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亦能成长为参天树

2016-02-15 19:15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豆芽品德课班级

吉 白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四川成都00000)

豆芽亦能成长为参天树

吉 白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四川成都00000)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兴国战略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如同将一颗颗小树苗培育成一棵棵参天大树。其中德、智、体、美、劳各种“养料”必不可少。“德”这一“养料”首当其中,如果缺乏,社会将出现太多例如“老人摔倒无人敢扶”,“青少年犯罪事例逐年上升”,“小悦悦冷漠事件”等等,后果不堪设想。如何有效地实施德育?方式方法和答案多种多样,但不可否认的是必须从小抓起。其中在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毫无疑问由思想品德课这个主阵地来承担。可是,近年来由于初中思想品德为开卷考试科目,分数值较低,被自然地列为了“豆芽科”。正因如此,作为教师才更加需要改革,创新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德识双馨的好学生。

政治教师的特点之一是所教班级众多,学生数目较大。我校一直坚持小班化教学,相比传统大班教学,为思想品德课提供了很好的土壤,更有利于这个“豆芽科”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学生心中播下求真,求善的种子,在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中发芽壮大。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班主任漫谈》一书中说,不要抱怨客观环境,改变自己,环境也会为之改变。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改变从自己先开始,重视自己的科目,教师在教学中要穿插提问、讨论、模拟、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生更多地动口、动手、动脑,促进和提高学习效率。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题观,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一、开放性课堂教学,一花一世界,豆芽科里蕴含大世界

长期来,思想品德课给学生的印象最主要的便是枯燥和乏味的说教课,如同海市蜃楼,好看却太高,离生活太远。要让学生转变对品德课的看法,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民主的教学观,把学生看作与老师人格平等的朋友和教学的合作者,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活泼、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让其有自由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用知识作为自己的言行指导。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重视对学生的感情投入

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尴尬的情况,有的学生开学已经一周了,仍只会称呼我为“政治老师”,但是却不记得我的姓氏。刚开始我还能自嘲一番,但越到后面我心中越发沉重:难道,这是因为我是副科老师,所以不受重视?反省中,我问自己,那么开学一周了,你是否记得你的学生的名字?班级多,人数多,绝对不是我不去记住孩子们名字的借口。接下来,我找到各班级班主任,拿到存放在他们那里的学生的一寸照片,在每一个照片后都将孩子的名字一一写下。在班级里,我和孩子们玩起了游戏,看看老师能不能准确地叫出你的名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在我叫出他们的名字后都高兴地坐下了。在这节课中,没有知识点,没有大理论,但是我相信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和和蔼。在此之后,他们不仅能呼出我的姓氏,有的甚至在姓氏后面加上了两个字:妈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师生双方的相互付出的,作为老师,我们不能高高在上,要人尊敬,不妨放下身段,投入情感,为课堂打下基础。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六课《聪明以外的智慧》针对“有人说,全社会都在呼吁减轻学生负担,因此,不应该再强调刻苦学习了”这一观点,分两组就问题展开一场辩论赛。在整个过程中,我只提供辩论赛的相关规则和一些视频作为指导。从选辩手,到辩词的撰写,活动的组织和主持等,都放手让学生去做。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唇枪舌战好不精彩。对自己的学习态度,习惯的改善和加强也有了切身体会。本来一节枯燥的方法指导课,在学生的参与创造中有趣地结束了,同时也让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在这次锻炼以后都活跃起来,对班级的事情很热心,也很自信了。

(三)深入浅出,避免死记硬背,善于启发、诱导

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增加了许多的实记知识点。这对毕业班课业沉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可是,每周两节的政治课,既要完成知识点,又要让学生记下内容,又不能去占用课余时间,这就得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了。在九年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课讲对外开放的两个要点时,我问学生:“知道长寿的终极秘诀是什么吗?”学生猜想了许多,答案多样,课堂笑声一片。我在最后公布了我的答案:“那就是保持呼吸,不要断气!”教室里随即传出一阵笑声。“一个人要活命,不就是要吸进来,呼出去吗?那么一个国家要发展,也要引进来,走出去。这就是我们对外开放政策的两个简单却实在的要点,记住了吗?”课后孩子们反应这样的方法和比喻他们觉得政治记起来太轻松了。他们在其他科目用此法还发明了许多记忆知识的技巧。一阵清风吹过,我心里美美的,我知道我这个豆芽学科在学生心中已经开始发芽。

二、每个老师都是班主任——深入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豆芽的力量不容小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但不是意味着其他老师就可以只负责自己的本科目教学任务。政治课一周只有两节,和每个班级的学生相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半小时。如果我们自己不积极去了解学生,接触学生,那么又如何让我们的教学理念得以实现,更不要说影响学生了。所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会给自己定一个任务,去所任教班级和孩子们交谈,有时和男生掰手腕,和女生聊偶像等等。慢慢地,我发现只要是我的品德课上课前,孩子们就会跑到办公室提醒我下节课是我的课,他们在教室等我。看来小豆芽已经深深扎根在他们心里了。

政治老师也该是好的人生导航。关注学生的情绪,也是每个老师的责任。本学期我中途接班,每次我上课时都发现小胖(化名)不在状态。甚至在讲到一些做人道理的时候,他还会斜视我一眼,这让我很是奇怪。下来后,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小胖是一个出生于单亲家庭,不爱说话,从进校开始几乎不和老师说话交流,班主任也头痛不已。回到家,我给小胖写了一段话:“亲爱的小胖,你知道吗?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你的表情好像灭火器。我希望看见你开心的样子。祝福你快乐。”后来,我瞧瞧把这段话纸条放在他的书中,事后也没有什么回应。不过,在政治课上他开始笑了,也不低头趴着了。我时常慢慢走过他的座位,拍拍他的肩膀,或者俯下身帮他勾画没有勾画到的知识点。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曾经瞥视我的男孩终于称呼了我一声:老师好!

付出就会有回报,用心去了解学生,你说的才会使他们信服。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力量。我不敢说小胖这样的孩子以后一定会成为多么伟大的人,但是至少他会学着笑对人生,去接受他人的关心,感受人际交往获得的温暖。这颗种子会慢慢成为大树,呵护他的内心。

三、加强学生交往,给自己找事做——豆芽科的老师也能发热发光

由于学科特点,作为科任老师的我觉得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为班主任分忧和分担。本学期,我结合教材,与班主任协商合作,把每周五的班会运用起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关于梦想的演讲比赛,书写大赛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把自己和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陌生的副科老师了。当学校有集体项目的比赛时,我主动找时间给学生联系,并加以指导,孩子们在听见我的朗读示范后,同学们都很惊讶和称赞。在与学生们一起度过了那么多次活动后,孩子们依然把我当成了副班主任,班主任老师也觉得自己轻松了不少。最后,我总结出一个道理,豆芽科不是只能屈服于成绩的考核,利用学科的特点,发挥老师的特长,走进学生,使自己充分在教学中发光发热。这样学生才会做到“爱其师,信其道”,也才会对豆芽科老师重视起来。

研究调查,人与人之间越亲密越能想到对方的好。在物欲横流,利益熏心的今天。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持有教育原本的纯真和质朴,用自己高尚简单的情怀去诠释教育的真谛。不管所任教的是什么科目,都要坚信自己的价值,都要为这个社会培养出有德,有才的人才。通过我们将“德”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里,悉心浇灌,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责任外审:袁成)

猜你喜欢
豆芽品德课班级
班级“四小怪”
吃豆芽有助于防癌
班级英雄
豆芽也是治病“好手”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思品课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星星豆芽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新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昂贵的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