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教学价值研究

2016-02-15 04:03田必春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基础课长征红军

田必春,曾 杰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长征精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教学价值研究

田必春,曾杰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斗争中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大一新生的必修课,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面对当前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充分利用长征精神来丰富课堂教学,对提升其教学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长征精神;基础课;大学生

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同凶恶的敌人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1]长征精神内涵丰富,大致可以概括为:革命理想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精神”,这一内涵形象地再现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英勇斗争的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长征精神在今天并不过时,它虽然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却具有永恒的理论及实践价值,是中国人民永久的精神财富,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让它在新时代生根、开花、结果,有利于培育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一、长征精神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在联系

长征精神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两者是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精神指引和思想保障。长征精神在艰难的革命战争年代,激励着工农红军以顽强的意志、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克服了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壮举,而基础课作为高校“两课”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它同样为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提供重要精神指引和思想保障。其次,两者内容契合,脉络一致。长征精神涵盖“革命理想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精神”等重要内涵,而这些丰富的精神内涵正好与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集体主义观”为主线的基础课内容高度契合。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的冲击下,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正好能应对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困惑和迷茫,把长征精神融入课堂,能增强基础课理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科学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大学生纪律意识,有效提升大学生自身修养和道德水平。

二、长征精神中孕育着丰富的基础课教学资源

1.长征精神蕴含着革命理想主义内涵,能坚定大学生科学的理想信念

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大一新生进入大学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基础课课程的基本内容。理想信念是支配人们持久行动的精神动力,当年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翻越空气稀薄、长年积雪的夹金山,穿过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通过长征实例能让大学生感受到革命时期红军坚定的理想信念及其背后的巨大精神力量,让大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赋予大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保证大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奋勇向前。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长征精神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精神是基础课的核心内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在长征途中充满着各种难以想象的挑战,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演绎得淋漓尽致。峡谷激流、雪山草地、物资匮乏、生命禁区这些艰险丝毫没有动摇红军抗日救国的决心,工农红军不畏艰险,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坚持北上抗日的救国主张,无不体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革命先辈为国家民族大义做出的巨大牺牲,激励青年一代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激发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长征精神中的艰苦奋斗、为民服务、乐观主义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基础课的课程目标,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红军过草地的艰苦岁月,身处险地、缺衣少粮的红军战士仍然高唱国际歌,饿了,战士们就用树皮草根充饥;冷了,他们就抱成一团,靠彼此的体温御寒,这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乐观奋进的人生态度。在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对待群众犹如亲人一般,积极帮助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得到老百姓的支持爱戴,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高尚人生目的。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使得红军克服一个个极限挑战,最终胜利完成长征。当前不少90后大学生抗打击抗挫折能力很差,一遇困难挫折就一蹶不振,消极颓废,不少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深陷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泥潭。这些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阻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伟大的长征精神能够鼓舞大学生艰苦奋斗、乐观向上,以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长征精神中的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是基础课的重要内容。红军长征过程中反对一切“个人至上”的个人主义,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战士,都表现出紧密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宁愿牺牲个人利益,也要维护集体利益。在战场上,年轻的红军战士们争着当先锋,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缺衣少粮的艰难岁月,一碗稀粥,战士们相互推让,谁也舍不得吃下去[2]。在困难面前,红军战士表现出了博大的阶级友爱之情,先公后私,顾全大局。基础课中的集体主义观是结论性理论,对学生来说比较空洞抽象,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充分运用长征精神中的集体主义思想能更加生动地说明个人与集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大学生们懂得自我价值只有在与他人、集体、社会发展的统一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没有了集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5.长征精神中的严守纪律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的纪律教育

纪律教育,遵纪守法是基础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合格大学生的基本底线。红军长征途中严明的纪律是长征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战斗中,红军战士争当先锋、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在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在群众中,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严禁侵犯群众利益。红军以自身的行动向群众展示了自己是一支纪律严明的正义之师,得到了百姓的信赖与支持。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还存在诸如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鲁、谈吐庸俗等不良习惯,部分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思政教师应抓住大学生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引入长征精神来触动学生内心,让大学生增强严明纪律的意识。

三、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建立基础课教育的更高平台

1.将长征精神引入基础课教学,增强基础课理论知识的感染力

基础课教材内容结论性理论相对较多,而具有说服力的、直观生动的支撑材料相对较少,若能将长征精神融入教学过程中,运用活生生的史实来说明所要传授的这些理论观点,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政教师可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充分使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利用蕴含着丰富长征精神的电影、经典歌谣等直观形式,打动、鼓舞大学生;此外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长征史实资料收集、辩论赛等新形式,增强学习自觉性和效果。

2.鼓励大学生将长征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大学生基础课学习的行动力

充分利用全国各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大学生感受长征文化、领悟长征精神。充分利用全国各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资充足、生活优越的90后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厚重感,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经历过的艰难困苦,感悟在这艰辛背后蕴含的艰苦奋斗、乐观奋进的伟大长征精神,从而让大学生把握长征精神实质,并转化为自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实际行动。

3.建设校园长征文化,营造基础课教学的良好文化氛围

新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用新实例鼓舞人和感染人,因此建设校园长征文化,营造浓郁的长征精神氛围,就是将基础课理论大众化的过程。高校可建设校内长征文化馆、体验馆作为思政教育的校园基地,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长征文化,领悟长征精神。同时思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以长征为主题的舞台剧及歌舞比赛等活动,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大学生接受长征精神的熏陶。最后,高校可充分利用当地长征文化资源,邀请老红军、专家宣讲团等走进校园,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重温往昔峥嵘岁月,感悟长征时期的伟大精神。总之,校园长征文化可使当代大学生在具有特色的校本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刻感受长征精神的魅力,指引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4.将长征精神融入微媒体,开辟基础课教育新阵地

微博和微信、微电影等“微文化”产品是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这类新媒体作为基础课教育的新阵地。“微文化”产品往往具有内容简短、生动形象的特点,让学生不会因长篇大论的理论说教而失去兴趣,此外“微文化”产品还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让大学生打破课堂的局限能够延伸更多知识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微媒体作为基础课教学的重要载体,在“微文化”产品中融入长征精神,弥补基础课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大学生对长征文化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参与互动,让大学生在微文化中感染自己,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能力,自觉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1]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23.

[2]何会宁,黄科.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7-229.

(责任编辑:娄刚)

The Teaching Value of the Long March spirit in“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

TIAN Bi-chun,ZENG Jie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The great spirit of Long March resulting from Long March,a great milepost in the struggle of Chinese revolution as well as the spiritual force for the rejuvenation of China,is of great significance.A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freshmen,“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assumes the great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ng undergraduates.And confronted with challenges because of cultures,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Zunyi Conference spirit to enrich classroom teaching resource,a great role in boosting teaching results.

Long March Spirit;elementary courses;undergraduates

G641

A

1009-3583(2016)-0006-03

2015-11-23

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14G2QN02)

田必春,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基础课长征红军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