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家庭观念让后进生找到家的温暖
——“家校书信”中的后进生共育

2016-02-15 19:15李伟明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品行后进生家长

李伟明

(福建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袁福建晋江362200)

转变家庭观念让后进生找到家的温暖
——“家校书信”中的后进生共育

李伟明

(福建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袁福建晋江362200)

后进生教育,是每一个班主任花费心思最多的群体。俗话说:“每一个问题学生后来都有一个问题家长。”单纯依靠不间断地邀请家长到学校,不仅不能让家长意识到自己教育的问题,反而会将问题转嫁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讨厌老师的教育,使我们的后进生教育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再潜移默化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呢?

随着网络的普及,QQ、微信、博客等技术越来越成为必需品时,我们的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很多家长都无法正式自己在教育上的确实,如果我们能给家长一些基本的教育观念的建议,而没有指明某个学生,家长会更愿意去接受。疑惑之时,想起认识的几位老师每周都会给家长们写一封信讲诉一周来孩子们的成长。这样的方式或许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于是,我开始了我的

“每周一信”。

那么,新的问题随之出现,我该写些什么呢?静下来思考,后进生,并不仅仅是学习上,还包括行为、性格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及时地关注。一番思考,我确定了自己信的内容,第一,家长们在微信群里提出的遇到的教育难题;第二,孩子反应的由老师给家长的建议;第三,家校间如何有效的互动交流。接下来与大家分享其中的三封信。

一、品行比成绩更重要

问题生家庭,家长愿意学习改变,是教师之幸。教师作为教育的从业人员,我们有着比家长更丰富的教育能力,因而,在面对家长的询问,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建议,引导他们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在期中考后,小杰的爸爸在微信群里发道:“我们家小杰有时候让他做一些家务就不乐意了,说这些都是你们大人的事情,你们家的孩子会这样吗?”小杰的一席话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共鸣。我在微信群里回道: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觉得父母对他们做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呢?很多的“行为后进生”就是在父母的“照顾”下养成的。于是,我也写下这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品行比成绩更重要”

亲爱的家长:

“品行比成绩更重要。”当然,这里的品行,不仅仅包括学生面对事情的态度,也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娇惯引发的唯我独尊的思想、不愿吃亏等等。

很多家长只是关心孩子最后一次期末考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平时的品行。那么,当你发现孩子的品行有问题时,你想再去改变就难了。我们班里有个别男生宣扬:“我平时做不做作业都没关系,我爸妈说只要我期末能考好就行了。”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来学习就是为了最后一次测试吗?这样的话,其实可以不用来学校。现在如此发达的网络,完全可以在家自学,因为他不需要经过学习的过程,只需要结果。面对这样的情形,我给家长们的建议是:

首先,家长要转变心态。来学校,不仅学习知识,还需要学习与人相处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的能力,这不管你的孩子是否能读大学,都是需要掌握的基本的技能。那么家长关注的就不应仅仅是一次次的考试成绩,而应该关注孩子的品行,如行为习惯、为人处事、性格等等。作为家长,我们不可能与孩子呆一辈子,将来,孩子还是需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未知的社会,何不让他现在慢慢去懂得这些基本的技能?

其次,家长要让孩子承担责任。很多家长成为孩子背后问题的处理机,这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发生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如我爸是李刚等等。父母成为孩子问题的处理机,这样,孩子不会去考虑我做这件事情的后果,只是抱着,反正父母会帮我来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只会越来越不考虑后果,也会越来越没有责任心和畏惧法律之心,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网络上会出现如此多的校园暴力事件,然而这些孩子虽然没有经历审判,但是他们将留下深深的案底,是影响一生的污点。因而,需要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去承担后果,这样他们在做事情时,就会有考量是否应该做。

最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改变。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里也一样,当孩子看到父母也有如此品行,觉得也没什么,觉得无所谓。其实孩子只是看到在家的你,却不知道在外面,你也在刻意压制这样的负面形象,何不在孩子面前也慢慢去改变呢?相信你的改变,给孩子的印象将是深刻的。

在学校里,这些品行或许只是不遵守承诺,不做作业,不扫地等等,但是别小看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背后都隐藏着大的问题,长期以往,孩子的各方面的坏习惯也会慢慢养成。任何一个问题学生都是量变的过程,而不可能是突然的改变。

品行,不可能一朝一夕便能改变,多一些时间,也多一些原谅,家长们要保持一颗,我的孩子是向善的,那么,孩子们总会给予我们,他们成长的回报。

这一封信,得到了家长们的点赞,寻找到问题的根源是孩子缺乏责任心,当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时,养成的是孩子的理所应当和无所畏惧,或许一封信不足以改变家长,但是只要能给家长们一点启示,那么这封信的价值就达到了。

二、相信孩子的能力

有些孩子缺乏自我表现力,遇到什么事情都认为自己不行,这也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关注的。他们之所以缺乏信心,一个最大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包办了孩子的所有事情,单方面的认为孩子做不好,达不到自己心中完美的要求,不放心让孩子去做。阿惠在师生交流本中这样写道:“我们的父母都不相信我们能做好,每次一做不好就批评我,如果爸妈能像您一样给我们机会去锻炼,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得越来越好。”阿惠的话引起我的反思,我们的大人在第一次做某一件事情时,就能做好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们之所以能做好,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已经在一次次的不完美中习得了方法,那么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也在尝试中去锻炼他们的能力呢?于是我给家长们写下了这封“致家长的一封信--相信孩子的能力”。

亲爱的家长:

本周,我们班一个孩子在师生交流本中这样写道:“我们的父母都不相信我们能做好,每次一做不好就批评我,如果爸妈能像您一样给我们机会去锻炼,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得越来越好。”也让我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班的孩子很被动,我试着分析下孩子们被动的原因:首先由部分家长包办了孩子的很多事情,让孩子们感觉有家长是我的后盾,我可以不那么严格要求自己;第二方面是父母觉得孩子好好成长就可以。

那么,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需要在学校学习什么?除了我们一直说的知识?当然这里不是说知识不重要,他是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一个基础。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关注?我想应该是能力。

什么方面的能力?应该是自己解决事情的能力,自己实施活动的方案的能力等等。

上周五,我们班完成了第二期的值日班长的竞选,很高兴,这一次的竞选人数比上次多了,说明孩子们敢于去表现自己,去展现自己,虽然有6个孩子落选,但是却是为他们下一次的竞选做好准备。这就是我们很高兴的学生的进步。

这学期,还有一个是学生想要举行什么活动,可以自己将活动方案设计好,交由我和其他孩子一起来看,是否适合?如果适合就举行。我们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其实是在打压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的质疑。这一次,我只说了一句你们自己将方案设计出来,很快,游萱和小蝶就设计出了“小小漫画家”的活动方案,而且得到了12个漫画爱好者响应,共画出了27幅画,最后我们进行了不记名投票,评选了五个同学为班级的“小小漫画家”。

在家里,我想也需要我们的家长们去相信孩子,在这个社会,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适应社会的各项能力,放开孩子,他们总会给我们展现不一样的他们。所以,有你们的帮助,孩子是幸福的,老师也会幸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条件不富裕的家庭对于孩子也是宁愿自己辛苦点,也要让孩子过得好,从而走进“过于保护”误区。小铠的家长看完后留言:“看了李老师的这封信,我也深有感触,因为身体虚弱,一直都包办小铠的很多事情,到现在鞋带还不懂得绑,这样反而害了他。”家长们的一点改变,对于孩子就是幸运的。

三、你想要怎样的孩子

现在,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80后父母,他们可以通过从微信、博客等途径获得育儿经验,认为孩子应该是个性的凸显、自由的成长的教育,而忽略了孩子对于规则的遵守的养成,使得家校间冲突频繁。那么,出于同样想教育好孩子的目的,如何将80后父母的先进育儿理念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融合,才是身为教师的我们该去做的。

亲爱的家长:

身为教师,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嘱咐:

“我们家孩子不听我们的话,就听你们老师的,你帮我多教育教育他。”我想,这是出于老师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存在,那么作为父母,当你们说出这样的话时候,是不是你们的亲子关系遇到了危机呢?为什么孩子不听你们的话?为什么孩子怕你们不愿意和你们交流?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不可估量。这也关系到你们想要孩子以后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要注意什么?

首先,全面的看待育儿信息。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家长也开始在阅读各种育儿名篇,那现在就存在一个问题:现在很多的教育理念是各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个性。这当然没错,不过任何一个教育方式都有着其前提,当我们看到美国的孩子的个性发展时,我们是不是也看到了美国的家庭的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自己想要得到东西就需要付出努力,甚至在小学阶段就会参加一些实质性的比如分报纸等来为锻炼自己。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时,需要的不是碎片化的教育,也就是片面的教育,更需要去明白这个理念的背景以及其他的内容,不然你的观念对于孩子来说是能是放任他养成唯我独尊的观念。在我们班,就有部分孩子,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出现问题,第一归结的是其他人,为什么会这样?值得去深思。

其次,引导孩子做正直的人。我经常和孩子们说:“你们来学校,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需要学习做人的道理。”我们班也有很多类似的活动,当然,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过都会及时的沟通,与家长协商,一起帮助孩子走出泥潭。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经过了解,有是家长过于溺爱,有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教,也有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能够达到最后的目的就可以。我们经常说有因必有果,我想,孩子的变化,也反应了教育问题的存在。在这个时候,不管孩子读书好坏,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样,他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有属于自己做人的准则。

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家校间的互相沟通、理解,一起寻找最适合孩子的教育。

总之,书信式的沟通,不仅能引发家长对照自己教育的缺失,愿意去改变,也能保护家长和孩子的自尊。因此,问题生的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参与,教师需要站在与家长一起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立场去沟通,我们的教育就会变得轻松。

〔此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后进生心理障碍的防治与矫正”(课题批准号:YJ1519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品行后进生家长
优良品行
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我心中的好家长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不耻下问
家长请吃药Ⅱ
彭林军:诚实守信 砥砺品行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