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REVIEW 观潮

2016-02-12 22:51
中国储运 2016年8期
关键词:民间供给养老

ECONOMICREVIEW观潮

▶ 强推“以房养老”必将碰壁

(《证券日报》2016-06-20)

以房养老模式,存在不适合传统养老的伦理道德风险、房价难以预测的市场风险、抵押房产价值难以实现的法律风险、70年产权面临的政策风险等,这些风险点中了以房养老的死穴。笔者大胆揣测,以房养老被社会接受起码要等到200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人养老的时候。不过,也许不用到那时,以房养老就被其他更科学、更具有操作性的方式所替代。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政府要放权让金融机构、社会资本进行大胆创新。

▶ 乔新生: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

(《第一财经日报》2016-06-16)

当前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跳出市场经济看待问题。首先,必须降低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通过大幅减税,让企业轻装上阵。现在许多企业经营困难,根本原因就在于税负沉重。其次,必须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步伐,尽可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一定会出现调整或者转轨的问题,整个社会的矛盾就会日益突出。但如果统筹兼顾,未雨绸缪,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不断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精神需求,那么,就能集思广益,广纳善言,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 化解金融风险要靠市场化改革

(《证券时报》2016-06-16)

防范金融风险关键要靠市场化改革来去掉无效供给,按市场方式来有效配置资源。如果不能除去多余且无效的产能,市场的新生长点就无法得以成长,这既是资源配置问题,也是社会运行机制问题。推动供给侧改革,完善“市场化”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优胜劣汰,企业能够自主决定生或死的制度环境。在这种制度环境下,政府敢于打破刚性兑付,通过市场自然出清的方式,引导企业(包括国企)有序破产,通过企业的破产或者债务重组来消除过剩的债务,进而消除无效的货币,为高效的金融供给提供条件,借此来避免金融资源出现结构性不匹配,提升金融资源使用效率,达到减少无效债务的目的,起到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

▶ 提振民间投资需要供给侧改革三个“抓手”

(《证券日报》2016-06-25)

只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民间投资才能从盲目投资变为理性投资,从无效变为有效投资,使民间投资提质增效。提振民间投资的根本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基于以下三点:首先,要促进民间投资大幅增加、提升有效供给,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政府必须简政放权,加快优化民间投资环境,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坚决要放。促进公平竞争、建立诚信机制,从而有效降低商业成本,为民营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其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需要推动供给侧改革,降低企业成本和税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可以让减税发挥更大作用,包括降低税率和社保缴费比例等。再次,提振民间投资还需要从供给侧改革着手,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资源品价格改革,通过政策组合拳推动公共产品价格市场化。只有鼓励民间资本大举进入新兴产业,才能使民间投资提质增效,健康发展,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 熊锦秋:上市公司重大重组需要嵌入式深度监管

(证券时报网2016-06-20)

在A股市场,交易所以及证监会对申报材料的审核只是控制整个交易过程的一个环节而已,这个监管还远远不够。比如,对一些重大重组取消审批,上市公司该如何适用这个渠道、其合法合规运作需要遵循哪些制度,目前缺乏规定和监管指导;另外,即使构成借壳上市的并购重组需要经过证监会核准,但仅仅一个核准批文,也是难以规范当事人后续运作完全合规操作的。而资产重组一旦生米做成熟饭后又难以取消,这将导致严重后果。笔者认为,并购运作过程中涉及多项法律法规适用问题,这不应由上市公司自主来选择,而应由监管部门适时为其指明应该适用的法律政策或渠道;建议中国证监会借鉴香港地区监管部门做法,要对并购重组进行嵌入式的深度监管,防止并购重组夹生饭对有关方面造成利益损失。

猜你喜欢
民间供给养老
养老生活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人隐藏在民间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养老之要在于“安”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