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的党性
——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

2016-02-13 03:46路云辉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阶级性工人阶级阶级

路云辉

论中国共产党的党性
——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

路云辉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全面总结分析党性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开展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的基础性问题。党性作为政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政党特殊的质的规定性。共产党人集中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与意志,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党性的核心是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人民性、组织性均建立在其阶级性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的核心同样是阶级性。但由于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工人阶级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这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及其先进性、人民性、组织性都有了自身的表现。

党性;阶级性;先进性;组织性

什么是党性?中国共产党党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是开展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的基础性问题。如果不能全面把握党性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丰富内涵,就无法抓住党性教育、党性修养的着力点,甚至还会导致党性教育上的形式主义与虚无主义。

一、党性是政党所固有的本质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内含质与量的规定性,而决定一事物是事物本身而非它事物的,不在于事物的规模、范围、结构等量的规定性,而在于该事物所特有的由其特殊矛盾所决定的质的规定性。党性作为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集中体现了一个政党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其一,政党不同于一般政治团体。政党是近代阶级斗争的产物,围绕夺取、执掌或参与政权展开政治活动。政党特殊的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其无论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处于何种方位,都会以鲜明的政治纲领明确其对国家权力的指向。一般政治团体尽管也开展政治活动,但活动主旨不在政权本身,所要维护和实现的是其所代表群体的具体利益,没有系统的政治纲领。其二,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一般政党也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围绕的国家政权体现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与意志。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一般政党尽管本质上也具有阶级利益代表性,但一般并不明确公开其阶级属性,而是以抽象的人性取向取代阶级利益代表性。其三,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的无产阶级政党也有区别。马克思曾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其四,中国共产党与其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有区别。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共同属性,但它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集中体现为它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具体性质。因而,要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内涵,必须从其阶级性入手。

二、党性的核心是阶级性

共产党人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们除了可用于出卖的劳动力外,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在社会阶层结构中地位低下,受剥削,受压迫。无产阶级同时还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力,是最先进、最革命、最有组织性的阶级;是其他劳动阶级的唯一的天然代表。正是因为无论在哪个国家无产阶级都具有同样的利益,马克思在1844年的《德法年鉴》中将被压迫的无产阶级界定为国际性的阶级;在1845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工人没有祖国”。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无产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性,因而中国共产党同样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与意志,自愿与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奋斗。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明确其阶级属性,公开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马克思主义政党才具有了鲜明的党性。1845年,针对一些德国思想家以“抽象的人性”和“普遍的爱”否认党性的倾向,恩格斯指出,绝对社会主义理论“由于自己在理论领域中没有党性,由于自己的‘思想绝对平静’而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2]恩格斯的批评,虽然强调的是理论上的党性,但党性的阶级属性的核心内涵已经蕴含其中。与理论上无党性只能沦为空谈,不能形成任何现实力量一样,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讲“党性”,不公开、不明确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与阶级意志,也一样不会具有任何现实的力量。基于这一点,列宁直接将党性定义为“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3]

由此,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同时还是特定阶级力量中的领导力量,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利而组成。”[4]马克思主义政党则是无产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无产阶级中坚分子为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权而形成的政治组织。党性的核心是阶级性,是阶级性的最高和集中体现。没有无阶级、超阶级的党性。

中国共产党除了具有共产党人阶级代表性上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个性,后者主要体现在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上。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初期就具体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有现代工业无产阶级、都市苦力工人、农村无产阶级、流民无产者,其中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具有集中和经济地位低下的特点,“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5]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必须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发挥领导作用。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已经发生了重大分化并重新建构,工人阶级的内涵日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日趋重合,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外延自然也随之扩大,党不仅要做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要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但是,这样一种时代变迁并没有改变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属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与意志。

三、党的其他特性都建立在阶级性的基础上

党性的核心是阶级性,共产党人代表了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与意志。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党的其他特性,如人民性、先进性、组织性等。

先进性是党性的重要内容。先进性来自哪里?第一,共产党人所领导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前者强调无产阶级运动的先进性,后者突出共产党人的独特品质,即大公无私性,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是无产阶级运动的先进品质保障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质,而不是相反。

第二,“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6]具体来讲,就是共产党人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并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目的不是为了阶级统治,而是为了取代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创造一个一个新的联合体,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的共产主义。论断集中说明了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长远性即人类文明指向。没有无产阶级利益实现的长远性以及与人类文明指向的天然契合,也就没有共产党人的先进取向。

第三,“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7]论断分别对比了共产党人与其它工人阶级政党、其余无产阶级群众,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表明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在组织建设上,坚持党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强调党要由社会先进分子构成。党的十五大更是做出了新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也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决策。在思想建设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新的符合时代和实际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现代化建设;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各阶层先进分子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与观点。

中国共产党还依据执政新方位,对党的性质做出了符合时代和实践要求的新定位,指出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先进性。该规定强调了党在先进生产力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方面的代表性,对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意义巨大。

党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前文讲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最终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方向与目标决定了无产阶级利益具有丰富的人民内涵,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中,无产阶级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紧密相连。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共产党人必然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元年的党纲中就已申明: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开宗明义地表明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为整个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是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与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阶级属性,将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强调,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强调,工人阶级靠得住。[8]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习近平再次强调,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强调党的阶级性的同时,还基于工人阶级与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将党的根本宗旨确定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在《马列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文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9]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更加鲜明,立场更加坚定,内涵更加丰富。江泽民明确地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性的重要内容,强调党要适应时代与实践发展新要求做到“三个代表”,同时将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基点。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时强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党性与人民的关系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说明: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讲党性必然要讲党的组织性。共产党人为什么具有鲜明的组织性呢?这同样源于党的阶级性。共产党人为了能够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中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运动中始终作为整体坚决地推动运动前进,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统一,在人员构成上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组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在1859年5月18日《致恩格斯》的信中就鲜明而尖锐地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没有任何服从纪律的支部!没有任何党的纪律,没有任何力量在一点的集中,没有任何斗争的武器!那末未来社会的原型会变成什么呢?简而言之,我们采用这种新的组织会得到什么呢?会得到一个早期基督徒那样的畏缩胆怯的而又阿谀奉承的组织。”[10]列宁也多次阐述组织纪律的极端重要性。1904年,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我们党内的危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的、觉悟的、组织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部队;是无产阶级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一个整体,需要有统一的党章、统一的领导机构、统一的纪律和统一的组织原则;“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11]1920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又指出:现在的任务是要把无产阶级所能集中的一切力量,把无产阶级的绝对统一的力量都投到经济建设的和平任务上去,都投到恢复被破坏了的生产的任务上去。这里需要有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组织,如果没有这种纪律和组织,他们不仅不能支持两年多,甚至连两个月也支持不了。毛泽东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明确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为了保障党作为整体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共产党人在强调党的纪律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党的组织原则。列宁在《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耶拿代表大会》一文中说:“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做出具体阐述:“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12]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概括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在2012年6月的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它正确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反映、体现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利益与愿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制定和执行的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因此,这是我们党最大的制度优势。”[13]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集中制和对党纪的强调,使其自身始终代表无产阶级运动的前进方向,代表无产阶级整体的长远利益,体现了共产党人对无产阶级政党阶级属性的坚持。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建设,中国共产党才能作为工人阶级乃至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才能在国家治理中科学民主决策,有效决策,在实践中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永葆先进,最终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6][7]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434;413.

[2]恩格斯.“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段”的前言和结束语[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59.

[3]列宁.“非党”抵制分子的错误议论[M]//列宁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73.

[4]王浦劬主编.关于“政党”的定义[M]//政治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82.

[5]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M]//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

[8]“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

[9]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

[10]恩格斯.桑维耳耶代表大会和国际[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519.

[1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0.

[1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68.

[13]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发挥党的独特优势[EB/ OL].http://cpc.people.com.cn/n/2012/0801/c64094-18644414-3.html.

责任编辑:李 彦

D26

A

1673-5706(2016)03-0005-04

2016-04-10

路云辉,深圳市委党校中特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阶级性工人阶级阶级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探析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还原真实
论正确认识党性
刍论和平发展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国家本质刍议
工人阶级先进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体现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