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6-02-16 05:43南京市鼓楼医院眼科南京宁益眼科中心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江苏南京0008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明目眼科阻塞性

胡 凯,张 瑞,张 司[南京市鼓楼医院眼科(南京宁益眼科中心),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江苏南京0008]

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疗效观察

胡 凯1,张 瑞2,张 司1[1南京市鼓楼医院眼科(南京宁益眼科中心),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江苏南京210008]

目的:观察利用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7/2016-07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门诊收治的4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0).观察组患者口服和血明目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吸收所用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时,口服和血明目片治疗效果显著,所用时间较短,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眼底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和血明目片

0 引言

眼底出血是一种较常见的眼科疾病,会使患者的视功能受到损伤[1].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患者,其视网膜动脉变细,受黄斑区视网膜小血管压力变化的影响,出血较多,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又因微循环血管结构的改变,较难治疗[2].为了评价和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门诊收治的4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07/2016-07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门诊收治的4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出血[3],年龄39~75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0).其中,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21±3.16)岁.其中分支静脉阻塞12例,中央静脉阻塞13例.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17±2.96)岁.其中分支静脉阻塞12例,中央静脉阻塞8例.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符合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的患者[4].

1.3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实质性器官疾病、其他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等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5].

1.4 方法予以观察组患者口服和血明目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067;生产单位:西安碑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5片/次,3次/d,15 d为1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每疗程结束后停药3 d再继续服药.治疗期间可同时口服肌苷与维生素配合治疗[6].予以对照组患者丹红化瘀口服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60051;生产企业: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L)口服治疗,10 mL/次,3次/d,15日为1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期间可同时口服肌苷与维生素配合治疗[7].

1.5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后,眼底所出血液被吸收、最佳矫正视力恢复至患病前的水平,治疗过程中未见视网膜有无灌注区以及新生血管的出现;显效: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未就诊治疗时的水平提高至少3行,但未达到患病前的水平,治疗中可见视网膜有散在的无灌注区以及新生血管出现;有效: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未就诊治疗时的水平提高至少1行,治疗中可见视网膜有机化斑、局限的无灌注区以及少量的新生血管出现;无效: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未就诊治疗时的水平未见提高,甚至有下降趋势,治疗中可见视网膜有大面积的无灌注区以及新生血管出现[8-10].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s)

表1 两组疗效比较(±s)

aP<0.05 vs对照组.

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257(28.00)10(40.00)6(24.00)2(8.00)23(92.00)a对照组205(25.00)5(25.00)6(30.00)4(20.00)16(80.00)

2.2 两组出血吸收时间比较观察组的出血吸收所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出血吸收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出血吸收时间比较(±s)

aP<0.05 vs对照组.

组别出血吸收时间(d)观察组39.71±3.65a对照组50.39±3.42

3 讨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眼科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其分支静脉的阻塞,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硬化及血管炎症的患者[11].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是其常见的临床病症,能够影响患者的视力,严重时可致其失明.

目前,临床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常见手段有保守的药物疗法以及手术疗法等.利用激光等的手术疗法治疗该病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12],但并不理想,且还会出现某些并发症.因此,药物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首选,和血明目片与丹红化瘀口服液均是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中医将视网膜静脉阻塞称为“暴盲”,因气血运行迟缓,血瘀眼络,瘀滞不通,阻塞脉道,血溢脉外,离经之血而成瘀,多以血瘀辩证[13-14],治疗时应以凉血止血、化瘀活血以及明目养肝为主.临床普遍认为,只一味的注重止血,不仅不能使淤血化散,还可能导致再出血现象;而若只一味注重化瘀活血,则会由于脉络堵塞、血行不畅而使疏散的淤血阻滞进而溢出脉外,再次产生出血.因此,治疗时应将二者兼顾.和血明目片组方中包括地黄、蒲黄、丹参、女贞子、墨旱莲、黄芩、牡丹皮、赤芍、菊花、茺蔚子、决明子等成分,具有止血不留瘀,祛瘀而不伤血,养血而无瘀滞,凉血而不凝血,使血行脉内,气助血行,血载气运[4].丹红化瘀口服液的组成成分主要有丹参以及红花.丹参味苦性微寒,可疏通血脉,化散瘀结;红花的特性则为味辛性温,具有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丹参、红花合用,相辅相成,起到祛瘀生新、活血通络、疏通脉络的效果,尤其适于瘀血闭阻.因此,与和血明目片比较,丹红注射液侧重于化瘀活血,而忽略了止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出血吸收所用的时间短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应用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时,选用和血明目片治疗,方便有效,值得广泛应用.

[1]王春红.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2):218-219.

[2]李建华.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82-1883.

[3]韩 冬,陆从庆,徐同道,等.云克联合雷公藤多苷对Graves眼病眼球球后软组织周长及面积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4,38(9):809-810.

[4]龚晓英.和血明目片治疗出血期眼底出血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3):103-104.

[5]邢媛媛,陈丽华,王 宁.铒激光微剥脱治疗眼周汗管瘤218例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2.

[6]杜 飞.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研究进展[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3,2(2):113-118.

[7]刘思维.青光眼引流装置治疗成人难治性青光眼[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3,2(4):272-276.

[8]车选义,马 勇,李裕钦,等.和血明目片治疗眼底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8,1(9):741-744.

[9]郝晓琳,戴维智,刘 桦,等.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5):872-874.

[10]廖 良,韦企平.和血明目片参与治疗眼底出血性疾病的系统评价[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2):65-67.

[11]秦常军,吴 怡,于桂梅.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眼底出血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91-2392.

[12]马继平.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临床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5):58-59.

[13]李朝辉.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0):195-196.

[14]张 铭,周 丹.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264.

R774.1

A

2095-6894(2016)12-18-02

2016-10-22;接受日期:2016-11-10

胡 凯.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眼底病、角膜病的诊断与治疗.E-mail:hukai233@126.com

猜你喜欢
明目眼科阻塞性
明目养胃食荠菜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清心明目上清丸中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UPLC-Q-TOF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