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训练过程“需要”理论构建研究

2016-02-16 09:12卞鹏强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36期
关键词:板块运动员比赛

卞鹏强

现代训练过程“需要”理论构建研究

卞鹏强

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离不开训练理论的指导,科学有效的训练理论是训练实践的灵魂,是获取比赛成绩的关键。近年来训练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发展,如运动训练理论家马特维耶夫提出的经典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学者维尔赫尚斯基提出的板块系统训练理论,中国学者田麦久提出的项群训练理论等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训练理论进行简要分析并对现代运动训练过程需要理论进行初步构建设想。

训练理论;分期理论;板块系统理论;训练过程需要理论;构建设想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2.006

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一生的需求规划为五个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当然也有其自身的需要,首先运动员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竞技能力及运动技术基础来满足比赛的需要,其次要想获得良好的竞技能力及运动技术基础就需要科学的训练过程作保障。反过来再讲,一个训练过程是否科学合理与训练理论的支撑与否是密不可分的。这样抛开运动员自身条件及教练员等外部客观条件,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离不开科学全面的训练理论作为指导,即运动员需要一个科学全面的理论来指导其运行训练过程。

1. 现代训练过程“需要”理论的概念及提出必要性分析

1.1 概念分析

训练过程需要理论首先是一项训练理论,其次它适用于训练过程,指导训练过程实践。即训练过程需要理论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运动员教练员对比赛需求,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效组织和控制训练过程的训练理论。

1.2 提出必要性分析

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来源于运动训练实践的变迁,而运动实践的对象是人,人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对运动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运动训练实践支撑的训练理论亟需加强其在科学领域的交互应用[1]。为了满足训练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了众多训练理论成果(部分如表1所示),表2展现了近年来比较活跃的训练理论专家的国籍,研究领域等,综合表1表2我们可以看出,各国运动专家都在对丰富训练理论做研究,最终在科学有效的指导运动训练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实践表明科学的运动训练,合理的训练理论指导是在当今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众多体育工作者针对训练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更注重于对竞赛过程的研究、对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过程系统安排的研究,不断修正运动训练学理论,将研究成果补充到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中去,有效地指导了训练实践,努力追寻训练的科学化。[1]

表1 20世纪60年代后运动训练理论部分研究成果一览表

表2 近年来世界最活跃的部分训练理论专家一览表[2]

注:引自(《重塑我国训练理论的运动生物学基础》陈小平)

训练不断科学化的今天训练过程方面更应该重视起来,训练过程需要一个有针对性的训练理论做指导。20世纪后相继提出的周期训练理论,板块训练理论等至今仍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单单就某个训练理论来深入剖析,它自身也存在相应的短板。周期训练理论是主要针对大型比赛提出的,重在培养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对于频繁的运动赛事的准备方面就不具备优势。板块系统理论可以说是在竞技运动不断商业化的今天应运而生,在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训练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不可小觑。它强调多高峰的训练方案,要求运动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应对当今频繁的赛事[3]。这对训练时间的节省化有很大贡献,同时也满足了教练员、运动员参加众多战比赛的需求。但按照板块理论组织训练却很难保证运动员良好竞技状态的形成,密集又大强度的专项训练甚至会带来运动损伤。所以训练时间,训练量也是培养运动员良好竞技状态的必要条件。如法国乒乓球队教练员在总结世锦赛经验教训时提出:要想打败“中国长城”就必须多训练,欧洲球员在大赛中表现不佳,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大赛前商业性比赛太多,准备不充分[4],从这方面讲板块理论又不符合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规律。综上,现代训练过程中迫切需要一个全面的训练理论作指导。

2.现代训练过程“需要”理论内容构想

2.1 从时代背景来看

运动训练理论的提出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20世纪50年代维尔赫尚斯基根据苏联奥运会准备训练的总结提出了周期训练理论,这一训练理论指导苏联运动队多次赶超美国。有数据显示,1952-1992年夏季奥运会苏联奖牌总数9次超越美国,金牌总数8次超越美国,冬夏季奥运会苏联共取得395枚金牌、319枚银牌、296枚铜牌[5];20世纪60年代贺龙同众多体育人结合人民解放军军法与运动训练实践提出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对当时的训练实践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代体育竞争日益激烈,运动员在准备奥运会、世锦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的同时还需准备各种频繁的体育联赛,这对训练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训练过程需要理论应密切结合当代背景,来指导众多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实践。

2.2 从适应对象来看

板块系统训练理论主要是针对高水平运动员提出的,而不是一般运动员,不具备全面的普遍的指导意义;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是主要针对大型比赛而提出的,对频繁的体育赛事没有良好的指导性,而现代训练需要的理论应该是面向全体运动员的,在众多比赛准备方面都应发挥必要的指导意义。

2.3 从组成内容来看

随着体育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发展,运动训练方法也正在不断的科学化,现代运动训练过程需要的指导理论当然也是不断更新的。虽然目前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早已丰富了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但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的成果还未真正达到“有我们自己的思想、概念、理论、方法、技术、制度、规范和设计的原始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全面创新”[6]。

现代训练过程需要理论应具有普遍应用价值,是众多训练理论集大成的一套完美方案。既避免了一元论一锅煮的混淆,又避免了二元论一刀切的弊端;既继承了项群训练理论的优点,又遵循了经典运动训练理论的规律,还包含着板块系统理论的时效性。训练过程中讲求“天时、地利、人和”,训练内容的组织上时刻遵照区别对待原则,同时还需兼顾各项子能力的发展,使每个运动素质跟上竞技能力发展的“大部队”。在运动负荷、运动量的安排上按循序渐进原则,慢慢的培养竞技状态。切记竞技状态的形成过程需经过“获得”“保持”“消失”这三个阶段的客观规律[7]。

2.4 从训练过程内容来看

板块训练系统理论在训练大周期安排中划分了基础训练、专项训练、主要比赛三大板块。如果现代训练过程安排按照板块模式来划分阶段,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在一个训练周期中添加适应比赛阶段及赛后的恢复调整阶段。即整个运动大周期分为基础训练板块、专项训练板块、赛前适应板块、主要比赛板块、赛后恢复调整板块五大板块。

A基础训练板块 这一阶段注重的是运动员最基本的训练,包括基本的运动素质、技能、智能、心能等等。扎实的运动基础才能堆砌稳固的运动技术。所以主要任务是发展运动员最基本的运动能力,训练手段方面以基本的运动训练为主,不必过早涉及运动专项。训练负荷采用中小强度,使运动员适应训练即可,避免出现运动损伤或是运动员厌学厌练现象。在训练阶段的时长安排上要稍长些,顺应运动员行为习惯、运动技能养成的自然规律,逐渐培养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不能急于求成。

B专项训练板块 这一阶段应以运动专项为主,其他素质训练为辅。安排运动训练时,要切实根据运动员的运动专项组织训练内容。正如田麦久先生在项群训练理论中阐述的那样,不同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组织运动训练时要切实针对不同项群特点区别对待(如表3所示)。区别于板块理论中强调训练过程以专项身体训练为手段的单一训练模式,现代运动训练需要多方面的训练手段,在进行专项身体训练的同时,不能忘记运动智能、心能、技战术等方面的同步提高。主要任务是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发展运动员综合运动素质。负荷强度方面采用大强度,不断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质,提高专项运动能力。训练时长的安排上,应是整个训练周期中最长的阶段,以保证运动员掌握扎实的运动技能,适应未来比赛的需要。

表3 不同项群大周期中阶段训练的安排要点[8]

注:引自(《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田麦久)

C赛前适应板块 运动员经过前两个阶段训练之后,运动技术已经基本掌握,但在适应比赛方面还需一段时间的磨合。这一阶段主要采用比赛的训练手段,以赛代练。通过模拟比赛对手、比赛场地、比赛环境,一方面巩固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另一方面提高其心理等众多方面的适应能力,发展综合运动素质。在这一阶段还需注意加强运动员运动智能、战术的培养,开拓运动思维,培养灵活多变的运动思路。主要任务是巩固运动技能,发展适应能力。在训练强度方面采用比赛强度甚至超过比赛的运动强度,按照“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组织安排该阶段的训练过程,为参加比赛做最后冲刺。训练时长上不能太长,避免运动员厌倦及过度疲劳现象的发生。

D主要比赛板块 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还需注意比赛期间的合理安排,运动成绩往往能在这一阶段经过训练之后得到较大的提高。主要任务是巩固运动基础,激发运动员比赛热情。训练内容丰富多样,但负荷强度要严格控制,采用低强度训练,决不能打消运动员参与训练、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就如《体育报》曾这样报导过“刘翔的教练孙海平认为,刘翔今天能够夺冠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心理状态极为出色。”《中国青年报》也曾报出赛前状态的重要性:“赛前被看好的,没有拿到金牌;包袱相对小的,脱颖而出。缺少“享受比赛”的心态,心理调节能力有限,使得中国军团中一些运动员在压力面前表现失常。”在训练时长上随比赛安排而定。

E赛后恢复调整板块 这一阶段的训练安排应该非常慎重。全程以积极的恢复手段为主,小负荷的训练为辅,以促进运动员身体恢复到赛前状态。同时在心理恢复方面要着重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消除运动员心理疲劳,尽量减缓比赛时紧张激烈的情绪。当积极恢复阶段进行到近三分之二时逐渐提高运动强度,引导运动员采用表像练习、想象练习的方式,针对上次比赛再次进行针对性训练,巩固提高运动技能为进入下一轮的训练期做好准备。

[1] 孙景召. 关于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变迁的哲学思考——从认识论视域透视训练理论的发展及其趋势[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12-115.

[2] 陈小平. 重塑我国训练理论的运动生物学基础[J]. 体育科学.2010,(11):17-23.

[3] 马祥海. 对板块训练理论合理性的质疑——兼驳传统分期理论过时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8):140-144.

[4] 吕季东,杨再淮,邵斌,宋全征,张春华,司虎克. 周期训练理论的基本原理及研究中的若干新问题[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1):46-50.

[5] 胡海旭,邱锴,李恩荆,杜长亮,张婉,陈世,杜翔. 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与板块周期的关系[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6):90-96.

[6] 吴贻刚. 近30年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述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4):14-17.

[7] 姚颂平. 继承与弘扬马特维也夫教授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J]. 体育科学.2006,(11):3-6.

[8] 田麦久. 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145-148.

卞鹏强(1991-),男,汉族,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曲阜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板块运动员比赛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选美比赛
比赛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最疯狂的比赛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