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性

2016-02-15 13:41田一汐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服务型群众政府

◆田一汐

(西华师范大学外事处)

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性

◆田一汐

(西华师范大学外事处)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既定的目标,是我国政府管理的内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必然结果,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实现我国管理模式转变的内在需求。深化改革开放必须构建服务型政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构建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 必然性 构建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一)“服务型政府”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的内在要求。现行政府管理存在设立“多元”,政府职能“重叠”,行政效率低,行政程序“复杂”,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明确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使政府全面正确的履行其职能。

(二)“服务型政府”的提出

早在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构想。当时这构想的提出,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之际,为适应这一新情况,政府必须自我调整。政府应该依法定位,建设“有限政府”,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正执法、服务于民,要加强服务职能,还权于民、还权于社会、还权于企业。政务工作应该实行“阳光作业”,以避免政府权力“扩张”,不断“延伸”,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这既是反腐败的需要,也是民主决策的举措。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管理职能必须改革到位,这就是要求建设与之配套的服务型政府。

(三)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

毛泽东“服务政府”思想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而形成的创新性政治理论,其本质是强调政府主体具有的人民性,在“服务政府”的政治前提、核心理念、制度保障、政府作风等方面构成了一系统的论述,是中国当代“服务型政府”思想理论渊源和先导。其基本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其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明确了政府服务的对象、目的和重点。毛泽东“服务政府”的物质保证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毛泽东的“服务政府”思想为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党更好管理社会,使政府发挥其职能作用,指明了方向。

二、“内部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性

(一)改革的成果与群众的认可度有所下降

通过改革开放,总体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也出现了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甚至使人民群众产生了要想致富,要靠政府“有人”“要有关系”,“公平与不公平”关键靠“公”的想法,这样极大的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多表现在政府结构设置不合理,权限划分不明确、服务意识不强,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推萎、扯皮。政府的职能应明确权限、责任、程序、标准,要建立权力“有限”的政府,政府部门不能“包揽”所有事务,克服政府部门管理“单一”。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格不入,阻碍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这充分说明了我们政府体制需要改革,政府的职能需要转变,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需要加强。

(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比例失调

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建立经济特区,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先进理念,吸收了大量的外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多、资源少是我国的现状,这无可否认,但政府过多的依赖土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的“平台”,乱征地、强折迁,指令性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不顾人民群众的感受,大搞“形象”工程、重“业绩”项目,先批后立,先建后批。对国家的自然资源,有些政府的“灵活性”“随意性”非常强,不考察、不评估,结果造成很大的损失。

解决这些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把重发展、节资源、保环境与重民生、听民意结合起来,政府必须科学制定资源规划,改善以土地、煤为主的资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资源。政府必须要转变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改变政府直接参与与主导经济发展的状况,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服务。

(三)政府行为与群众诉求不协调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改革的快车道,大量的社会冲突与矛盾也日益显示来,特别是一些“热点”问题更加突出的表现出来。一是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得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但还存在着大量问题,如群众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工资待遇低等问题,政府也正在努力解决,兴建经济适房、保障住房,出台九年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工资待遇、增加养老保险等,但与群众的诉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没有及时的把更多的弱势群体、老百姓涵盖进来;二是政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往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注重群众的诉求与愿望,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使群众对政府大失所望,背离了群众,使群众怨气冲天,增大了群众与政府的距离,严重损害着民众与政府的关系。还有个别政府职员,大搞权钱交易。近两年来,党的纪委机关查处多名高级干部,无一例外地都败在了权钱交易中。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搞明白是谁服务、为谁工作,这就要求政府公务必须处在人民群众监督之下,政府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健全各种监督机制,使权力始终在“阳光”中运行,合理分散权力,合理配置权力,该放的就下放。政府应与群众建立一种互信互通的关系,顺应民意,其任何行政决定均来源于群众中。建立一种长效不变的交流、听证、征询、问卷、回访机制,发挥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传统。所以要使我党立于不败之地,使政府成为人民的政府,使每个政府职员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执行者,使广大老百姓成为政府服务的对象,进而享受政府应提供的最需要“产品”,使政府与人民永远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必须建立服务型政府。

(四)政府职能交叉重叠,极大影响办事效率

自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对政府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优化。但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政府整体上仍面临结构不合理,部门设置过多,特别是管理经济和社会的部门设置过多,职能交叉现象大量存在,多头管理。这样无疑助长了本门利益高于一切、遇“棘手”之事相互推萎。遇有“有益”之事,一轰而上,争先恐后,不分你我,遇“无益”之事,都玩“太极拳”。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事实证明,不转变政府职能的所有的改革都是徒劳的,失败的。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应当从“全能性”向“有限性”转变,该下放的就下放,该不管的就不要管。同时,要对政府各部门定责、定位、定标准、定期限,划分各自的职权范围及责任。这与建立一个为民服务、为民着想的政府,即建立服务型政府是一致的。服务型政府本质就是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还权力于人民,还权力于企业、社会,使宏观上调控落到实处,由人民做主,由企业自己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节约人力、财力、物力,调动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使政府真正起到服务、引导作用,而且有时间、有精力为民、为社会创造良好的服务条件和环境,从而更好更快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克服这些问题,必然要求政府职能尽快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开放的政府,它的权力应着眼于有利经济发展的大局,着眼于为民、为社会服务,是有限、责任政府。其本质要求是宏观调控,还权力于民、于社会。政府只能做为一个连接经济与社会、人民的桥梁;应定位为服务机构,使社会真正实现“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优势互补、深化合作;建立市场条件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和谐发展,决定了我国必须建立服务型政府,最终形成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人民享受成果的良好局面。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2]习近平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3]潘信林.毛泽东政府管理思想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11,(05).

猜你喜欢
服务型群众政府
多让群众咧嘴笑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