通道,消防车难于接近起火点,战斗展开异常艰难。

二、在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一)在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准备工作

1.加强“六熟悉”工作

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中规定,公安消防部队各级值班、执勤人员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熟悉辖区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六熟悉”工作。如果辖区内有在建的高层建筑,应该对其着重关注,辖区指挥员应该着重熟悉在建建筑周边的环境、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的情况以及发生火灾时主要进攻的途径。另外,辖区指挥员应该对在建的高层建筑进行实地查看,主要查看重要的高层建筑预留的登高作业面、举高消防车的停车位置及环境以及进入建筑内部救人的途径。

2.组织在建高层建筑的灭火供水试验

保证火场供水不间断是成功扑救火灾的前提条件,由于在建高层建筑中的消防设施不完善,发生火灾时,火场供水成为火灾扑救时的一项异常艰难的任务。积极组织在建高层建筑的灭火供水试验,不但能够检验和锻炼消防部队的作战能力,并且还可以使得部队在火灾扑救时得心应手。组织灭火供水试验包括供水和供A类泡沫试验,并且随着建筑高度的上升,应同时铺设竖向的临时供水主管道。例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建过程中,上海消防局就组织了灭火供水试验,并且该建筑的供水竖管随着建筑高度的上升而增高,火灾发生后,有效地解决了供水难的问题。

(二)在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技战术措施

1.加强第一出动

初期火灾扑救是整个火灾扑救过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消防部队在接到在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应该加强第一出动,短时间集中兵力,争取形成优势。并且,在力量调集时,应该根据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针对性的调集相关的车辆和装备,如举高消防车和大功率水罐消防车。举高消防车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一大利器,在举高、喷射范围之内尽量用举高设备,以求快速救人、阻截火势蔓延甚至灭火;大功率大吨位水罐位消防车在火灾扑救中将发挥出其功率大、供水高、水压足的优势,可以很好的解决供水难的问题。

2.认真组织火场侦查

在建高层建筑火场情况异常复杂,消防到场力量应通过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内部侦查以及充分利用消防控制中心等方式进行详细的火场侦查,从而确定火场主要方面,部署作战力量,进行人员疏散或者火灾扑救。并且,应该保证火场侦查贯穿于整个灭火战斗中,从而根据火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力量的部署。

3.利用各种途径救人

“救人第一,科学施救”是公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时的指导思想,对于在建的高层建筑,消防电梯未投入使用、楼梯无扶手、楼面孔洞多、电梯井道口无护栏以及楼面穿管预排的凸出物多等众多的不利因素导致火灾发生时救人途径较少,救人过程中危险性增加。消防部队首批到场力量,应充分利用各种器材装备,如举高平台车、云梯车、拉梯、挂钩梯以及绳索等,结合建筑本身及周边的地形地貌进行救人。另外,应该果断组织救人小组实施内攻,尽力开辟出一条安全的疏散通道对被困人员经行营救。

4.阻截火势蔓延为主,逐个消灭着火点

火灾扑救初期,公安消防部队首批到场力量不足以满足灭火需要时,应遵循“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原则,主要以阻截火势蔓延为主。对于在建高层建筑火灾,建筑内部火势在“烟囱效应”影响下主要依靠高温热烟气以向上蔓延为主,因此,水枪阵地应该主要设置在竖向的蔓延途径上,如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和排气道等处,出喷雾水来阻止火势的蔓延;建筑外部火势主要是外保温层的燃烧,以延烧、飞火和熔滴等形式由上往下蔓延,此时,应用高喷车来阻截火势的蔓延。但是,切忌从建筑外部往有明火或者浓烟冒出的窗口内射水,因为在着火点不明的情况下,贸然外攻射水可能会导致火势在建筑内部的扩大蔓延。并且,如果建筑内部有被困人员,贸然外攻射水可能会给被困人员带来更大的危险。

火灾扑救中后期,随着增援力量不断到达,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水枪阵地,遵循“围而不死,围中有放”的战术原则,对着火点逐个消灭。在力量充足的情况下,对于高层建筑火灾可采取“立体战术”进行扑救,即高层建筑上部可以用直升机来进行火情侦查和人员救助,高层建筑中部展开举高消防车堵截火势蔓延,建筑下部使用消防梯或徒手展开进攻打击着火点。

5.保证供水不间断

火灾扑救初期,如果在建高层建筑已铺设竖向的临时供水主管道,首批到场力量应优先使用、合理使用临时的固定设施进行火场供水。在建高层建筑内部楼梯没有扶手,如果实施楼梯间垂直铺设水带或者沿着楼梯蜿蜒铺设水带都存在不稳定性,因为水带没有固定点,容易脱落,导致供水中断;而建筑外部有大量的脚手架以及防护网,沿着建筑外部进行垂直铺设水带非常艰难,特别是当建筑外部保温层起火时更为困难,也容易导致供水中断。利用临时固定设施进行火场供水,可以快速、安全的把水供到着火楼层,并且可以大大节省消防队员的体力,能够有效的保证火场供水不间断。

火灾中后期,随着增援力量不断增加,指挥员应从全局角度把握水枪阵地的设置,在充分了解火场水源情况后,适当增加水枪阵地,同时避免无限度的增加水枪阵地,如果超过最大流量也会造成供水中断的情况。

6.开辟登高途径

在建高层建筑内部登高途径较少,并且危险性较大,可以适当开辟建筑外部的登高途径。除了充分发挥登高消防车的登高作用外,还可以使用施工电梯、提升机等装置进行登高。因为设置在建筑外部的施工电梯或者提升机通风条件良好,受火势威胁较小,即使发生断电运行中断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外部的脚电梯架进行逃生。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筑外部的大量脚手架配合消防拉梯和挂钩梯来进行登高。实践证明,由于建筑外脚手架为一整体,有众多与建筑物相连的固定点,在火灾荷载较小情况下不会轻易发生倒塌。例如,2010年上海静安区胶州路教师公寓楼火灾中,脚手架并没有发生倒塌,消防队员合理利用了脚手架进行登高。

7.注重战斗结束环节

明火扑灭后,应对楼层过火区域进行再次排查,尤其是对外墙保温层和装饰材料的隐匿燃烧、建筑材料堆垛内部的阴燃以及四处飘散的火星的清除,防止复燃。此外,还应反复仔细搜寻每个楼层,尤其是对楼顶、脚手架及堆垛角落处的搜索,确保无被困人员被遗漏。战斗结束后,应仔细清点人数和装备器材。

8.注重安全防护

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由于建筑本身的特点,扑救过程危险性较大,因此扑救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安全防护。

(1)消防员的个人防护要到位

在建高层建筑内部多为可燃、易燃的装修材料,火灾荷载较大,一旦起火,火场温度很高,并伴随大量的有毒气体,因此消防员必须按规定着战斗服,佩带空(氧)气呼吸器。内攻人员应沿着墙壁进行登楼,避免踩空、坠落威胁。

(2)消防车停靠位置

消防力量到场后,要确保消防车辆停靠的位置不要靠火灾区域过近, 避免烧毁的高空坠落物,如玻璃、外保温材料、脚手架等砸坏车辆,伤及官兵。举高消防车要注意停放位置的地面情况,注意净空要求,避免碰到高压电线。

(3)设立安全员

在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应该至少设立一名甚至多名安全员。安全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进入建筑内部实施内攻的消防员人数、空(氧)气呼吸器的使用时间、观察坠落物的威胁以及建筑物倒塌的可能。

(4)供水安全

在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火场供水主要以垂直铺设或者蜿蜒铺设水带为主,因为没有固定点,因此铺设水带时应注意对于水带以及水带接口的固定,避免脱落或者坠落发生。垂直铺设水带时,应在地面设置分水器,防止水锤作用损坏器材装备。

三、结束语

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是一个世界性的消防难题。本文在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以火灾特点作为出发点,详细阐明了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对策,包括火灾扑救前的准备工作以及火灾扑救过程中的关键技战术措施。希望对于未来在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田洪星.在建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及预防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9,25(4):61-62.

[2] 刘泽.在建改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 武警学院学报,2011,27(6):55-56.

[3] 张维昊,张福东.在建高层建筑火灾及处置[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3(2):15-18.

[4] 田洪星.高层建筑工地火灾隐患及防治对策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61-63.

[5] 陈池,王鹤寿,陈晓阳,等.在建工程施工期间的消防设施配置[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4):289-291.

[6] 闫雅君.在建建筑的消防安全——各个阶段的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7):63-68.

(责任编辑陈华)

On the Fire Characteristics and Fire-fighting Measures of a High-rise Building Under Construction

ZHANG Min-peng1, YANG Jihua2

(1.DepartmentofFireCommanding,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e065000,China;2.TeamofGraduateStudent,TheEngiveeringUniversityofPAP,Xi’an,ShanxiProvince710086,China)

The recent studies on a fire of a high-rise building under construction are generalized. It is found that these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analyzing the fire hazards and fire protections instead of the fire-fighting measures. In this paper, the fire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rise building under construction are firstly summarized, and then the fire-fighting measures of a high-rise building under construction are studied in detail, involving the preparation and the tactics of fire-fighting.

high-rise building under construction; fire characters; fire-fighting measures

2016-04-26

张敏鹏(1980—),男,吉林通化人,讲师; 杨济华(1992—),男,河南温县人,武警工程大学军事通信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D631.6

A

1008-2077(2016)06-0034-04

猜你喜欢
水带火势消防车
水带对憎水性表面交流闪络特性与电场分布的影响
高压电缆用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性能研究
消防车
消防灭火救援作战编成及任务分工研究
大家一起来灭火
消防车出动
“迷你”消防车的启示
火势造英雄
面对火情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