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2-16 01:09陈华澎
关键词:基底节引流术血肿

陈华澎

(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海南 文昌 571300)

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华澎

(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海南 文昌 571300)

目的探讨研究对于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82例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患病后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结果观察组脑卒中量表评分在治疗后1、2、4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9.3±2.5)d少于对照组(18.5±3.6)d,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患病后较短时间内进行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能够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大大缩短血肿吸收的时间,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

高血压脑出血在神经内科中是比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在临床上具有发病较迅速的特点,机体主要发病的部位为壳核和丘脑。在治疗过程中,临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但是患者死亡率比较高,可达50%至60%[1]。目前有相关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为微创穿刺术治疗,在临床上效果比较显著,为了进一步研究探索,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特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82例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女11例,男30例,年龄39~79岁,平均(53.5±5.3)岁;对照组,女16例,男25例,年龄40~78岁,平均(54.2±5.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给予常规的脱水剂、降压药、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在患病7小时内给予微创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2]。选择经过CT扫描之后的血肿最大层面的中心作为靶点,选择穿刺点、穿刺的具体方向以及确定穿刺针的具体长度。利用电钻推动穿刺针直入血管的中心,将针芯取出,封帽加密,连接侧管,血肿被弱负压缓慢的吸收,吸动的同时转动针体,直至没有办法再抽出血凝块为止,然后利用保留液进行开放引流。患者在手术后给予精心护理[3]。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后并给予记录。

(2)观察两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的时间,比较后并给予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

观察组脑卒中量表评分在治疗后1、2、4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s,分)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1周 2周 4周观察组 4 1 6 0 . 2 3 ± 5 . 2 2 7 5 . 3 1 ± 7 . 0 3 8 6 . 6 7 ± 5 . 4 6对照组 4 1 4 5 . 1 2 ± 6 . 2 2 6 3 . 5 6 ± 4 . 2 5 7 0 . 9 0 ± 5 . 0 8 p - <0 . 0 5 <0 . 0 5 <0 . 0 5

2.2 观察两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的时间

观察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9.3±2.5)d少于对照组(18.5±3.6)d,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观察两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的时间(±s,d)

表2 观察两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的时间(±s,d)

组别 例数 血肿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观察组 41 9.3±2.5对照组 41 18.5±3.6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发生脑卒中比例比正常人发生脑卒中要多,可达25%,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4]。并且在临床上出血性脑卒中是比较常见一种疾病,具有较高死亡率及复发率,在医学界收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治疗手段为内科保守治疗,但效果并不显著。本研究中在患者发病后比较短时间内给予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脑卒中量表评分在治疗后1、2、4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9.3±2.5)d少于对照组(18.5±3.6)d,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表明微创血肿穿刺碎吸术治疗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在手术后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使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显著[7-8]。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而言,在患者患病较短时间内采用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手术风险比较小,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量表评分,并且能显著的缩短血肿完全吸收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康复效果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1] 王亮,陈治强. 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2011,40(18):1838-1839.

[2] 李立新,程桂林,刘丽娇,等. 多靶点引流治疗大面积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04(5):181-182.

[3] 付浩. 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分析[J]. 医药前沿,2012,02(4):134-135.

[4] 齐欣,张岩睿,王增亮,等. 不同微创术式联合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2):176-177.

[5] 白焕芳,刘会峰.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6例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11-812.

[6] 李正克,苏国生,韦以存,等. 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13,24(11):1675-1676.

[7] 严斌,王立新,陈海,等. YL-1型碎吸针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2):313-315.

[8] 王炬,刘献志. 不同术式联合治疗中重度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3(23):70-71.

R722.15+1

B

ISSN.2095-6681.2016.03.0162.02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引流术血肿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基底节钙化影像学检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性皮肤缺损的效果评价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