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历史,做有人文情怀的记者

2016-02-13 18:27崔淑影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7期
关键词:邢台市邢台考古

□崔淑影

(邢台日报社,河北 邢台 054001)



关注历史,做有人文情怀的记者

□崔淑影

(邢台日报社,河北邢台054001)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但有时昨天的历史,又是今天的新闻。

近三十年的记者生涯中,因为参与了“昨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的诸多报道,丰富了我的新闻阅历,让我更加了解、热爱所生活的城市的同时,拓宽了职业视野,提高了思考问题的纬度。

关注历史,记者职业生涯犹如多了一扇窗

在这里,我先讲一个故事。几年前,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到编辑部找我,一见面,老人表现得格外亲切,高兴地说,“崔记者,我早就知道你”,说着,他将一本厚厚的书递给我,并说,“你翻开第34页,有引用你写的句子。”原来,多年致力于地方历史研究的他,出版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中有篇文章引用了我的专访主人公——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荣曾先生评价邢台历史地位的观点。我采访过多位历史学家,知道一位著名历史学家有理有据的观点,对研究历史的地方学者,是何等重要。这位老人甚至因为我采访到专家的观点,把我当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结缘邢台历史文化,始于1989年“全国邢台历史研讨会”。那年10月下旬,“全国邢台历史研讨会”在邢台召开,会议邀请了30多位全国历史学专家教授。会上,专家学者通过历史资料和对史志的研究,提出“邢台即是历史上祖乙迁邢的‘邢’”,换句话说,邢台极有可能是商代国都!这一观点震惊到了我。从此,关注邢台历史,成了新闻生涯中挥之不去的一种情结。

因为关注,所以探寻。后来我才知道,邢台历史文化爱好者列席了那次会议。几位地方学者凭着一种执着,探寻和发现了邢台不同寻常的历史,并发现了邢台第一片甲骨文。在那次会议上,他们其中的一位大着胆子,邀请全国先秦史学会的专家孟世凯先生到家中参观考证自己的研究成果。结果,孟先生一下子被吸引了,他发现,邢台有着丰富的先秦历史文化!

自此,我结识了一个和以往所接触的政经科教等战线不一样的人群,经常聆听邢台历史研究爱好者们的研究新成果。

采写历史,有时需要勇气和智慧

作为记者,有责任对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客观报道,这既是尊重新闻规律,也是当好喉舌尽好职责,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1993年10月的一天,一位历史文化爱好者告诉我,邢台西郊发现了一座大型古墓,从古墓的形制上看,级别至少是个侯级。另外,在古墓的附近,还发现了大大小小几十处先商时代的古墓和遗址。这一考古发现,是否对以前专家们提出“邢台既是祖乙迁邢之‘邢’”的历史论点产生佐证呢?

为探究竟,我先电话采访有关部门,电话那头回答,这一发现暂不能报道。知情人士说,古墓是在一个重点工业项目上马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如果扩大宣传,将意味着,一个酝酿多时、准备已久而且已经破土的工业项目,将要停滞。但是如果继续在此地建设工业项目,一段灿烂的邢台历史文化不就被掩埋甚至永远不被世人知晓了吗?那么史学家们对邢台重要历史地位的论点得不到考古佐证,也就成为纸上谈兵,永远站不住脚,推而广之,中国先秦史中的一段历史会永远成为不解之谜。作为一个记者,有责任将这一重大历史新闻告诉给邢台的读者。庆幸的是,我的这一观点得到了总编辑的支持。我和同事一起,到考古发掘现场进行采访,写出消息《我市发现特大古墓群》,这条独家新闻发出后,邢台人为自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感到震惊和自豪。那段时间,到邢台西郊看西周古墓的人络绎不绝。这篇稿件获得当年河北省好新闻二等奖。

消息《我市发现特大古墓群》发出不久,邢台市有关领导指示有关部门到北京等地邀请全国知名考古学家,于1994 年2月召开了“邢台市河北轮胎厂工地文物考古发掘工作专家座谈会”,当时受邀参会的7位顶级全国著名考古专家和5位河北省考古专家,通过到古墓群考察和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做出邢台既是商代国都,又是西周时期邢国所在地的重大论断。当时的邢台市委书记、市长和主管文物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等领导悉数到会,与专家们进行了座谈。市委书记和市长听了专家们的发言,表示很受教育,对邢台的历史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市长深有感触地说:“祖乙都能迁都,咱们厂址还不能迁!”

可以说,座谈会取得了圆满的结果,可是,因种种原因,有关部门依然有所顾虑,并未向新闻媒体透露会议内容。专家们有关古墓群的论断未能及时公之于众。

然而,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大古墓群已然被发现,并且文物部门正加紧抢救性发掘。这到底是什么时期的墓?里面葬的谁?代表着怎样的一段历史,人们翘首以待。“邢台市河北轮胎厂工地文物考古发掘工作专家座谈会”召开半年之后,我从一位邢台专家那里了解到座谈会内容,于是将座谈会上专家的结论写成消息《邢台市区商周考古有重大进展》,多行副题为:

“已发掘的春秋大墓被专家认为是邢国一代邢侯墓葬”;

“著名考古专家认为:邢台有先商文化,邢台是商朝国都和周代邢国国都”;

“此考古发现对于提高邢台的知名度意义很大”。

编辑部在刊发此稿时,配发了评论《为我们拥有的历史而自豪》。这一独家新闻引起强烈反响,正像评论所说的,邢台人为拥有的历史而自豪,为创造更加令人自豪的今天而奋斗。

最终,重点工业项目的厂址进行重新规划,为古墓群发掘工作留足余地。工业项目为历史让路,彰显邢台市的决策者重视历史文化,也是地方党委政府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缩影。

热爱历史,提升记者的家国情怀

记者在传播新闻事实的同时,从业经历也会变成养份,潜移默化地滋养着自己的职业生命。

如今,邢台西郊西周古墓群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回填保护。邢台因为悠久灿烂的历史于2004年被评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

因为和邢台历史文化的结缘,我采写了《邢台历史地位无可替代》《邢台历史文化值得弘扬》《邢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古城!古城》等多篇通讯和消息以及数万字的专访,采访的对象有全国历史学家,也有本市“邢文化”专家。全国先秦历史学家孟世凯曾经在给我的信中说,“‘专访’写得很好,好在写得很专业,无一句外行话。”这也是多年来有关我的专访上第一次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以往或多或少总在历史知识上出现小错。当然,成功的专访,得益于采访对象的解疑释惑。

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关注,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内化为一种职业情结或情怀。2014年全国报业协会城市党报分会组织到河南信阳大型采访,可能许多同行关心投资环境、高科产业,但信阳历史博物馆的规模及馆藏给我极大震惊!我认为,信阳对历史文化的挖掘重视,同样是这个城市的一大亮点。有感而发写出《信阳印象》一稿,被收集到《党报记者笔下的信阳》一书。

记得文章结尾是这样写的:“一个重视文化的城市,是真正有灵魂的城市。从信阳归来,我也大胆做了一个美好的梦:盼望有一天我所生活的城市也能建一个一流的博物馆,凭着邢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几千年不断代的丰富历史文化,我们的博物馆一定会引来世界各地华夏儿女的敬仰。”

自2014年4月起,《邢台日报》周末版开设了“邢台记忆”专栏,以每周2个版的篇幅挖掘邢台历史文化,专栏当年被评为全国副刊最佳专栏。一大批年轻记者参与了专栏稿件采访,他们在感受悠久灿烂历史、增强历史自豪感的同时,也受到丰富历史文化熏陶和滋养。

记住乡愁,记者有责;不忘乡愁,从关注、保护、热爱历史开始!

猜你喜欢
邢台市邢台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邢台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
三星堆考古解谜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