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新闻采访技巧

2016-02-15 17:02钟睿颖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汕尾谈话工作者

□钟睿颖

(汕尾日报社,广东 汕尾 516600)

略谈新闻采访技巧

□钟睿颖

(汕尾日报社,广东汕尾516600)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采访技巧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在进行众多新闻活动的过程中,善于运用高超的采访技巧,就能获得更多宝贵的新闻线索与资料。因此,锻炼自身的采访技巧,增加新闻采访的成功率,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采访,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通过某种交流方式获取自身所需的新闻材料。这里面包含了三个要点:即采访对象、采访方式和采访目的。从采访对象来看,新闻采访对象的范围非常广泛,往往包括全社会不同的人群。从政府官员到企业白领到平民百姓,都可能成为采访的对象。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采访语言和技巧,才能适应采访对象的需要。这就引出了采访的第二个要点——采访方式。例如:当采访一名小学生时,可以通过亲切的交谈消除其陌生感与紧张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从而提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而当采访一名专家学者时,就可能采用与之相反的严肃谨慎的提问方式,因为二者的知识水平截然不同,年龄身份也必然决定采访方式的不同。新闻工作者要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采访。采访目的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采访时就应紧紧围绕你所想要获取的新闻这一中心来进行。

以上三点,便是高度概括下的采访中最基本的技巧。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先着手了解采访对象

采访不仅仅只是现场的工作,在实际面对采访对象之前,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只有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个性、经历、生活等,才能根据其具体情况提出具备针对性的问题,避免漫无目的碰运气,争取采访稳操胜券。熟识采访对象的情况,在采访中往往能博得采访对象的好感,从而拉近彼此距离,增加采访的成功率。充分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应该是一次成功采访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重要的采访技巧之一。

在进行采访准备的同时,还必须根据收集到的采访对象的情况,对其身份、知识水平、生活背景等作出合理的判断,白描出采访对象的人物轮廓,使自身提早接触采访对象,便于采访时选用恰当的采访方式,使采访成功。

注重营造和谐采访氛围

要使采访对象乐于提供信息,就必须在采访一开始就尽快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让对方把自己视为自家人。迅速形成和谐的采访氛围。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新闻工作者本身,必须能够通过自身的服饰打扮、仪态表情、行为举止等和采访中恰当的问题选择、语气语态等,尽可能地让对方对自己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比如,同贫困地区的农民接触,若百般顾忌,说话居高临下,对方必然毫无好感;如果自然大方、亲切热情,对方自然愿意与你交谈。同发达地区的上层人物接触,如果衣冠不正、举止粗俗,也难免被当事人小看;如果举止优雅,提出的问题妥当、有趣且有内涵,对方积极回应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在采访中,若能在切入正题之前有点“跑题”的谈话,从采访对象的生活、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方面入手,提出几个轻松而又讨巧的问题激发对方回答的兴趣。这样,进入正题就相当顺利了。但如果我们的判断与采访对象的实际不符,就需要我们随机应变,据实调整采访方式,确保采访成功。记得刚到报社工作时,汕尾日报编辑部给我一个采写任务,报道城区渔村小学校长邹娘戌。我通过有关材料和他作为校长的身份作出判断,他可能比较健谈。待见到他之后,才发现他比较深沉,不大健谈。于是,我马上改变采访方式,把准备采用的直接切入法改为“拉家常”的方法进行采访,从而拉近了距离,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写成了《冰心一片在玉壶》的人物通讯,发在《汕尾日报》教育周刊头版头条。

抓住主题随时引导

在采访活动中,我们能否始终保持主导地位,使采访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是采访成败的关键。要保持采访主导地位,就必须根据新闻主题运用提醒、提问、引导等手法,将谈话“固定”在主题上。还必须善于运用种种非语言的方法,使采访按计划推进。

前者选择准备提问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切中要害,同时要前后连贯,富有逻辑,且紧扣主题,有利于挖掘所需的新闻价值。后者虽然不如前者那样直截了当,但却有着前者不可比拟的暗示、感染、激励、驱动的作用。它往往会形成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力量,在不知不觉间引导采访对象进入新闻事实的陈述逻辑中,避免采访对象所言无物或偏离事实。例如,当谈话偏离采访要求时,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非语言手段,以淡化专注神情、移开凝视目光、放下笔杆、起身倒水等形式,适当提醒和暗示对方,使对方有所领会,及时矫正谈话内容,就会显得较为自然,同时,对方在心理上也比较容易接受。

用言行细节调动情绪

新闻工作者在采访过程中,如果保持饱满的情绪、专注的神情、全身心投入的态度,便有利于调动采访对象的积极心理,使他始终保持昂扬的谈话兴致。当谈话对路时,不论记者是否同意对方的具体观点,都应通过会意的点头、适当的“嗯嗯”应答声、或在笔记本上择要而记的行动,给对方以肯定和鼓励。如果对方在不经意中吐露了某种隐私或对自身不利的情况,记者应保持若无其事的神态,以免对方感到后悔、尴尬而影响后续的谈话。

采访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再多的技巧也比不上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真诚与热情所能带来的成功效果。面对采访者,只有新闻工作者本身抱有真诚的态度,才能感染对方,完成—次成功的采访。

猜你喜欢
汕尾谈话工作者
汕尾开放大学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汕尾渔歌的考察与研究
弘扬海陆丰老区精神 加快汕尾振兴发展
中国电信“天翼杯”全国散文诗大赛评 选 揭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