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传承教育创新模式实践与研究

2016-02-13 15:37张星海
中国合作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茶艺竞技茶叶

张星海



茶艺传承教育创新模式实践与研究

张星海

凝练探索了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融合的茶艺传承教育新模式,解决了茶艺竞技如何引导茶艺教与学的问题;初步解决了全国高职茶艺教师茶艺教学规范与资源共享问题;解决了全国高职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缺乏教学标准问题。

在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全国茶艺与茶文化类专业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培训、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征集活动和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可持续发展研究等项目支持下,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核心骨干教学团队,在“茶艺传承教育创新模式实践与研究”等方面取得系统性成果。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以工学结合、传承国饮为基础,以懂茶艺的茶制品创新与营销人才培养要素体系为核心,牵头制订全国高职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教学标准;以“以茶会友、品茗赏艺,悟道修身、传承文化”为主题,创新设计了茶艺竞技“解读茶艺、品饮茶艺”新形式;以“泡好一杯茶、上好一门课,传承茶文化”为主旨,搭建了全国茶艺与茶文化类骨干教师培训平台。

茶艺传承教育模式研究

积极构筑茶艺竞技引导茶艺教学新体系。团队始终以“杭为茶都、传承国饮”为责任。根据大赛命题需要体现“职业性、教产合作、教学为本”等原则,兼顾竞赛项目可操性和教学成果资源转化,组建来自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叶教育系统和企业行业等专业人士的茶艺赛项专家组,制订中华茶艺大赛既要体现“高”又要富含“职”。大赛积极将“以茶会友、品茗赏艺,悟道修身、传承文化”主题,融入“以德树人”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中,2013年-2015年3届全国中华茶艺大赛以“指定茶艺、创新茶艺、品饮茶艺及解读茶艺”等竞技形式,引领高职茶艺教学实践与创新。

搭建全国高职茶艺教学规范与资源共享平台。以培养“透亮爱茶人”的教师目标,组办2014-2015年两届全国茶艺与茶文化类专业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培训班,组建国内茶艺、茶文化界顶级专家授课大师团队,分别从基础篇、审评篇、茶艺篇、茶席篇、资讯篇及实战篇等由浅入深、理实一体的教学规范,培训大家“泡好一杯茶、上好一门课,传承茶文化”,力争做一个“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不让自己后悔的人”,做一个“传播茶正能量、将人在草木间的深刻内涵融汇到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透亮爱茶人。同时,搭建一个茶艺教学资源共享的QQ与微信交流平台,不定期组织线上线下交流活动。

制订全国高职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教学标准。通过3届茶艺国赛和2届茶艺国培的沉淀与积累,再经过市场调研与座谈研讨,按照茶艺师、评茶员、茶业经营管理师职业资格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设置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于2015年制订提交并发布全国高职院校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标准概要。积极总结职业教育专业“三化理念、四件利器、五大要素”建设经验,遵循学习“谋技、谋智及谋道”三阶段原理,借助全国商指委茶艺与茶叶营销专指委平台,共同研究制订拥有“兴”(有情怀、有格局)、“观”(辨是非、强洞察)、“群”(有担当、乐奉献)、“怨”(勤思考、勇进取)的四有爱茶新人专业教学标准。

茶艺传承创新模式探索

创新设计两种“顶天立地”茶艺竞技新形式。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竞赛内容上除了完善已经出现的指定茶艺和创新茶艺及茶席创新竞技形式外,还创新设计了解读茶艺和品饮茶艺。其中解读茶艺竞技,以一种全新对接网络时代的传播茶文化形式。选手们在10分钟时间内以微电影形式,诠释自己心灵深处的茶艺真谛。同时,品饮茶艺竞技,引导选手将茶艺融入生活。选手抽签决定冲泡品饮的茶类和竞赛主题,在15分钟内用茶艺展示诠释自己对所选主题的理解。旨在考察比赛选手在识茶与懂茶的基础上,如何把茶艺技能与品茗环境很好地融入现实生活之中。目前该种茶艺竞技形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茶艺大赛等不同规格茶艺竞技活动。

凝练探索一种“鱼渔双授”茶艺传承教育新模式。通过举办茶艺国赛、创新竞技形式,引导全国职院茶艺教与学;利用茶艺国培、筑坛开讲,培育师资、规范教学,共享资源;凭借著书立说、微信传播,系统阐释“茶艺内涵、人才层次、培育目标、社会功能、文化基因、传创之芯及四有爱茶新人”教育体系;成立全国茶艺与茶叶营销专指委,制订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教学标准,固化“鱼渔双授”茶艺传承教育新模式。

茶艺传承教育创新成效

牵头组织举办全国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2013-2015年先后组织承办三届中华茶艺技能大赛和浙江省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选拔赛,先后采用“指定茶艺、创新茶艺、解读茶艺及特色体验”团体茶艺竞技形式和“指定茶艺、创新茶艺、品饮茶艺及茶席创新”个人茶艺竞技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极大地推进茶艺的发展。通过茶艺大赛让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及学院的茶专业在逐步成长。茶艺大赛已经逐步成为人才培育的平台、茶艺教学交流的平台、传统民族文化传递的平台以及一个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窗口。

通过论文发表和思考感悟等途径规范茶艺健康发展。在2014年《中国茶叶》第11期提出了茶艺内涵,即首先是一种科学沏泡茶的技术,其次是在沏泡茶过程中融入诸多审美元素的艺术,除此之外,茶艺还应是一种承载沏泡茶者身心修为窗口和一种传播地方民俗域情的独特文化载体。同时还界定了茶艺人才培养层次,即中职院校的学生建议将其培训成为茶艺技能操作者和茶艺活动传播者,其参加的茶艺技能竞赛重点包括体现茶艺基本功的指定茶艺、团队协作创新的团队茶艺以及现场服务茶客的体验茶艺;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建议将其培养成为茶艺内涵提炼丰富的研究者和茶艺推广活动家,其参加的茶艺技能竞赛重点是茶艺内涵思索文集创作、茶席设计现场布置及团队协作的创新茶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建议将其培育成即可从事茶艺活动的传播者,又可成为茶艺作品创新的创作者,其参加的茶艺技能竞赛重点是体现茶艺团队协作的创新茶艺、诠释自我对茶艺精髓理解的解读茶艺及体现服务意识的体验茶艺。3个层次的茶艺人才培养既要体现中高职茶艺人才培养的衔接,又要兼顾高职茶艺人才与本科茶艺人才培养的互通”。

茶都筑坛开讲、网络传道解惑,传创茶艺教育资源。一是利用杭为茶都优势,筑坛开讲、著书立说传承茶艺。团队在茶艺国赛与国培期间,先后于2013年11月,2014 年7月,2015年1月、10月,2016年1月多次牵头组织全国性茶艺教学及教育资源传创交流培训及学术研讨会,同时开展《茶艺的发展与未来》《茶艺的教与学》《茶艺教师职称晋升ABC》《茶艺传承与创新》等讲座,并组织成立全国茶艺与茶文化教育资源共享联盟,牵头主编《茶文化与茶健康》《绿茶加工与评审检验》《红茶加工与评审检验》《黄茶加工与评审检验》等教材。二是团队负责人从2013年开始建立QQ群、微信群,一直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茶艺专业建设经验理论总结分享。开创“茶博士·星海泛舟”专栏180余期,开设这个栏目的寓意是“廉美和敬茶为媒,学海无涯悦作舟”,贯彻执行好“三眼三石”,即做事要有勤学的眼色、明辨的眼光、修德的眼界,做人要平凡如基石、担当如柱石、笃实如磐石的理念。三是组织国际无我茶会和茶艺带我去远行活动,丰富茶艺育人作用。团队负责人以国际无我茶会副秘书长身份于2015年10月24-28日,带领团队组织并参与在浙江杭州、千岛湖、龙泉及龙乌举行的第十五届国际无我茶会,来自日、韩、美、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地区等国内外500余名茶人参与其中,崇尚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

开创茶艺与茶叶营销新专业,成立全国商指委茶艺专指委。2015年8月向全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筹备成立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茶艺专指委)并获得批准,秘书处设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11月16日-18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于2016年1月24日-26日在杭州召开茶艺与茶叶营销专指委第一次工作会议。教育部茶艺专指委主任由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德泉担任,副主任委员由浙江大学茶学系主任屠幼英等5人担任,秘书长由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张星海担任,副秘书长分别为山东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黄晓琴等两人担任;茶艺专指委委员有华中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玉琼、上海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周星娣等140多人,分布于20多个省市涵盖中职、高职、本科、学会协会及企事业单位。

起草《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教学标准和《茶艺传承与技能创新》课程等标准规范。按照全国商指委统一部署和茶艺专指委职责义务,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精神,通过茶艺与茶叶营销专指委平台,对团队牵头起草的《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教学标准、《茶艺传承与技能创新》课程标准、《品饮茶艺》竞技操作规范及《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规范进行研讨,并达成初步共识。尤其是茶艺专业教学标准和茶艺课程标准将是今后一定时期内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规范。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茶艺竞技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艺
竞技精神
香喷喷的茶叶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