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颌间牵引方法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2016-02-15 12:25赵红波南欣荣支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4期

赵红波 南欣荣 支旺



两种颌间牵引方法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赵红波1南欣荣2支旺1

【摘要】目的 分析两种颌间牵引方法辅助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将103例颌骨骨折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在行颌骨坚强内固定术后,分别行颌间牵引钉和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进一步精细调整咬合关系,从咬合关系恢复,口腔卫生及牙周情况,患者满意度三个方面分别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用颌间牵引钉行颌间牵引操作便捷;在口腔卫生及牙周损害方面也优于牙弓夹板;患者满意度更高;在咬合关系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用颌间牵引钉行颌间牵引在骨折治疗中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弊病,临床中应注意防范。

【关键词】颌间牵引;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术

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病[1],目前主要以手术坚强内固定治疗为主,辅助以术后颌间牵引进一步精细调整咬合关系。颌间牵引(Termaxillary Traction,IMT)是用弹性牵引的方法调整肌肉力量的失衡和微小的骨折错位,达到精确恢复咬合关系目的[2]。主要有传统的牙弓夹板和利用颌间牵引钉牵引,本文主要就两种牵引方法的优劣进行对比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5年5月因颌骨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1例)行坚强内固定术后辅助颌间牵引钉牵引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利用牙弓夹板行内固定术后颌间牵引。排除伴发有严重颅脑疾病、意识模糊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其中上颌骨骨折45例(含伴颧骨、颧弓骨折),下颌骨骨折58例(髁突骨折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别。

1.2材料与器械

宁波慈北器械公司公司生产的颌间固位钉,直径2.0 mm,长度9~11 mm,自攻型;与钉头配套的螺丝刀;带钩牙弓夹板为苏州张家港城东医疗生产。

1.3实验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体征均符合相关颌骨骨折诊断标准,术前均行口腔全景片和/或面部CT三维重建,了解骨折部位及相邻牙齿情况,全麻下行上下颌牙弓夹板固定,或植入4~8枚牵引钉,根据骨折类型、手术需要增加或减少牵引钉的数量及植入的位置,但应注意避开上颌窦、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及牙根等重要结构。行口内/外切口,直视下解剖复位骨折断端,恢复咬合关系,用钢丝暂时固定咬合关系,行钛板固定颌骨骨折断端,去除钢丝,辅助下颌张闭口,确认咬合关系恢复,常规冲洗创口,缝合。术后第2 d用正畸弹力橡皮圈行颌间牵引(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弹力圈数量),调整咬合关系。根据患者咬合恢复情况,持续调整1~3周,平均(2.0±0.3)周。

1.4疗效判定

1.4.1咬合关系恢复 能恢复原有咬合关系者为优;能通过简单调颌恢复原有咬合关系者为良;咬合关系恢复差,存在明显颌干扰者为差。

1.4.2口腔卫生及牙周情况 由同一医师分别在术前1 d、术后1 周、术后2 周、拆除装置前、拆除装置1周后、拆除装置30 d后测定菌斑指数(PI)、软垢指数(DI)和牙龈指数(GI)三项指标,使用的指数牙位及计分标准同OHI-S ,即16、11、26、31 的唇(颊)面和 36、46 的舌面。计分标准:PI:0=龈缘区无菌斑,1=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DI:0=牙面上无软垢;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l/3~2/3;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GI:0=牙龈健康;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口腔卫生及牙周情况=DI+PI+GI,优:0~3分;良:3~6分;差:6~9分。

1.4.3患者满意度 满意度内容包括操作时间、有无并发症发生、患者自我感觉舒适度、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采用自制调查表(百分制)问卷方式进行。优:85分以上;良:65~85分;差:65分以下。

1.5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坚强内固定后辅助颌间牵引治疗中,手术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缩短40 min以上,口腔卫生及牙周情况优于后者,患者也更愿意接受颌间牵引钉的方法,但对于咬合关系的恢复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在术后口腔卫生、牙周损害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咬合关系恢复情况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坚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颌骨骨折的主要方法,但复位内固定后骨折段仍有可能稳定性不足[3]。段瑞等[4]认为内固定术后辅以短期颌间牵引对多发性骨折具有更好的复位作用。本实验中,对行内固定治疗后咬合关系恢复欠佳的患者,利用牙弓夹板牵引对咬合关系调整更为有效,可能与牙弓夹板较颌间牵引钉牵引方法选择较多,能引起颌骨有利微动有关。牙弓夹板在临床中使用多年,不仅效果良好,价格低廉,而且对于骨折合并松动牙需进行固定者、有颌骨牙槽突骨折位置较低难以行钛板内固定者,以及上颌骨有中线裂开需内收颌骨者,其它方法所无法替代[5]。但对于缺牙多甚至无牙颌,冠桥修复,重度牙周病等患者则无法应用,患者舒适感亦较差。

颌间牵引钉属于微创操作,操作时间短,仅需10 min,容易保持口腔卫生,患者舒适度高;但颌间牵引钉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1)价格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牙龌黏膜软组织生长掩盖牵引钉尾部,致使拆除时困难,需重新切开[6]。(3)牵引钉植入的位置不正确,可能造成植入区牙根的损伤[7],还可能伤及上颌窦、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等。(4)因操作不当致牵引钉折断,取出困难。(5)因颌骨骨质疏松或感染等原因,牵引钉有可能松动,甚至脱落,严重时坠入患者呼吸道或食道,引起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颌问牵引钛钉作为一种新的颌间牵引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应根据患者骨折和咬合情况,口内牙列完整性及牙周状况,以及患者经济状况做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牵引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秦宁,宋治锋. 颌间牵引钉与微型钛板在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 创伤外科杂志,2010,12(5):455-456.

[2] 邹立东,张益,何冬梅,等. 1 084例颁骨骨折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131-134.

[3] 吴亚东,张伟,于子莹等.下颌骨骨折峰固内固定有限元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2):175.

[4] 段瑞,李永生,张晓林.坚强内固定术后颌问牵引对颌骨骨折复位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21):98-99.

[5] 郭海波,周文清,康春慧,等. 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56例治疗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杂志,2011,25(6):646-647.

[6] 王新,崔菊萍,邹建明,等. 自攻颌间牵引钉在咬合关系恢复及维持中的应用[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30(4):892-893.

[7] Management of fractured mandibles without the use of intermaxillary wire fixation [J].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2,60(12):1435-1438.

Clinical Analysis of Two Jaw Traction Methods in Treatment of Jaw Fracture Fixation Surgery

ZHAO Hongbo1NAN Xinrong2ZHI Wang11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2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wo kinds of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method assisted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jaw fracture and disadvantages. Methods Selected 103 cases of jaw fractur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fter the row mandibular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respectively intermaxillary fixation screws and dental arch splint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further fine occlusal adjustment and recover from occlusion, oral hygiene and periodontal condition, patients satisfaction respectively on the two methods compared. Results With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screw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convenient operation, in the oral hygiene and periodontal lesions a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dental arch splint, patient satisfaction is also high; in occlusal recover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The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screw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but also has some disadvantages, clinica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evention.

[Key words]Jaw traction, Jaw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4.091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4-0119-03

【中图分类号】book=120,ebook=131R683

【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南欣荣,E-mail:xr_nan@sina.com

作者单位:1 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 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