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实践及启示

2016-02-12 19:51李红培上海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学术数字

李红培(上海大学图书馆)

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实践及启示

李红培(上海大学图书馆)

数字学术空间建设近几年在国外高校图书馆发展迅速,是图书馆参与数字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式。本文论述了数字学术空间的概念、发展现状和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数字学术空间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数字学术空间;高校图书馆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快速进步,学术研究的方法手段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学术研究方法逐渐向数字学术转变。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智慧中心,不仅是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场所,更是师生的学习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创新中心。因此,随着数字学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也将发生改变,数字学术空间应运而生,专门为师生的数字学术研究提供空间和服务支持。数字学术空间是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空间的创新体现,是图书馆参与高校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式,对师生的科研和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是图书馆未来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1 数字学术空间的概念

高校研究人员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要越来越多地依靠数字工具和大数据集,如环境科学中的数据可视化、人类学中的大型语料文本的数据挖掘、社会学中开发GIS地理定位数据模型等。数字学术(digital scholarship)就是利用数字证据、数字询证方法、数字研究、数字出版和保存来达到学术和研究目标。[1]数字学术利用数字工具来进行基于学科的学术研究,并以数字形式进行展示,[2]包括利用数字媒介进行学术交流,也包括对数字媒介的研究。数字学术有以下几种表现:(1)可利用资源的变化,大量原始资源经过数字化后可以在网上或者开放储藏机构中获得,如GoogleBooks;(2)能够让研究人员和学生创作新的内容类型,除数字论文、专著外还包括可交互数据库等其他应用;(3)能够促进研究人员和非专业学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计算工具有时候非常复杂,就需要把学术专家与技术专业人员联合起来,同时也能够让研究人员从新的角度考虑研究项目;(4)促进跨领域学术交互,数字工具和媒体能够促进公众的互动与参与,因此很多公共学术(public scholarship)都是数字化的。

数字学术空间(digital scholarship spaces)是图书馆为数字学术服务而建设的空间和服务的统称。研究团队成员利用数字学术空间能够进行跨项目的沟通,能够与学校其他团队密切合作;图书馆员也能够利用这个空间来为研究项目团队提供咨询建议,或者直接参与到这些协作数字团队中。数字学术中心注重关系扩展,这样图书馆员和学术计算专家能够与教师联系起来,并参与到他们的学术实践中。这些中心服务很多学科,例如人类学、社会学等。

目前数字学术空间有很多名字,包括数字学术中心、数字学术实验室、数字学术服务等,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他们具有共同的特征:(1)都有一个中心单位——图书馆,图书馆在数字学术中心中起着关键作用;(2)为全校师生服务,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师;(3)满足学术部门和学术项目的需要。[4]

2 国内外高校数字学术空间的发展状况

国外高校图书馆最早建立的数字学术空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但大部分都是近几年才开展的。因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员参与到学校师生的研究工作中,已然成为一种图书馆服务不断提升的趋势。如耶鲁大学的图书馆员们开发了一个促进教师间开放获取的渐进式方法。加拿大卫生研究所出台政策,要求增加所资助项目的公共访问,为图书馆员与教师一起解决问题提供动力,讨论馆员在研究支持中的角色变化。[5]2015年美国图书馆现状报告指出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员当前进行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学生和学术研究人员分析大数据。评估学术研究的需求是大学图书馆员的传统职责,然而大数据带来了新的挑战。数据之多、积累速度之快要求图书馆员技能和资源的革新,以帮助研究人员共享、分析和复用大数据。[6]大英图书馆认为,从现在开始直至2023年,将持续提升图书馆的空间和服务水平,以满足研究人员不断变化的需求。在确保现有的阅览室能够提供独特的空间、给予大家理想环境的前提下,还将支持全新的工作方式,也开始致力于创造诸如圣潘克拉斯车站多媒体资讯中心之类的新一代科研场所。[7]伟谷州立大学皮尤研究中心图书馆根据互联网数字时代学生的需求变化,考虑他们工作需要的技术能力,设计了新的空间和服务,不仅满足了读者目前的需求,而且架起了学校学习和工作能力之间的桥梁,增加学以致用的转换机会。[8]2014年4月,网络信息联盟(Coalition for Networked Information,CNI)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数字学术空间研讨会,有24所单位的3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涌现了多样的学术空间实践案例,并且讨论了面临的关键挑战。[9]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人文学科学术研究中心始建于2004年,由图书馆和艺术学院共同筹建,试图探寻一条促进人文学科的合作、技术和学术发展的新道路。[10]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学术中心分为三个信息共享空间,分别专注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科学学科,为科研和学习提供高端、协作和高科技的环境。[11]美国圣母大学为了拓展学校的发展前景,重新定义和转变图书馆的服务和空间,于2013年启动数字学术空间的建设,强调数字服务的流畅性和长期可持续发展。[12]纽约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帮助纽约大学的师生将数字学术工具和方法与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提供存储服务、数字出版、网站创作与设计、数字人文工具和方法、项目管理、版权和合理使用咨询、研讨会和培训等服务。[13]

相比国外数字学术空间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还没有明确的数字学术空间的叫法,大部分还停留在信息共享空间、学习空间建设阶段,这些空间建设的设施配备远远不够,仅仅是提供了协作讨论的场所,但没有像国外那样采用高端服务、高技术手段来支持科研。国外许多大学图书馆都改造了其空间,已提供面向协作、支持非正式工作模式的全新使用环境。随着需求的增长,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数字学术中心支持高端数字项目,服务研究、教学和学习。我国也必然会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确保我们的场所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文通过对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案例的文献和网站调研,选取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美国布朗大学图书馆两个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前者代表着数字学术空间新建立的形象,后者见证了数字学术空间发展的过程,以期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建设提供参考。

3 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发展的典型案例

3.1新建立的数字学术空间——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为例

麦克马斯特大学是加拿大最注重科学研究的高校之一,在很多领域有突出的成就。学校提供了很多大型基础设施和先进的计算技术工具来支持研究开展,包括数据可视化服务、数据分析程序、数据库设计等。2012年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数字学术中心,以期为学术研究带来新方法。中心的空间设计感很强,呈现最大的灵活性,设计最小的封闭空间,非常注重可移动的家具和适应性技术。设计工作一直持续到正式开放后,关键服务和空间组件适应了校园社区的需求,设置了工作空间和创客空间。该数字学术空间的服务对象为学校的所有学科,使用新技术来支持新的学术形式,弱化了研究的地理和学科界线。数字学术空间里包括学习共享空间、新媒体中心、地图、数据&GIS中心等。同时图书馆还为学校的重大研究项目组提供空间和服务,比如加拿大研究数据统计中心、麦克马斯特健康论坛、伯特兰·罗素研究中心等。服务团队主要有五人,分别为学术总监、行政主管、数字学术馆员、数字资源保存馆员、编程员。[14]

麦克马斯特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制定了一系列目标,包括推动图书馆和研究人员的资源共享;提供客户定制化和可扩展的IT基础设备支持教师和研究生的数字学术研究项目;为数字学术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例如编程、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等;提供物理会议和工作的空间,推动跨学科的数字学术网络;领导存档和资源访问计划,促进和宣传学校的网上调研项目。数字学术空间的员工不断调整新的工作方式和服务内容,让更多的师生和学校部门找到使用它的方式,更加强调把数字学术技能嵌入到教学中,这些技能将是学术研究人员成为学术带头人的必备技能。[15]

3.2发展成熟的数字学术空间——以美国布朗大学图书馆为例

布朗大学的数字学术发展有很深的渊源,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就已经进行了计算机语言、超文本、网络编辑等开创性工作,这些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为使用这些新的科研技术和方法,学校1994年成立了学术技术小组,不断创新研究视角,开拓先进工具和技术,为学术项目提供咨询和管理服务。2009年,此学术技术小组并入到了布朗大学图书馆,成立了数字学术空间,是推进数字图书馆方法和工具的一个重要机构,是布朗大学数字人文学科和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中心,比如元数据工作、存储服务、数据管理、可视化等。服务团队包括两个数字人文馆员、一个社会科学数据馆员、一个科学数据管理顾问、一个数据可视化专家、一个图像和元数据管理员、一个数字存储管理员。[9]

数字学术空间为满足师生越来越多的非传统教学和研究,建立了基础设施、接口、工具和系统,通过数字信息和学术活动与师生密切合作。例如,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认识到研究人员需要一个易于访问、稳定、方便使用的高清视频墙,能够做到交替或者同时对单个和多个数据对象决议,这远远超出标准的桌面或数字放映机的可见范围。馆员们开展了广泛的信息需求分析,向生物、天文、地理、计算机、社会科学、文学、视觉艺术等学科的师生征求了意见,确定这是一个全校范围的需求。因此建立了数字数学实验室 (Patrick Ma Digital Scholarship Lab,DSL),有一个7×16平方英尺由12个LED显示屏组成的视频墙。这个具有高级功能的空间,配备环绕声和视频会议的功能,得到了班级、研讨会、个人和团体的广泛青睐,使用率高居不下。DSL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教学和展示空间,是理想协作环境,包括可视化、分析、与所有类型的数字内容交互研究等。另外,还配有50寸触屏显示器,有两个可远程控制的壁挂式高清摄像头,有完整的视频会议设施配备。整个空间的设计都是在打造一个非传统的研究空间,能够为大数据和可视化研究提供一个协作、灵活、便利的学术工作环境。[16]

4 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4.1积极建设数字学术空间

高校图书馆建立数字学术空间的原因,首先是图书馆认识到这是学校科研发展的需要,研究人员和学生认为图书馆有潜力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此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毕业生发现他们在找工作时与培训机构培训过的学生相比缺乏竞争力,学生需要图书馆提供数字学术服务和学习的机会。因此,建立数字学术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生在数字学术空间可以学到新的学习和科研方法,能够很快应用到他们的实验中。毕业后从事教师工作的研究生,能够更加自如地把在学校中掌握的数字学术技能应用到之后的研究中,更容易成为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先锋。

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图书馆版)认为提高数字素养是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建立,能够为数字素养教育提供良好的契机和环境,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又能更好地支持数字学术研究工作。

4.2注重数字学术空间建设的目标设定

在建立数字学术空间时,设定空间目标至关重要,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数字学术空间的界定,从而把控空间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框架。国外高校在建设数字学术服务空间时,目标有以下几项:支持和帮助学术发现、开发和参与;帮助研究人员和学生推动知识前沿研究;学术孵化器;将推进科学、人类、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等。数字学术空间建设的总目标是要推动学校数字学术的发展,然而每个学校有自己的学科发展重点和特色,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要充分了解研究人员和学生的研究、教学和学习需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拟定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服务框架,定义好为哪些用户服务、怎么服务、与校园里哪些机构和团体合作,在建设时要清楚地列出能够提供的服务。

4.3提高空间员工的服务水平

物理空间、可用的技术、高技能的员工是建设数字学术空间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掌握能够服务数字学术的专业知识和工具。员工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数据保管和管理、元数据、网络分析、出版发行标准和方法、编程、数字编辑、文本编码、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搜索、文本挖掘、数据可视化、数字格式修改等;需要学会运用设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可视化软件、3D打印机等一系列有助于数字学术研究的工具。帮助师生处理关于数据分析、可视化、创作一个数据管理计划等问题,在深入了解项目后,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服务空间,为他们建议项目所使用的工具,并且能进行培训。员工要拥有这些高技能,就需要图书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机会,需要图书馆的重视和培养。4.4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建设数字学术空间的目的是为数字学术服务,满足数字学术研究人员的需求,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及早建立考核和评估体系,持续推进。考核和评价体系包括空间本身的建设是否到位,空间分布、技术设施是否能够满足服务框架的需要,能够持续发展;员工的技能和服务效果是否让研究人员满意,是否能够以研究人员的视角理解和参与到项目中,切实解决研究人员在项目中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建设空间之后要切实发挥作用,不能像现在很多高校的信息共享空间、创客空间一样,只是一种概念和摆设,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资源浪费。

[1]Wikipedia.Digital Scholarship[EB/OL].[2015-12 -15].http://en.Wikipedia.org/wiki/Digital_Scholarship.

[2]Ayers,EdwardL.DoesDigitalScholarshipHaveaFuture[EB/OL].[2015-12-15].http://edu/articles/2013/8/does-digital-scholarship-have-a-future.

[3]What is Digital Scholarship[EB/OL].[2015-12-15].http://scds.ca/what-is-ds/.

[4]Joan Lippincott,et al.Trends in Digital Scholarship Centers[EB/OL].[2015-12-15].http://er.educause.edu/articles/2014/6/trends-in-digital-scholarship-centers.

[5]Angela Dresselhaus.Opportunities beyond 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an extens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iesforelectronicresourceslibrarianstodigitalscholarship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s[J].The Serials Librarian,2015,68(1-4):361-369.

[6]New State of America’s Libraries 2015[EB/OL].[2015-12-15].http://www.ala.org/news/sites/ala.org. news/files/content/0415_StateAmLib_0.pdf.

[7]Living Knowledge:The British Library 2015-2023 [EB/OL].[2015-12-15].http://www.bl.uk/aboutus/ foi/pubsch/pubscheme3/living-knowledge-2015-2023.pdf.

[8]New State of America’s Libraries Report finds shift in role of U.S.Libraries[EB/OL].[2015-12-15].http: //www.ala.org/news/press-releases/2015/04/new-stateamerica-s-libraries-report-finds-shift-role-us-libraries.

[9]Wikipedia.Draft:MCmaster university Library[EB/ OL].[2015-12-15].http://en.wikipedia.org./wiki/mcmaster_university_Library.

[10]Center for Digital Research in the Humanities[EB/OL]. [2015-12-15].http://cdrh.unl.edu/.

[11]Digital Social Science Center[EB/OL].[2015-12 -15].http://library.columbia.edu/locations/dssc.html.

[12]Supporting and Encouraging Digital Scholarship[EB/ OL].[2015-12-15].http://www.cni.org/topics/digital-humanities/supporting-and-encouraging-digitalscholarship.

[13]Vinopal,et al.Supporting digital scholarship in research libraries:scal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J]. 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2013,53(1):27-42.

[14]Vivian Lewis[EB/OL].[2015-12-15].http:// apo.org.au/creator/vivian-lewis.

[15]Sherman Centre for Digital Scholarship[EB/OL]. [2015-12-15].http://scds.ca/about-the-centre/.

[16]DSL[EB/OL].[2015-12-15].http://library.brown. edu/dsl/.

Digital Scholarship Spaces in Academic Libraries Abroad:Practice and Inspiration

Li Hong-pei

Digital Scholarship Spaces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academic libraries in recent years,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gital academic research.This article introduces its concept,development status and typical cases.Based on this,it analyzes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velop Digital Scholarship Spaces among Chinese academic libraries.

Digital Scholarship Spaces;Academic Library

G252.0

B

1005-8214(2016)07-0089-04

李红培(1986-),女,硕士,上海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服务。

2015-12-29[责任编辑]徐娜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学术数字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